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2014-12-31宋丽丽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二氧化硫物质利用

宋丽丽

化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受应试教育对教学的冲击,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意无意的忽视对实验的实践教学,采用了“想实验”和“看实验”的方法,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剥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使高中的化学实验课程显得苍白无力.可见,优化高中化学实验势在必行,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实验的特色,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亲自动手的实验操作来带动学生对实验的思考、探究,用实验的优势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之更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选拔要求.

一、优化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实验的喜欢更多的是对实验现象的好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优化实验现象,利用神奇的实验现象来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在教师逐步的引导下,将学生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上,在学生亲自实践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在对Zn-Cu稀硫酸电池进行演示时,既可以在铜片上观察到气泡,也可以在锌片上观察到气泡;不能很形象的显示有电流产生,如果在导线上连接一个小灯泡的话,则产生的电流不足以使小灯泡发光,这就使得实验现象缺乏说服力.教师就可以对实验进行优化,利用盐桥将锌与稀硫酸分开,使得同学们可以清晰在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而锌片上没有;为了让学生生动的感受到电流的产生,可以在导线上连接一些二极管,因为需要的电流小可以明显的观察到二极管发光.小小的改进使得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学生们显得都很兴奋,纷纷的感叹“原电池”的神奇,从感性上清晰的感受到了电流的产生,每个学生都想知道其中的原理,由此而上升到了对电流产生的研究,深入结合物理知识来探讨电子的流向,分析其中的正负极以及电极反应,激发了学生激发的探究兴趣.

二、优化实验演示,建立榜样示范

实验的演示具有很强的典范作用.在实验的演示中,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不断观察、分析,对整个实验流程和操作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学生不断的提出“为什么要这样?”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解释和操作,使学生理解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树立自己对实验的认真态度.例如在学习“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时,教师在实验的操作中,可以采取学生互动的方式,在学生的提示下老师进行操作,同时探讨这样操作的科学性,使学生理解乙酸、浓硫酸、乙醇的取用顺序;在加热过程中应该先用小火加热,等到反应差不多的时候再用大火加热;制取乙酸乙酯的导管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面以防止倒吸;探究饱和碳酸钠的作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整个实验过程教师要做学生的助手,起到典范演示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探讨这样做得原因.通过这样“学生说、老师做”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辨析的方式观察教师的操作,体会其中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学生“挑剔”的眼光也加深了对实验操作科学性的探究,深入的理解了试剂的一些性质,在操作时要考虑试剂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矛盾,根据我们的实验目的来科学地协调操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态度.

三、优化实验探究,激励思维创新

实验探究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科学地进行化学知识的整合.化学实验的操作,不仅仅是单一物质性质的证明,往往存在多个物质性质之间的冲突.教师对实验的优化探究,可以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物质性质的实质和本质区别,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例如在探究“碳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验证”实验时,结合学生对产物的猜想,学生明确的知道要对其中的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进行验证,其每个物质的验证方法学生也非常的清楚,但是在验证的顺序上学生却把握不清,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对这三个物质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行讨论,得出科学合理的验证顺序.经过学生激烈的角逐,学生通过假设法确定了“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这样的验证顺序;这时教师激励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究,利用具体的实验在观察其中的漏洞,有个学生提出了对二氧化硫的质疑,他认为:品红溶液只能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不能将其除去,如果不加一个除去二氧化硫装置的话,势必会影响后面二氧化碳的验证.这个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使得探究的重点集中到了“如何将二氧化硫除去”的探讨上.最终,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操作.通过这样的优化探究,建立了学生思维方面的严密性、逻辑性,加强了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优化实验融合,打造广阔平台

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与其它学科的相互交融,能够结合学生对其它课程知识的理解,借助其它学科的融合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内在原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平台,来帮助学生深刻的体验学习化学的真正意义所在.例如在探究“物质的空间模型”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的结合数学当中的“立体几何”知识,让学生观察氯化钠、金刚石、甲烷等物质的模型,让学生明确氯化钠中离子与离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空间关系;让学生感受金刚石中空间网状结构中的正四面体的存在;观察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并以此来形象理解其二氯代物只有一种;利用其内在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同时还可以结合计算机建模软件来完成对各个物质的建模,让学生观察这些物质的3D模型,利用动画的形式建立其中的辅助线,使学生生动的学习其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化学与数学、计算机相结合,给学生认识化学实验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认识化学,体会学生与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促进,感受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总之,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教师要能够利用鲜明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的实验示范规范学生的操作;严谨的实验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多学科的实验融合打造广阔的平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不断的探讨和优化下,一定能融洽地对接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氧化硫物质利用
葡萄酒为什么要加二氧化硫
画与理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葡萄酒中为什么会有二氧化硫?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废物巧利用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