APP下载

基于《服装概论》课的高职专业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2015-01-05杰,阳川,刘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服装知识点信息化

吴 杰,阳 川,刘 群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为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各专业核心课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专业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还相对欠缺,各种推进机制的不完善也让部分教师误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不适合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以《服装概论》课的教学改革实施为例,探究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课程改革必要性分析

《服装概论》课是一门介绍服装基础性、框架性知识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服装概论教学内容繁杂且理论性太强,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比较单一,学生接收的知识量有限,课后学习积极性不够强,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职业教育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也面临着类似服装概论课的困境,这类课程通常强调的是“教”和“学”,而忽略了“做”的环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各种职业素养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在传统职业教育教学遭遇如此瓶颈时,借助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教学设计应运而生。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协作、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课程内容根据职业能力训练需求合理划分,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设计各种有趣的课后拓展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2 课程改革可行性分析

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教学突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明确,职业素质明了,方便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解构和设计,这是目前较多教师的普遍认识;相反他们认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散乱,教学目标较为模糊,需要培养的职业素质不够明确,因此不适合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改革。

这种想法是悲观的和片面的,任何课程的各个“散乱”知识点都可以用一根特殊的“主线”贯穿成一体,寻找这根主线就是课程内容构建改革的基础;而教学目标和职业素质在基础课程中也可以明确的提炼出来,而随着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些新型的职业素质需要从专业基础课就开始进行训练和培养,所以专业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改革也是可行的。下面以《服装概论》课为例从三个步骤简单探究专业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改革的可行性。

2.1 “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

信息化的课程教学设计需要结合信息化资源进行课程的结构设计,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1.1 “模块化”或“情境化”课程结构设计

课程结构设计需要结合职业教育要求和信息化资源的应用,运用主线贯穿的思想按照从简单到复杂重组课程所有知识点;同时根据学情,结合教学目标和职业教育方法,运用合适的教学载体、评价指标和信息化技术设计单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和检查评价。课程整体设计通常有“模块化”和“情境化”等方式;单个知识点的组织按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多种方式,比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运用是信息化技术依具体单元而定。

《服装概论》课运用“模块化”方式进行课程结构设计(如图1),课程共分为3个模块、9个单元和12个子任务,内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古代到现代,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序化排列。课程通过三个模块和九个单元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任务载体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

图1 课程结构设计图

2.1.2 “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

在课程学习整体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等信息资源,并结合课程学习网站、微信、网络资源等信息化手段引导督促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同时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提升学习效果。

2.2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

经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改革后的课程实施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唱独角戏”和学生被动式学习的尴尬,而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方式,结合多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并通过各种交互式的交流平台和评价系统加强学生课后学习及课程评价考核。

以《服装概论》课程中服装营销单元下的认识服装终端卖场任务为例简单展示教学实施过程。如图2。教学实施过程以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式,围绕服装终端卖场的主题任务,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阶段逐步实施任务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运用多媒体、课程网站等信息化技术支撑相应的教学环节,将教学做有机的结合起来。

图2 教学实施步骤图

2.3 “多方结合”课程评估

经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课程评估与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有明显的区别,如图3,传统教学注重的是学习结果的考核,期末考试的占有比例较大;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过程考核,并且通过小组答辩、企业专家评价、互评、自评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使课程评估更加合理,也更能准确反映学生职业能力的掌握情况。

图3 课程考核评估对比图

3 课程改革小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同样适用于专业基础课程改革。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习惯逐渐改变,对知识的传递方式也提出新的要求,更加青睐于图、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而合理运用这些信息化技术,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也将是今后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1]张永斌.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J].中华少年(青少年教育研究),2013(2).

[2]朱燕子.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电子电工课教学[J].文理导航,2013(1).

[3]戴翠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浅析[J].职业时空,2013(9).

[4]吕伟.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2).

猜你喜欢

服装知识点信息化
让人心碎的服装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