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综合评估及应对

2015-01-01任海平王天龙

全球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国家

任海平 王天龙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安全环境总体上向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同时,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关注,在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加快构建新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迫在眉睫。

一、我国面临的传统安全形势

1.政治安全。政治安全主要是国家主权、基本制度、意识形态的安全等,也包括政府体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近年来,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和平崛起的种种不同心态,对我政治安全产生着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国际关系中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把经济全球化作为推动政治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工具,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尤其是想通过“和平演变”来遏制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越来越把中国作为潜在竞争对手,并着手制定各种防范中国崛起的政策和战略。特别是美国战略东移,在我国周边地区不断强化军事部署,不时在一些我国内政问题上做手脚,显示出防范中国崛起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长期目标。美国等国对我造成的最大压力,可以说也就是政治安全问题。同时,国际社会对我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也是影响我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不少国家对我国既想借助又充满疑虑,既想倚重又有防范牵制。特别是一些周边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恐华、疑华、防华心态。这些都会对我政治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未来我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比较起来,政治安全将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我们所要努力减轻的最大压力,也是政治安全上的压力。

2.国土安全。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利益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随着我国国际利益的不断拓展,国内一些分裂势力的滋长以及与海外敌对势力的相互勾结,我国在国土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首先,台湾问题是我国土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和危险。目前“台独”势力的潜在威胁仍然严峻,而美国则一直把台湾作为一张“牌”来遏制我国,成为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大外在障碍。“疆独”“藏独”势力近年来也在不遗余力地策划、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严重损害和威胁我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其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不断增大。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与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还没有完全得到妥善解决。我国与印度边界问题还没有解决,与东亚一些国家的海洋划界尚未确定,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的争议还在激化。尤其是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向,一方面,东盟一些国家加强了对我南沙岛礁的“占领”;另一方面,美国也在不断以各种隐性手段插手南海事务。近年来的钓鱼岛问题也给本就争议颇多的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影响国土安全的因素,既有周边的,也有远离周边的全局性因素。如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其重要目标之一就可能是针对我国的。

3.军事安全。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目前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军事安全的挑战。近年来,局部战争不断,不断催生新的军事变革,武器装备领域出现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美国等大国大幅增加军费、扩充军备,不少国家群起效尤,这些都给我军事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周边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沿与关键领域。目前,美国对华军事包围圈已基本成型。在东亚和东南亚,过去的环太平洋对华遏制链得到进一步巩固。美日军事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美日澳等多边军事合作迈出实质步伐,美国军事介入东南亚和南海的行动接连不断。在南亚,美国通过反恐加大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渗透,对该地区的战略影响进一步加强。在中亚,美国借反恐扩大其军事存在,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同时,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借美国战略东移机会,加快扩军备战步伐。日本冲破重重限制,在军事大国道路上越走越远。东南亚一些国家不断加强军事力量,特别是海上力量,与我在南海问题上对峙。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不断增加军费、扩充军备,特别是印度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发展。而且,我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重要聚集地。东突恐怖主义势力与国际恐怖组织联系密切,不断在我境内从事恐怖暴力活动。周边的跨国犯罪、走私、贩毒等问题也都在影响着我国的安全和稳定。

4.经济安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复杂。首先,我国与外部世界经济关系越来密切,也越来越复杂,与其他国家发生利益冲突与对抗的可能性不断增大。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与国外的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也越来越多。过去还主要集中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现在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很多摩擦。可以预见,未来不仅在贸易方面,在经济规则、市场开放以及世界经济秩序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分歧仍会不断出现甚至会有激化的可能。其次,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压力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在市场和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跨国公司不断拓展在华业务,这不仅给我国内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而且我国的民族产业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还有,我国的经济主权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干扰。近几年,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不时对我经济、金融政策指手划脚,施加压力。再次,我国经济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我国的金融市场本身发育不成熟,监控体系不甚健全,防范能力较弱,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对我整体较脆弱的金融行业无疑将形成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危机和投机资本的流窜也将始终是我金融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

5.文化安全。文化安全主要涉及到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的选择权以及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自主权等。在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和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当前,我国在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和反华舆论的鼓噪。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西方政治文化“外溢”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一些西方国家大肆利用高科技信息手段进行文化扩张与渗透,对我国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进行渗透和颠覆,严重威胁我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其中,美国的文化战略最为典型,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威胁也最大。此外,国际文化交流也被一些西方国家视作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与扩张的重要手段。利用西方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影响和动摇我国人民信念,从而逐渐侵蚀我国的社会主义基础。一些反华舆论甚至裹挟了西方国家一些本不了解我国的一些民众的心理,又进而形成了一种不利于我国的所谓“民意”,不仅影响了这些国家与我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而且对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产生着负面影响,有损于这些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6.社会安全。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和生产安全等自然或人为的种种灾害。这些要素有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如果出了问题,经过一些因素对它的放大,往往会扩大或发展为国家安全的大问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事件急剧增多,社会矛盾凸显,各类突发事件频发,使社会安全面临的态势日趋复杂、严峻。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挑起的暴力恐怖事件、新型流行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人口问题、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已经由一般的社会安全问题上升成为国家安全层面的重大安全问题。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采取“分化”战略,特别是我新疆、西藏等边境民族地区的少数分裂分子和极端主义者,通过分裂活动、宗教渗透和恐怖主义威胁我国的社会和政治安全。在全球化环境下,某些新型流行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我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2003年春季,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肆虐的非典型肺炎曾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引起了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严重恐慌,也导致了社会、经济、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不易处理的危机。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安全问题也非常严峻。首先,人口膨胀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从总体上讲,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与资源问题,人口过多和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其次,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而且老龄人口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使得我国在经济欠发达时期需要解决比发达国家还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另外,大量人口国内流动带来的问题和隐患也日益严重,不仅给交通、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工作增加了难度,而且严重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影响了一些区域的社会稳定。

二、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形势

1.资源安全。资源安全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凸显的一个新的非传统安全挑战。我国的能源资源种类不均衡,储备严重不足,开发难度大,供给后劲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融入世界的步伐却很快。所以,一旦出现国际市场供应中断或价格飙升,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将受到很大冲击。而且能源资源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其对外依存度相联系,也与国家对世界能源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密切相关。目前,我国能源资源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安全上,能源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清洁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上,而石油又是我国清洁能源中需求增长最快而供给能力日益严重不足的品种。因此,石油短缺将是我国未来一段历史时期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油源安全。国际油源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国对外战略往往围绕石油问题进行布局,导致油源问题更加复杂敏感。二是油路安全,我国进口石油大部分都要从霍尔木兹海峡出来,经过马六甲海峡与我国南海地区。目前看,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通道安全主要掌握在别国手里。美国在我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也是影响我石油通道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美国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已进一步渗透到印度洋,客观上形成了对我油路安全的潜在威胁。

2.科技安全。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保护国家利益免受外国科技优势以技术手段相威胁,以及国家利益免受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上。当前,我国面临的科技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方面掌握得还比较少,往往会受制于人,而且科技安全对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影响很大,在科技安全与政治安全上,近些年来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对国家的主权关系提出了挑战;在科技安全与军事安全方面,军事优势始终掌握在科学技术先进一方的手里;在科技安全与经济安全方面,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据相关数据,一些发达国家目前已达到60%~80%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国只有30%,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手段和科技安全的保护;在科技安全与生态安全方面,现代生态危机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滥用现代科技的结果;在科技安全与文化安全方面,现代科学技术为西方某些国家通过大众信息传播进行文化侵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先进手段,而受到文化侵略的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导致了在反文化侵略上的不力;在科技安全与社会安全方面,国内外恐怖主义势力或恐怖主义分子,往往利用科技手段来进行违法犯罪等活动,增加了维护社会安全的难度。

3.信息安全。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但信息安全问题也相伴而来。信息安全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信息安全与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安全。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相当脆弱,已成为各种安全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国家的通讯、能源、交通、航空、救灾、消防、金融等基础设施系统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传输数据进行管理,并且各系统之间相互依赖。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来源于技术系统本身,如技术缺陷、电脑黑客、网络病毒、信息污染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威胁不断得到强化。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与因特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有95%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其中银行和证券等金融机构是攻击重点。政府上网、政务信息化也增加了泄密的可能性。我国基础信息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计算机芯片、骨干路由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大量的应用软件等核心技术缺乏,成为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问题”或“最大隐患”。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建立了多个大规模的监听机构,围绕地球飞行的卫星24小时全天候收集通信秘密。总之,信息安全已呈现出突发性、扩散性、全球性等特点,其复杂性、跨国性、不可控性越来越突出。

4.生态安全。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持久的压力;另一方面,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和先发展后治理的思路也使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尤其集中在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和酸雨、水稀缺和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在土地安全方面,主要问题是森林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我国森林面积下降,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左右。我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分布地区较广、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问题涉及18个省区,受荒漠化危害的人口在4亿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巨大,占国土总面积的1/3以上。在大气环境安全方面,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近几年雾霾问题突出,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都逐年提高。许多城市空气质量尚未达到三级水平。同时,我国酸雨也呈蔓延之势。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在水安全方面,淡水资源稀缺、淡水污染、海洋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海洋污染等问题都在不断加剧。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排到全球第121位,被联合国列入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七大水系400多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1/3的断面满足一到三类水质要求。在生物物种安全方面,目前我国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达4000~5000种,其中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植物已分别达258种和354种,生物资源的破坏形势十分严峻。

5.核安全。核安全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的新生领域。核安全作为典型的非传统安全,具有事故后果严重和极端的社会敏感性等特点,对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安全领域都有重要影响,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共有运行核电机组18台,在建核电机组30台,约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40%。在核技术利用方面,我国在用放射源10万余枚,涉及单位1万余家,在用射线装置12万余台(座),涉及单位近5万家。随着核技术应用事业快速发展和放射性废物量快速增加,我国核安全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未来5年~10年将是我国核电建造、调试和运行的高峰期,安全监管任务持续加重;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进展缓慢,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核安全技术标准还有较多缺项,很多在建核电机组的安全性有待提升,我国的核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也有待改进;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社会公众对核安全高度关注,公众信心已成为整个核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不断交织,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给我国家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既有传统安全的挑战,也有诸多非传统安全的挑战,许多传统安全问题中也在不断产生一些非传统的安全新问题。总体上看,我国面临的大的安全环境有所改善,但不安全的因素一直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难关还没有度过。所以,要维护好国家安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梳理、正确认识、妥善应对各种挑战,以长远的眼光构建新的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全方位地做好各方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和延长“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才能真正完成中华民族的历史复兴大业,早日实现“中国梦”。

三、以新的国家安全观全方位维护国家安全

1.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夯实国家安全基石。国家的地位和安全由多种因素决定,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自身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大国,不可能靠依附于别国或与其他国家结盟来取得安全,不可能靠在别国的夹缝中生存来取得安全。我国的安全要靠自己,靠自己以经济为主,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等等在内的综合国力,各方面都不可偏废。如军事力量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直接而重要,但在当代世界军事力量的提升必须依赖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人才素质等,没有这些方面的雄厚基础,不可能开发出先进的武器装备,不可能提高军队的现代化作战水平,也不可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综合国力上不去,单纯加强军事力量,基础将不稳固,也难以持久。再如,信息安全是目前国家安全的薄弱环节,根本原因就在于我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水平还有欠缺,芯片买别人的,软件用别人的,飞机坐别人的,卫星租别人的,安全问题自然相伴而生。所以,制定和实施我们的安全战略,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经济建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集中力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和资源实力。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身的基础打扎实,把这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国家战略,其他安全战略应处理好与这一最根本战略的衔接和配合。

2.综合考虑安全形势,加强重点领域工作。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安全问题。强调增强综合国力,并不意味着忽视各领域国家安全的保障和建设。就安全战略本身来说,在各个方面加强安全保障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最迫切、最重要的一些问题。在经济方面,要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力求更好地掌握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既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我们的经济,同时又要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带来的冲击。既要兑现我们的承诺,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又要行使我们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国际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设置必要的防火墙,防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政治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民主建设和制度建设,稳步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严格运行在法制的轨道上。通过不断完善和巩固基本政治制度,获得最大限度的政治安全。同时,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战略,加强国家价值体系建设,增强人们对国家制度体系的信念和信心,打击敌对势力各种破坏活动,保证国家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稳定、安全。在军事方面,要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打得赢”的现代化人民军队。加紧高精尖武器装备研发,保证手上能有若干拿得出、用得上的“杀手锏”。深入研究现代化战争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国防与军事战略,从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争样式出发,制定各种预案。加强人才建设,加快提升军队和军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科学处理军事与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关系,以军事力量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后盾,有效服务于政治和经济战略特别是整体的国家战略。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等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消除各种漏洞,提高国家整体安全系数。要加强社会治理力度,积极与相关国家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等活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力度,弘扬中华文化精华,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侵蚀。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注重战略资源储备。

3.积极践行“新安全观”,不断改善国际环境。国家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产生的,如果没有或减少了外部威胁,国家安全系数自然就提高了。因此,维护国家安全除了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外,还须通过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自身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国际环境。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会议”上提出的新安全观,是我国新时期国际安全合作的新理念,要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政策宗旨,坚持共同包容的安全原则,倡导多边主义,通过平等协商与合作,寻求创造共享的安全环境。要秉承合作安全原则,实现各方共赢;追求综合安全原则,包括传统安全合作与非传统安全合作;坚持可持续原则,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进。此外,要做好自我推介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改善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加强与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以及各行业、各领域的联系与交流,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识。在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坚决捍卫自身主权和安全,与此同时,要提高国际交往、沟通水平,掌握政策和策略的灵活性,尽可能减少摩擦,消除误会。

4.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着力处理与美关系。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布局调整及“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中国周边与国际环境更趋复杂,面临更多的战略挑战。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从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而处理与我国的关系也将是对现在与未来美国战略与政策的重要课题。要深入研究新时期对美关系的战略与战术安排,研究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对我国经济安全带来的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在经济上对美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我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形成了美国对我国的经济约束力。中美之间存在的这种不对等依存关系,增加了我国在中美经济相互依存中的脆弱性。因此,要加强美国对我国的经济依存度,使我国对美国能够形成较强的约束力,把两国经济的融合度和依存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两国政治合作与战略合作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应该鼓励企业拓宽出口市场,增加对欧盟、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出口,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鼓励从美国的进口和投资,增加美国在华经济利益。要加强与美双边战略对话和贸易谈判,通过沟通、谈判,尽可能避免损失。要进一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20国集团(G20)峰会等国际组织平台,以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高层对话机制,加强与美对话磋商和贸易谈判,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能起到安抚作用,又可减少贸易摩擦的代价。要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考虑启动与美开展双边贸易与投资协定(BITT)谈判,把中美经济合作的众多议题装在BITT谈判的“篮子”里,形成若干制度性、长效性的机制安排,增加中美经贸合作的可预期和透明度,以促进两国贸易投资的发展,更加直接地促进中美经济合作,促进中美关系取得实质进展。

5.正确把握机遇挑战,科学处理内外关系。国家安全是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认识、把握和维护国家安全,要坚持辨证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处理若干关系,防止简单化、片面化倾向。要正确把握机遇与挑战的关系。这是评估总体安全形势须掌握的基本关系。国际战略形势,包括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事件,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复杂的,既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弊;一方面是机遇,另一方面也是挑战;短时间内可能困难较多,从长远着眼可能前景看好,这类双重性和矛盾的现象是经常存在的。因此,在研判国家安全形势时,须注意两点论,防止片面性,既要看到大局、主流、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另外的一面、隐蔽的一面,可能出现的一面。近年来的国际形势,总的来说还是积极的一面占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外部环境和我们对外部环境的争取与利用。但国际环境对我也有消极的一面,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科技、信息、社会方面,我们都面临着一些新的安全问题,个别方面的危险因素还有可能加大,个别事态的发展趋势尤为不利。

要科学处理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国家安全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看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外部对我国家安全的侵犯和损害,所以,这里的基本态势是防范、是对付。但从更全面、更长远、更深层次角度看,仅仅着眼于防范外部显然不够。首先,防范要有防范的能力,防范的能力当然在内部,在于国家的发展,在于自身的综合国力,包括某些领域专有的防范力量的建设。如果没有内部的基础性建设,只就防范谈防范,不可能真正收到防范的效果。其次,许多安全问题并不仅来自外部,而更多存在于自身内部,有些内部因素还更重要,不解决内部问题,仅仅防范外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要看到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不能注意外部忽略内部,也不能注意内部忽略外部。要坚持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但不能因此忽视国际领域对国家安全的不利因素。要认真研究国际环境变化,认真分析不利因素的具体情况、特点、态势,包括种种发展的可能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侵害我国家安全的情况,就可以有效措施及时应对处理。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趋利避害、化解风险、迎接挑战,将成为我们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向未来,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加快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

1.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华网2014年4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 l。

2.李克强:《经济外交转安全外交,构建亚太安全架构》,新华网2013年10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11/c_117670103.htm l。

3.曾培炎:《国际形势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 “一”》,中国经济网2013年1月26日,http://intl.ce.cn/specials/zxxx/201301/26/t20130126_24066085.shtm l。

4.魏礼群:《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012年2月15日在第十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上的主题演讲,http://theory.people.com.cn/GB/17111128.htm l。

5.陈文玲:《影响2014年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变量》,《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2月12日。

6.石晓虎、司银涛:《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六大安全挑战》, 《时事报告》2004年6月2日。

7.李忠杰:《怎样认识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瞭望》2002年5月27日。

8.[美]施莱辛格:《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学》,韩亚军、李韬、陈洪桥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楚树龙:《冷战后中国安全战略思想的发展》,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9期。

10.徐坚:《非传统安全问题国际安全合作》, 《当代亚太》200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国家
国家公祭日
国家
人口最少的国家
面积最少的国家
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返璞归真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