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2015-01-01田文婷马晓倩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2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辅导员思想

田文婷 颜 李 马晓倩/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浅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田文婷 颜 李 马晓倩/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辅导员角色”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结合当前社会环境,提出了“五位一体”的高校辅导员角色模型: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与服务者”、“身心健康发展的疏导者”、“职业规划和就业的指导者”、“校园和谐建设的助推者”。以期为新时期辅导员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辅导员;新时期;角色定位

自1953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率先提出建立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磨练和经验积累,高校辅导员现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育人与管理的双重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高校学生工作内容重心的变化,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在不断演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需“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的创新人才。 科学认识新时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对做好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具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将“高校辅导员”置于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框架之中,从“社会角色”的概念入手,剖析“辅导员角色”的内涵与特征,并结合当前环境提出了“五位一体”的辅导员角色模型,以期对新时期辅导员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社会角色”概念

在社会学中,角色也可以称为社会角色。“角色”原指由演员根据剧本要求扮演的剧中特定人物,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学领域。然而,学者们对核心概念“角色”的理解众说纷纭。有学者称:“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的特定社会地位,并且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也有人认为:“角色是人们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虽然众多学者对角色的研究在角度和方法上不一,但他们对角色构成的三有要素看法还是比较统一的,角色构成的三要素分别是“个体处于的一定社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个体的行为模式。”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定位是对个人职能和地位的划分,规定着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

那么高校辅导员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该如何来定位,这是高校辅导员制度自从建立起就存在着的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的概念界定

《教育大辞典》中把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定义为:“在我国高校中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其基本任务是根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上的指路人,生活上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的疏导者”。 2006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从社会角色的三要素来看,首先,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处于高校教育管理结构的框架之下,是“高校中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具有 “干部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因而其内涵着双重地位含义。其次,“根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社会以及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期待。最后,“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是高校辅导员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从社会角色理论来看,作为社会成员的高校辅导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角色,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活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其角色合理定位就要正确认知自己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是指高校辅导员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指引,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辅导员要扮演好思想政教育的引导者这个角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适时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操。二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在社会公德、家庭恋爱观念和网络道德等观念上加以正确指引。三是,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组织法律教学等相关活动,使学生知法守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2.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与服务者。是指辅导员要在学习和生活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帮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学习课程、设计系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生活方式教育,督促其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三是,重视对学生事务的规范化管理,按照学校学院有关规定,认真、细致、负责做好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

3.身心健康发展的疏导者。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担当好心理辅导者的角色。一方面,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和心理走向,多与学生沟通,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另一方面,又要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努力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后,辅导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在实践过程中认识社会、培养能力、热爱生活。总之,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4.业规划和就业的指导者。随着自主就业和高校扩招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辅导员应该肩负起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角色,这也是新时期新形势对辅导员的新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需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生涯的全程,帮助学生尽早规划发展方向。为此,辅导员应做到:一是,要指导学生在思想上做好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准备。二是,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四是,要积极关注就业动态,及时传达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和相关法规,引导学生自主择业和理性就业。

5.校园和谐建设的助推者。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是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辅导员作为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学生工作一线人员,在校园和谐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能过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要求。辅导员通过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教育,可以把矛盾和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协调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各种关系,有利于维护校园的安定和谐。

[1]国务院,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安德烈耶娃,1987,《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李翼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戴维·波普诺,2005,《社会学》,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顾明远,1998,《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杜向民、黎开谊,2009,《擅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6]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