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花卉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及发展策略

2015-01-02杨玉新

北方经贸 2015年8期
关键词:花卉竞争力优势

杨玉新

(河南省鄢陵县花卉生产服务中心,河南鄢陵 461200)

花卉业因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被誉为新兴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随着花卉需求量和产销量的不断上升,花卉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大宗产品,花卉产业的发达与否更是被视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花卉产品在产出效益上比蔬菜、水果等一般农产品高,但其对种植管理技术和生产设施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并且受种植区域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气候环境影响很大。不同区域的花卉产品在品种特点、生产周期及种植管理等各方面均有所差别。因此,花卉的生产管理务必结合地域特点,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并尽可能发挥当地区域优势。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的区域化发展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已基本成形,但由于各地区资源、经济、技术等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因而有必要对不同区域花卉产业竞争力的特征表现及影响因子做统一评价分析,以便有针对性采取解决对策,确保我国花卉产业区域化发展实现总体健康、高效化。

一、我国花卉产业区域竞争力的评价

(一)花卉产业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我国花卉产业经过多年调整优化,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优势区域格局。分别为西南鲜切花生产区、西北种球花卉生产区、东南苗木和盆花生产区以及东北加工花卉生产区。为加快推进区域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区域优势的有效整合,需借助较为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不同花卉生产区域的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判断。文章以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理论及评价方法为基础,结合我国花卉产业特点及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指标的方法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情况、政府支持行为、市场结构、企业状况及相关竞争产业等方面,对我国花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

(二)我国花卉产业区域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分析

1.花卉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总体特征

经过分析比较,我国花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受地理区位影响大,区域差异化分布明显,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远高出中西部地区;第二,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各省份拥有的资源条件不均衡,彼此间的产业竞争力差距较大,表现为上海最强、新疆最弱;第三,市场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市场需求较为强烈且对外贸易相对开放的沿海省份花卉产业竞争力较强。

2.不同区域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可将我国29个省份花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划分为最强、较强、较弱、最弱4个等级。

第一,最强区域包括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省(市)。此区域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其自然要素和地理位置优越,且本身具备相对雄厚的花卉产业基础。虽然各省发展的侧重点不一致,但发展的机制和动因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特点。

第二,天津、辽宁、福建、山东、云南属于竞争力较强区域。其中山东和福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也十分优越,因而其花卉产业的发展较为全面、充分。辽宁省目前的花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是东北地区的代表。云南省在经济上虽然相对落后,但其花卉产业基础良好,鲜切花等产品已领先国内其他省市。

第三,竞争力较弱区域大致包含广西、安徽、四川、湖南、海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这些地区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或自然禀赋条件不足而在花卉产业上难以形成一定规模。河南、广西、四川、湖南等省份花卉产业基础虽不差,但受经济和市场水平制约,致使产业竞争力依然较低。内蒙古、陕西等地由于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条件较差,因而在发展花卉产业上缺乏一定区位优势。

第四,竞争力最弱区域主要有青海、新疆、甘肃等十个省区,这同时也反映了花卉产业在我国很多地区还不是很受重视,这些地区在社会经济和林业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发展花卉产业所需的资本、市场、交通、自然资源等基础条件支持。

二、基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区域花卉产业发展策略

(一)东部地区发展新型都市花卉业,巩固产业优势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花卉产业竞争力最强,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城市化程度高。因而需进一步推进都市花卉产业发展,以加强其产业优势的巩固。具体来说,东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其多年来在花卉生产管理上累积的资金、品种、技术、市场等基础优势,攻破环境资源等条件限制,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重视各种相关组织和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实行产业认证方式,大力支持花卉新品种和产业新功能的开发,以促进花卉产业由单一模式向组织化、多功能、多品种转变,最终逐步发展为新型的都市花卉产业。

(二)中部地区加强产业内部升级,促进区域间合作

竞争力较强的中部地区,具备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处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交界,占据一定的区位优势。加上花卉种植的历史悠久,花卉品种多且独特。因而,发展中部地区花卉产业需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加大高档特色花卉的开发和种植力度,并进一步细分品种,优化产业结构。例如,可按传统、中高档、药用与食用等不同花卉种类来进行产业内部细分,进而升级花卉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此外,中部地区还应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加强交通枢纽处花卉产品大型物流集散点的建立,并健全花卉市场的网络体系和交易功能,以吸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三)西部地区开发花卉特色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对于竞争力较弱区域而言,花卉产业仅是创造收益的工具,而非生活的必需品。因而这些地区应聚焦特色花卉产品的开发,确保较高的经济利润,以推动当地花卉产品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需通过大力开展博览会等活动来吸引外商投资。对于经济发展滞后且自然条件较差的西部省份,应充分挖掘本地独特的气候、品种等优势,发展抗逆性较强的特色野生花卉与球根花卉。同时,根据我国地域广阔和气候多样的特点,可在西北寒凉地带大力发展草坪及野生花卉等耐寒植物种植,东部地区主打观赏苗木,南部则以球根花卉与鲜切花为主,联合西部地区的特色花卉产业,共同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

(四)中北部地区发展花卉旅游产业,发挥本地优势

竞争力最弱的区域也有其可利用的优势,中北部地区最明显的优势是独特的气候资源,以及因气候原因形成的各种特色花卉。这为当地发展旅游业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例如,江西婺源的油菜花田,以及青海的独特花卉。因此,对于该区域,可采取以龙头带周边的策略,立足于本地特色,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并通过完善花卉流通体系,来增进与周边竞争优势较强省份间的合作交流,同时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优势互补。此外,还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省会城市的花卉产业,通过建立健全省会花卉市场来带动下级市、区发展。同时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发展花卉相关产业,打造独具本地特色的花卉产业园,从而推动本地花卉产业和社会经济更快速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花卉产业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花卉产品的需求会逐渐趋于多元化,这对花卉产业的功能提出更高要求。花卉产业区域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符合我国的地理气候特点,也为我国花卉产业迈向多功能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就目前而言,我国花卉产业区域化布局已基本成形,但区域化发展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花卉产业竞争力区域化分布差异明显、对资源依赖性较强、不同省份间差距大,且容易受需求因素及市场因素影响,致使产业综合竞争力不高。为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各花卉生产区域需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学习、互补优势,共同推动我国花卉产业迈向高水平、高效率发展。

[1]王 娜,李海军.国内外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比分析[J].北方园艺,2014(9).

[2]张晓星,柯水发.中国花卉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及发展策略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猜你喜欢

花卉竞争力优势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矮的优势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画与话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