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个人发展条件角度谈绘画艺术发展的条件

2015-01-01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2期
关键词:金主条件画家

王 琦/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从个人发展条件角度谈绘画艺术发展的条件

王 琦/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本文以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发展条件为例,阐述绘画艺术的发展需要的必要条件。包括:经济支持、传承手段、公平竞争平台、社会鉴赏水平等。倡导建立以高校为主题的绘画艺术竞争展示平台。

绘画;文艺复兴;竞争;手工艺

要有天才,首先要有天才成长的土壤.那么,绘画艺术的发展或停滞, 虽有其偶然的一面,其实也有必然的动因。这个动因就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驱动力。而经济驱动的作用体现,还需要自由竞争。

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例,该时期艺术发展路线明确,代表人物生平得到详实的记录,其艺术主张相对简单,因此被广泛作为研究研究科学和技术关系的范例。

文艺复兴的产生伴随着中世纪宗教的思想垄断地位丧失,封建阶层和宗教势力的经济垄断地位渐弱。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的半贵族半资产阶级接过了一些地区的统治权。统治者位画家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对绘画内容要求不再局限于宗教,但要求更具表现力的技法,且众多家族统治区域大小适宜,人才流动自由,这就为画家的创造提供了条件。

归纳起来,这些好的绘画艺术发展条件包括:

1.经济支持。出于某种原因金主愿意出钱且金主之间存在竞争。雇佣艺术家绘画的目的可能是政绩宣传或生活享受。有趣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画家都在为金主提供建筑、战争等无关艺术的服务,扮演着多用途雇员的角色,与金主之间是半依附关系,类似于春秋时期的门客,又不很强调忠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布鲁内莱斯基等人都曾多次更换东家,米开朗基罗甚至在民变其间对教皇反戈一击。画家的多用途属性和自由流动客观上为艺术家提供了相对稳固长期的经济支持,也提高了画家的社会地位。

2.传承途径。有指师徒或学校式的传承。早起文艺复兴的代表画家多出生于手工艺匠人家庭,父亲往往就是启蒙老师。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地位上升,使沉默千百年的画匠、石匠们得到社会更大关注,成为受尊重受追捧的对象,比如红极一时的拉斐尔、贝尔尼尼等人。这些人的走红又吸引更多人投入艺术创作,到文艺复兴后期,卡拉奇兄弟兴办画院提供大学教育以取代师徒传承,这是更大需求带来的教育市场化,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成为艺术家的机会。

3.强弱适度的金主。经济动因的贡献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市场推动。具体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技术可以随画家在各城邦范围内售卖,艺术家也可以选择逃离以期换取更多收益。这是一种平衡状态,意味着不能有过于强势的金主。中国的宋徽宗那样的金主,利用政权强推自己喜欢的风格,而严惩异端,画家们只能极力按其要求行事。金主也不可以太弱,否则没有大的竞争平台,艺术家就会满足于小范围内的受欢迎,缺少竞争动力。比如中国民间的剪纸艺人,其艺术未受到当权者重视就很难发展。

4.自由竞争。艺术家之间也需要以艺术水平为基本框架的健康竞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已经致力于隐藏和适度展示知识产权。达芬奇和布鲁内莱斯基都煞费苦心的对自己核心创新成果加密,正是出于竞争需要。而西斯廷礼拜堂等典型绘画工程中,都有明显的竞争存在。而杀人亡命的卡拉瓦乔,也依然可依靠卖画赚钱,其绘画的艺术价值,并不因个人仕途变化而被忽视,这在当今中国社会几乎不可想象。

5.社会整体艺术鉴赏水平和需求。文艺复兴时期金主们对艺术理解深刻,很多时候丝毫不因画家的年龄和社会地位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年轻的拉斐尔就被授权在其师傅佩鲁吉诺等人的壁画上重画),这样的竞争无疑极大推动了画家的钻研热情。批评家和画家都是绘画发展所必须的,没有广泛参与的艺术鉴赏活动,会导致艺术评判水平低下,艺术家无所适从进而失去创新动力。由于文革等事件带来的文化断层,当前我国社会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缺失,也导致了绘画艺术发展的缓慢。

那么再次回顾我国历史,很多情况下艺术土壤情况显而易见。封建时代,绘画艺术成为统治者抬高身价的奢侈品,大多数朝代,金主自己就是艺术创作者,他们用绘画作品表达诉求或证明自身,这也是我国科举制带来的特有产物。这样的金主作为业余艺术家,稳定而不专业,他们的地位和绘画目的决定了绘画艺术得不到平等竞争。这样的环境当然也不利于传承。绘画作品成了仕途生涯的辅助品。

考虑到当前绘画艺术的多样化和客观上的边缘化,单纯对比古今绘画艺术发展条件不合理也不现实。但根据对我国上海周边区域绘画艺术的发展条件,对未来绘画艺术发展条件判断如下:经济支持的多元化潮流下,表面上并不缺乏资金支持,但对当前绘画作品的评价缺乏透明的公开平台,尤其没有类似于法国沙龙展的大的竞争平台,也没有形成类似于巴黎的从低到高的艺术家展示平台,大量在校学生学习绘画,但难有如杰里科或米勒那样,在其青年时期凭借少量优秀作品就脱颖而出的例子。

虽不能简单的借此说明当前学校教育没有造就人才,但至少说明纯绘画艺术受到较大负面影响。首先,至少人才难以直接利用绘画作品功成名就,他们的才能被间接运用于其他行业。大量的与绘画相关的行业,如建筑、设计方面行业已经逐步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行业,从大规模教育体系中受益,当然这种收益还缺少量化评判标准。其次,就绘画艺术本身发展而言,社会大众仍没有自信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以至于只好依赖于对作者资历和身份的甄别来评价作品。很难想象当前画家可以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在年轻刚出道时,甚至在逃亡的情况下,仅凭作品品质就获得社会名流般的礼遇。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教育不能改变行业经济基础,但对技术手段传承和竞争机制建立意义很大。尤其是对鉴赏能力的培养和公共竞争平台的建立至关重要,如果忽略这两点,在校课堂教育仅解决传承问题,就难以为受教育者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条件,而这恰好是当前现状。

学生在毕业以后更难找到公平有影响力的展示平台。除了高校,要求政府和社会建立竞争平台和批评体系显然更具挑战性,且评判过程易受外力掣肘,难以公平服众。

综上,在校园里建立足够个人展示和群体竞争的透明竞争,不仅是教学过程,更是为学生提供动力和方向,长久看,为艺术鉴赏和发展提供成熟的技术条件。

猜你喜欢

金主条件画家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酷炫小画家
金主爸爸的炫酷
中国彩妆市场领跑快消行业年轻顾客成“金主”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中国“金主”4亿美元入股曼城
认同或对抗——论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