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1-01西北政法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大学生

郝 艳/西北政法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郝 艳/西北政法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在高等教育中显得更加重要。文章阐述了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和内涵,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就本科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做了初步探讨。

创新思维;高等教育;能力培养

引言

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表明国际与组织之间的竞争都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之间的竞争,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全方位更新教育理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高校教学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核心。

1.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即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与过程。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又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它具有创新的作用并能产生创新的成果。创新思维是具有创新品格的思维。

从信息论角度看,创新思维是人脑对信息的创造性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依据物质世界中的变化性、可塑性、可分解性和可重组性等特性,借助语言符号系统,对客体信息的分解、重组和建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取向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和重构,创造出具有新结构和功能的观念客体,生产出新知识、新观念去指导人们从事新的创新活动。因此创新思维是智力的最高级形式,对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开发人的潜能具有重要作用。

2.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总体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差,具体而言有以下一些表现形式。

2.1缺乏创新意识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没有定位或定位缺乏现实性和准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表现为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或是考取研究生,这种固定的模糊的就业思想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造成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完全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自身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

2.2缺乏创新的毅力

目前许多大学生刚入学时对创新也有兴趣,但由于缺乏后续的引导和关注,兴趣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不断淡化。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学生缺少创新毅力或者没有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信心不足,有时甚至放弃对创新的追求。

2.3存在书本型思维

书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知识的传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性的知识和概念,表示的往往是理想化的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一般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也要指导实践,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果忽视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就会出现纸上谈兵的书本型思维模式,这也是阻碍创新思维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2.4存在直线型思维

直线思维的主要表现在于当人们面对一个问题时,根据习惯和以往的经验其思维活动往往只选择固定的视角或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一旦从原有的角度找到答案时,就不愿再进行思考和探索去寻找其他可能更佳的答案,这种思维模式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因循守旧,采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缺少重新对问题的审视和思考,导致人的思想日益僵化,逐渐失去创新思维的能力。

3.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探讨

3.1改变教育方式

创新就必须实现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当今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深层次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讲评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但传授知识,而且传授学习的方法,讲授原理产生的起因和过程,培养学生大胆假设,谨慎求解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采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活动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其思维活跃,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实际的问题。

3.2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教师

创新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要关键点。教师个人的人生信念、崇高的思想品质、深厚的知识功底、博学多才的能力素质,表现出的个性风度、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产生着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自觉服从于教师的教育管理,从而得到健康、全面、完善的发展。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更新教育观念,吸纳创新理论知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提高自身创新素质;要了解学生创新思维的心理欲求,把握学生层级递进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启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打破单向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式。

3.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让思想自由驰骋,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合,产生大量可能的答案、设想或方案。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来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属性,对于思考的问题,不仅强调答案的精确性,还注重可能性和合理性。因此,要积极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以及对问题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某一个问题;思维要敏捷,解决问题不能重复单一模式;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3.4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材料和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进行思维。形象思维在文艺创作、科技创造及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创新作用。为此,要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创新活动离不开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弥补事实链条上的不足和尚未发现的环节,可以把许多看似无关的现象联系起来,产生新的形象组合。必须为学生创设自由而轻松的环境,设法帮助学生增加表象储备,注意灵感的捕捉,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5 加强创新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实验室、校办工厂等实验实训基地,同时应该创造条件,积极与产业联合,建立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发明创造协会,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这些措施对于高校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结语

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造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普遍较低的现象。作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必须尽快采取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营造高校校园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等系列措施,激发大学生创新成才的内在动力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水平。

[1]王立.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文化教育, 2005, 3(4).

[2]周公良,李培湘.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7(6).

[3]宗桂琴.浅论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6,5(2).

[4]冯纪元.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4.

[5]史维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路径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6,15.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大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