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探究

2015-01-02陆亚平

北方经贸 2015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文本政治

陆亚平

(哈尔滨金融学院思政部,哈尔滨 150030)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一个重要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中提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理念。2005年以来,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便开始了新一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的研究,而互动式教学方法,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笔者试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的相关概念、具体方式、使用该教学方法的意义等进行相对全面的阐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概念阐释

互动教学模式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其指导思想的不同,互动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之所以说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为指导思想,是因为指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这样定义互动教学模式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意义。其意义表现为,首先是该概念明确了互动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只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才属于互动教学模式的范畴,而讨论、辩论、情境设置、案例分析、多媒体以及课外实践等教学方法,如果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也不属于互动教学模式。其次是该概念可以有效地区别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再次是该概念基本上可以概括目前互动教学模式的所有具体操作方式,比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情境设置教学法等等。总之,之所以笔者将教学互动模式的概念阐释放在首位,就是希望学术界和理论界在讨论互动式教学法时能首先有一个明确的边界和共识,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交流和研究相关问题,否则将会陷入各说各话的境地,不利于相关理论水平和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类型与方法介绍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过程中,互动模式的类型与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各有自己的内涵,尽管二者都属于教学互动领域,但方法是隶属于模式类型,为模式类型服务,因此绝对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政治性更强的这一特质,尤其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段所赋予的特征,使得硬性单调地灌输理论根本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广大一线教师更加积极努力地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很多大家所熟悉的“案例教学”、“中心发言”、“情感交流”、“生生互动”、“小组讨论”、“辩论”、“调查总结”等等一系列的方法,但这些仅仅是教学互动模式的具体实现方法,从根本上说如果将教学互动模式与方法混为一谈则不是理论上明晰的体现,这样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科和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在阅读了大量相关的论述后,笔者赞同华中科技大学黄岭峻对教学互动模式阐释的观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三种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即三极两通式、三极平推式和三极升华式。其中,三极指的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文本,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的因素就是这三个因素,而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学文本中固有知识的过程。“三极两通式”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针对学生感兴趣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滔滔不绝地与学生讨论,基本脱离教材文本的内容,这种气氛活跃和讨论激烈的状态只是表面,学生学完一学期的课程后头脑当中依然很空,没感觉到理论指导实际尤其是解开自己的一些实际思想困惑的魅力,可以说这种模式采用再多样的案例、讨论、辩论、调查等等具体的教学互动方法,也是南辕北辙、效果甚微。“三极平推式”是指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相对抽象枯燥的特征,教师将大道理分解为形象生动的小道理,更切合学生实际需求与理解能力,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材文本中的固有知识点。“三极升华式”是指以教学文本的具体知识为指导,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的真正的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这种模式主要包括4个环节,一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困惑与需求;二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并根据教材文本的实际教学目的,将理论内容中的大道理分解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小道理,对学生进行解惑;三是经过师生直接互动的具体方式方法再次了解学生的疑惑及教学中的不足;四是综合前三个环节回归文本内容,根据教材的指导,将小道理升华为系统深刻的大道理。最后的回归和提升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次教育和理论上的提高和升华。这种互动教学模式既结合了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又对教材文本采取了“若即若离,不离不弃”的方法,既结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又照顾到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这才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需要的也是最佳的教学互动模式,也只有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下采用上述所说的“案例教学”、“中心发言”、“情感交流”、“生生互动”、“小组讨论”、“辩论”、“调查总结”等等一系列具体的互动方法,才能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收效甚佳,甚至于事半功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政治性强外,还具有理论性更强的特征,而理论除具有种种魅力还具有深奥、难懂的特点,所以就必须采用更灵活多样、更丰富多彩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否则互动教学模式也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的教学互动方法除上面所说的“案例教学”、“中心发言”、“情感交流”、“生生互动”、“小组讨论”、“辩论”、“调查总结”等方法外,还包括“著作导读法”、“材料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比较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总结法”、“对话法”、“交往法”、“体验法”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相应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使得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进而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实际效果。

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的因素

既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材文本是三个终极因素,因此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的因素也主要从这三个因素出发。由于教材文本具有权威性,不可变动和更改,而且相对抽象、深奥难懂,那么真正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就要从教师、学生和具体的互动方式入手。总的来说,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的影响。教师自身的素质状态是决定性的因素。根据教材的实际特点,对于教师而言,就要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时刻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己要有信心,有立场,要有正能量而且坚定自己的正能量,这样才能积极传播文本的理论知识,正确引导学生。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不仅为自己的人生担责,也是在为学生的人生承担着责任,对此,邓小平也曾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所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仰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有重大意义。”因此,广大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充分备课,深入挖掘教材,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思维,能做到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各种情况及时掌握。二是要真诚倾听和接纳学生。课堂互动不能局限于表面热热闹闹的形式,而是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三是要改变自己的“权威”思想,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各种观点,与学生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四是要在互动调控中客观公正、详细具体,及时准确客观地给以点评和引导,令人信服,避免笼统、简单的评价,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是学生的影响。学生是关键性因素,直接决定着课堂效果的好坏,无论何种专业、何种层次,都要有关心民瘼、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与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在教学互动中,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有不同、有争论,也是自我的一个锻炼和提高,不可人云亦云或走向极端,要学会倾听他人观点,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注意团体意识和大局观念的培养,要会看主流,要学会从一定的高度看问题。要及时做好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要把正确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日常行为的准则。正如清代大儒王阳明所言,知行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即知即行”,我们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格物致用,脱离于此学习就失去了最终的意义。同时,学生的状态也是与教师的引导和带动密不可分的。

再次是互动方式的影响。不同的教学互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且,每一种互动方式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从互动的设计、互动内容的选择再到互动过程的调控教师都要精心准备,及时把握,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对有些讨论的主流的把握和总结,对于一些视频资料的深入分析,学生都是很需要的,如果没有及时点评、总结和深入把握,整个互动过程就会让学生感觉流于形式,没解开其困惑,虎头蛇尾,不知所云。

综观以上三方面因素,教师的作用还是决定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综合素质与能力,否则将无法驾驭课堂或难以发挥课堂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互动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看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互动模式是一种必然,对于教师、学生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家来说,只有课堂效果提高到应有高度,才会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会实现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继而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其次,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只有通过更有效的模式和方法、手段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才能不仅提高自身、引导学生,还能与国家的目的与要求一致。

再次,对学生也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只有教学中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学生才会被引导和带动,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会勤于思考,而不是消极怠惰,才会充分理解天道酬勤并将其运用到自己人生的实际,才会心悦诚服地对理论知识产生认同和共鸣,进而自发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教学过程并非简单的过程,所以真正了解教学的相关理论无论对于教师、学生和国家都至关重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待于我们所有的一线教师去深入挖掘。

[1]洪 明.碰撞·共鸣·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探索[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2]禹旭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

[3]魏新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实施方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

[4] 顾建亚,王明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现状调查与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5] 叶忠明.互动式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然选择[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8).

猜你喜欢

理论课文本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