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控制办法

2015-01-02常丽峰

北方经贸 2015年8期
关键词:公务事业单位监督

常丽峰

(赤峰市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011年国务院要求各中央部委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经费预算及2011年“三公”经费决算,由此拉开了“三公经费”治理的序幕。近年来,政府机关、各事业单位在节约“三公”经费工作上进行了不懈努力,通过压缩预算、控制支出、公开信息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趋于合理,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公务成本有了较为明显的降低。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现实中“三公”经费的使用和监管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对如何控制“三公经费”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加强各事业机关单位的制度建设

控制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的关键点首先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事业单位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科学合理的设置“三公经费”内容,预算支出应该具体到项目和岗位,从而更加控制各岗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然后是要明确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加大对“三公经费”违反制度的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最后是要建立公开制度,严格做到预算必须公开、透明,必须接受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花钱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没有预算,一分钱都不能花。

严格控制外出学习考察机会。干部职工外出学习要实行提前审批、事后报告和相应的经费报销制度。因工作要出国的,要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管理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要求。严格出国(境)报批制度、财务部门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经费报销规定;二是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各单位公务接待坚持本着热情、必要、周到,坚持节约简朴、严格奢侈浪费的原则,加强对本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列支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审批制度,明确公务接待范围、严格遵守接待事前审批制度和接待标准;三是严格公车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和配备标准规定。公务用车的配备和更新严格按规定的程度审批。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列入年度预算且不得超编,未纳入当年度预算的或超编的,原则上不予安排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公务车辆平时的维护保养,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

要有一套完整的“三公经费”管理控制制度。“三公经费”的开支重在日常管理,因此,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各单位应以“三公经费”预算为依据,讲费用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按时间和工作进度对费用的支出进行控制,确保经费支付在“三公经费”的预算中。

二、增加节俭意识,简化单位规模和人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节俭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增强节俭意识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要想有效的降低“三公经费”的成本,必须从工作人员节约意识上面入手,因为任何的监督和控制都是被动的约束,要想从根本解决此问题,应该加强人们节俭意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树立了节约意识,就能遵守各项制度,不会感到制度是一种约束。此外,单位规模庞大臃肿,再好的措施也难以奏效。事业单位要注意控制在编人数,整合职能、明确责任,精简机构、完善机制,下决心清理超编人员,切实清理“吃空饷”现象。将单位的编制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缩减财政支出,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

三、加强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监督考核机制

“三公经费”支出预算的监督考核机制应相互配合。制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落实。多年来,社会公众对控制“三公经费”的呼声不断,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完整的监督考核机制。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三公经费”支出监督考核标准,各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是否超预算、是否缺乏监督与奖惩手段,导致“三公经费”支出和公开方面弄虚作假的现象屡有发生。2012年国家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及定期公开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控制和公开统一的规范应参照国家机关的管理规定及时跟上不能缺失。建立问责制,明确责任人,对不依据法定要求和规定范围、规定途径、规定范围公布“三公经费”,在“三公经费”公开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严肃追究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此外,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对于“三公经费”公开的公众信息反馈体系和公众信息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应作为“三公经费”监督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考核机制主要是在财务方面和审计方面展开监督的。财务监督,五部门在“通知”中要求,须细化会计科目列报,加强财务监督。如,市级部门、单位须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有关要求,分科目在本单位如实核算“三公经费”,并结合实际情况下设明细科目,真实全面反映具体的支出用途及方向。年终决算时,应做到决算报表数据与会计账簿完全一致。同时,市级部门、单位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机关及下属单位“三公”经费的财务监督,定期向职工公开“三公”经费支出详细情况,包括因公出国(境)人员名单、出访路线、人均费用,公务接待人数、次数、人均费用、公务车辆数量、运行里程、耗油修配费用等指标。审计监督,配套监管是措施执行效果的关键。首先,加强“三公经费”绩效评价。市级部门(单位)每年应开展“三公经费”绩效自评,并将评价结果在本单位公示。财政部门选择部分单位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将运用于次年的预算安排,对违反规定和标准以及“三公经费”支出水平高的单位,将按程序采取措施核减单位预算;其次是加强“三公经费”审计监督。对“三公经费”支出水平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市级部门(单位),将实行重点审计或专项审计;第三,加强党风廉政监督。“通知”要求,对在“三公经费”管理中骗取财政资金、假公济私、奢侈浪费等行为,将追究相关直接责任人员的纪律责任,涉及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依据有关规定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实施问责。

[1] 周阳阳.关于“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4(9):40.

[2] 李年学.群众路线教育与“三公”经费控制[J].财政监督,2014(28):47-48.

[3]张远成.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2):48.

[4] 彭玉红.审计视角下的高校“三公经费”问题和治理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209-210.

猜你喜欢

公务事业单位监督
在宋代擅用“公务马”要严惩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新时期做好公务接待工作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