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指导反思及探讨

2015-01-01马晓倩田文婷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研究生毕业生

马晓倩 田文婷/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于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指导反思及探讨

马晓倩 田文婷/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帮助研究生充分就业,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在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生;就业指导;体制完善;工作创新

高校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生就业状况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形势、行业的发展状况、所属高校的声誉、研究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在校的表现以及高校对研究生就业的指导和帮助等几个方面。其中,社会整体的就业环境非高校所能影响,高校声誉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而高校对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生就业所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取得成效。因此我们有必要一方面通过反思以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探索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方式来改善研究生就业状况。

一、对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反思

(一)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 ,缺乏足够的社会关系联系与发展能力,在某些方面难以应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就业工作形势。

目前,高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匮乏,大部分由研究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老师,而绝大多数辅导员平时忙于各年级研究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余也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思维和方法训练。这导致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工作思维和方法过多停留在对研究生的简单的程序化服务上;其次,研究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往往很年轻,缺乏足够的社会关系联系与发展能力。就业指导人员想为研究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往往沦为学生毕业前的应急性指导。

生涯发展论认为,人的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连续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职业发展任务目标和核心行为,相互联系。很多导师往往认为研究生平时学习应以科研任务和协助导师完成科研项目为主,忽略了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长远规划。就业指导工作只是集中于毕业前的一个阶段,是研究生毕业前的一个临时性工作,因此往往成为应急性就业指导。

(三)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不大

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在一些高校甚至还处于自然发展的阶段,缺乏有效的、有力的推动,工作的创新不大。主要体现在∶1.缺乏推动研究生就业和创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工作平台。2.缺乏推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缺乏推动研究生创业指导工作的工作平台。如何加强高效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创业成果管理制度,或者合理实行弹性学制以支持大学生创业等。

二、对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要有针对性。

研究生就业目标应该分层次进行,根据研究生所处不同学习阶段实施不同就业指导训练,强调系统性和连续性。针对研究生一年级新生中全面开展与就业相关的专业学习教育工作。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知识,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变为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动力,并做好就业前的积累工作。针对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全面开展专业职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尽量考取一项专业技能证书,从而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方面有竞争力。在研究生三年级全面开展就业推进工作,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求职咨询与辅导活动,从简历制作,礼仪着装、面试技巧等各方面进行点评,训练毕业研究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着重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择业方法、择业技巧等方面进行教育。鼓励面临就业的同学积极主动,抓住机遇,最终实现抢占就业市场的目标。

(二)建立研究生就业责任机制。

建立就业目标责任制,在高校和社会中形成为研究生创造就业机会的责任意识,使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转动起来,形成全员助力就业的局面。一是建立导师负责制。高校应将指导和帮助研究生就业同样作为导师的重要职责,并将所带研究生就业情况作为一项衡量导师指导质量的指标,使就业指导贯穿研究生教育始终。二是建立校友助力制。将有社会经验和人才需求的校友充分动员起来,建立校友人脉网络,通过其掌握的大量的、及时的就业和工作信息,为研究生提供实用的就业技巧、社会经验和工作岗位。

(三)建立研究生就业社会互动机制。

研究生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研究生个人应当联合起来,转变观念,调整就业布局,促进更多的研究生实现就业。一种做法是高校与政府互动,建立共享的信息平台,让政府及时了解研究生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高校根据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有效地调整研究生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二是研究生个人与用人单位互动。通过到用人单位实地实习,共同开展科研开发,使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形成良性互动,创造双向选择的机会,能大大增加研究生就业机率,同时使研究生学以致用,减少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建立研究生就业自律机制,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竞争力。

首先要强化研究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其自我认识和择业的能力,同时培养科学、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要求研究生能及时对自己正确定位,调整心理预期,转变择业观念。在东部大中型城市人才市场饱和的形势下,“向西行、向下走”应该成为研究生的应有选择。其次则是要引导教育研究生多从自身方面找问题,主动克服研究生就业的“软肋”。第一,多参加社会实践。第二,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通过组建科研或学习小组,多与同学、师长交流,有意识的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第三,注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一些研究生自视甚高,把单位作为临时跳板频繁跳槽,不但破坏其所在高校声誉,还大大增加社会就业成本。德才兼备应该是当前研究生追求的目标。

(五)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与时俱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共同努力,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网上动态统计和监测,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进一步加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服务工作。积极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力争实现大学生创业人数和比例有明显增长。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落实好就业服务和后续升学等政策,巩固和拓展各类基层服务项目。

综上,高校作为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主要阵地,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需要管理者与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创新就业机制,科学、有效地推进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保证研究生教育稳步、合理、持续地发展。我们相信没有种子是不发芽的,只要扮演好土壤、空气、水分和温度的角色,红玫瑰的绽放就不会遥远。

[1]邓伟.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6,(36).

[2] 苗壮,刘益平,张海艮.基于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3]林夏芬,谢红梅,周坚.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机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1,(3).

[4]王丹平,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2005,(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研究生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