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障碍分析

2015-01-01刘玉凤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2期
关键词:订单式订单校企

刘玉凤/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障碍分析

刘玉凤/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根据未来人才需求的情况与有关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开放式办学格局,但在实践运行中却遇到障碍,本文试从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和企业层面来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障碍的原因,以期找寻出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正常运行的对策和措施。

旅游专业;订单培养;运行障碍

近些年来,在全民旅游热潮的影响下,旅游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旅游强省”战略得到了更好的贯彻实施。但是,在旅游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现象,一方面旅游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却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毕业学生就业难。本文以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与江西天使集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例,探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障碍,以期解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矛盾问题。

江西天使集团是一家以房地产综合开发为龙头,集地产开发、建材家居、酒店餐饮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2010年,南昌师范学院与江西天使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由江西天使集团出资,成立“天使”订单班,委托学校为该企业订单培养34名大学生,作为该企业的“准员工”。2011年,南昌师范学院与江西天使集团继续签订协议,订单培养人数增加到110人。2012年双方停止“订单班”人才培养合作。从南昌师范学院与江西天使集团的订单人培养实践来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存在着障碍。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障碍

1.学校层面。首先,“订单班”就业优势不明显。签订“订单班”的初衷,既是为了提高就业率,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也是为企业培养熟悉一线环境和工作流程的后备人才。但实际上“订单班”的运行却事与愿违,两年或三年后,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很难进入企业。因为,“订单”一般是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就签订了,学生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后方可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员工。然而,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在这两三年时间里,如果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遭遇到了经济危机,企业效益不好,这时企业裁员都犹恐不及,那还有精力去接受“订单班”的学生。从“天使”订单班的运行状况来看,的确如此。21世纪初,江西天使集团进军餐饮业,2009年开发了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千壹号公馆,并着手开发南昌象湖五星大酒店。但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一出台,对酒店餐饮服务影响是巨大的,江西天使集团调整经营方向,压缩酒店餐饮业规模,“订单班”的运行受到影响。

其次,订单班教学安排变动较大,致使教学管理难以正常运行。一是由企业方负责来校讲授的教学内容,因企业生产任务紧张,授课人员往往不能按约定时间进行授课,致使“订单班”的教学安排频繁调整;二是“订单班”学生到企业的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受企业生产的淡季和旺季影响较大。

2.学生层面。首先,学生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订单”班是企业根据岗位需要与学校签订人才预约培养,因而企业会提前介入学校的教学过程,目的性很强,要求学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来设计课程,强调现有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希望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胜任工作岗位,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这就导致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性较弱,缺乏多样的职业技能、转岗能力和对知识技能的更新能力。一旦“订单班”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需要转岗或进行二次就业,这时“订单”培养学生的适应其他岗位能力弱的缺陷显现出来。其次,因“订单”班的课程设置是围绕企业岗位需求而展开的,因而缺乏系统性,如果这些学生需要继续深造的话,由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因而他们要比普通班的学生困难得多。再次,部分校企合作企业把“订单班”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3.企业层面。毕业生违约行为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在实际的“订单班”的运行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违约行为。如,2010级“订单班”学生,按照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协议,这批学生应该在2012年9月进入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还必须为企业服务1年。但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实习期结束后选择另谋高就,有的学生甚至在实习期间就违约,中止合同,离开企业。最后,真正按照“订单班”协议完成任务的学生不多,虽然学生违约,按规定必须支付违约金,但学生的违约行为却打乱了企业的部署,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影响。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障碍原因

1.学校层面。首先,学校对“订单”式人才培养认识仅局限于学生就业,认为企业只要按“订单”协议安排了“订单班”学生就业,就履行了“订单”培养协议。如果企业提前介入“订单班”的日常教学,反而会影响和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因而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企业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没作明确的要求。其次,校企合作双方分工不明,学校全程负责人才培养工作,忽视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订单”式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作用,围绕人才培养,校企双方能力合作,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再次,“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制约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指导。“订单式”人才培养需要一支“双师型”师资团队,而目前大部分旅游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着实践技能低下,对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职业技术指标等了解甚少,很难给予“订单班”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指导。

2.学生层面。首先,大部分学生加入“订单班”目的比较盲目,主要是基于就业有保障、校方组织宣传、从众心理和父母意愿,而出于对本专业热爱很少。由于加入“订单班”不是建立在自己专业兴趣基础上,这使得部分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失去兴趣,难以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其次,部分学生对“订单班”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期望值过高,在加入企业后不愿意从事基层岗位工作,都希望从事管理层岗位。旅游行业的高效管理应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及各个部门的熟悉了解之上,如果缺乏最基本的服务技能的训练,则很难胜任以后管理层的工作。再次,部分学生的诚信度不高。由于部分学生当初加入“订单班”时存在盲目性,再加上对岗位期望值过高,遇到困难后失去信心,进而违约。也有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熟练掌握了所学的技能,不仅可以胜任订单企业的岗位,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会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岗位,进而违约。

3.企业层面。首先,部分企业没有全方位、全程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只负责“下单”和“接收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中间环节关注不够,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从难达到“订单班”要求。其次,企业缺乏人性化管理。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需要一个过渡期,期望能够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学生进入企业后,多数会受到老员工的排挤,感受不到企业的关怀,从而影响他们工作的信心,甚至有些企业不顾及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加班,企业的这种非人性化管理,致使学生纷纷跳槽。再次,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到“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耗时较长,而行业的周期性变动、政府政策的变化、企业的管理层变动及其转型等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而影响到“订单式”人才培养正常运转。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正常运转的对策

1.学校层面。首先,学校要慎重选择合作企业,要对合作企业的实力、发展前景、行业动态充分了解,切不可为了追求“订单”数量而盲目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使“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难以正常开展。其次,强化实践教学,变革培养方式。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在校企共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建立与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素质相协调、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再次,着眼长远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企业的用人需要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着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协作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快速进入职业角色。

2.学生层面。首先,端正思想,提高对“订单班”的认识。加入“订单班”应本着对该专业的兴趣和热爱,虽然也要考虑就业保障的问题,但更主要的应考虑到自己今后长远的发展。其次,调整心态,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自己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积极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根据自身特点,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要求来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注重长远利益、综合素质的提高。再次,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努力健全诚信品格。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应加强个人自律,积极进行内心修养,把诚信内化成自己的信念,从而自觉履行自身的义务,为自己的行为作出担当。

3.企业层面。首先,要调整管理思维,改进管理模式。要加强人性化管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认同度,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学生留在企业,增强学生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在与学校签订“订单”时,就要对企业未来所需要人才的数量、种类和规格有合理的估计,对需要人才的岗位明确要求,以确保“订单班”学生在订单完成后能够为企业服务。再次,应全程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参与到订单签订、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此外企业还应帮助学校筹建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对“订单班”学生给予积极支持,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认同感。第四,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规避风险。企业加强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为订单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同时,企业应从增强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预见性入手,及时、全面、深入地分析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建立企业发展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督和管理。

[1]张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旅游专业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张代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陈烈强.张志霞.金传伟.唐新宇,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障碍与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5年24期.

[4]李继宏,高职!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4年第9期.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障碍研究》(编号:11YB1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订单式订单校企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订单式”培养绩效评价的构建及改进研究
旅游酒店行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分析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