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4-12-30杜宇翔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杜宇翔

摘    要: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意识、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更深刻。这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本文结合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策,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大校园环境提供了更具持久性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与挑战

在传媒领域,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模式和方式,新的媒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经并正在改变各领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的概念频繁出现在受众视野中,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新媒体”一词首先出现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彼得·卡尔·戈德马克(Peter Carl Goldmark)博士的创新研究成果报告,国际主流媒体对其系列成果应运与娱乐产业的实践进行了广泛报道。在研究中,他用“新媒体”区别广播、电视、报纸等以电波、图像、文字传输为主的传统媒介。新媒体在大众传播领域,以数字化网络传播技术为基础,实现交互传播。新媒体使传媒媒介的传播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中最具创新的优点是“互动性”,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可谓一语中的。新媒体以互动、多样、快捷、开放等诸多优势引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朝气蓬勃,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新知识与新技术的能力强,他们出生或者成长于新媒体时代,成为使用新媒体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在价值观、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受到新媒体的深刻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冲击

大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和接收的信息对理想信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往这些知识和信息更多来源于书本和传统媒体,但在新媒体时代,绝大多数来源于新媒介,而且更方便、更快捷,有时甚至是被动接收。在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中,各种思想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文化观念纷繁复杂,一方面确实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冲击。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积极转变观念,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新华网、人民网,电视媒体推出网络电视台。但除了官方控制的主流新媒体外,还有数量众多、形态各样的非官方新媒体,这些新媒体体制机制灵活、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其中,夹杂一些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相悖错误的思想观念,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容易被各种错误思潮影响。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大学生广泛使用微博、微信、QQ、博客等形态各样的新媒体,在虚拟空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来去自由,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成为他们的标签。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自由表达观点,宣泄情绪,可以更便捷有效地交往,另一方面在虚拟空间的匿名省份,使某些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可以不受现实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恣意妄为,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现实世界混为一谈,疏远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漠化。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信息传播需要传媒载体,新媒体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发展创新。新媒体给各行各业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属于社会活动实践体系,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同样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创造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新媒体以特有的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平台

新媒体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信息的传输与交流变得非常快捷、便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拥有海量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数据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既可以从互联网获知古今中外思想政治理论、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科技艺术等内容,又可以在针对国内外政治时事针砭时事,发表见解,跟随时代进步的脚步,为党和政府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新鲜素材。

“信息获取、选择、传播的过程,就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它是用丰富、正确、生动的信息,来影响、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一个过程”。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者掌握全面的信息资讯是基本素质。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新媒体内容的生动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机

传统形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呆板、平面化的缺点,往往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报告会、座谈会等单一方式完成,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缺乏说服力,效果不太理想。新媒体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形象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赋予学生极大的自主选择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自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效果才能凸显。

(三)新媒体信息沟通的互动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的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兼采电视、广播、报告等方式开展。这些方式往往是由老师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将信息单向传输给学生,师生之间欠缺必要的交流与互动,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抵触心理应运而生,内心便产生追求平等互动的强烈愿望。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双向而动态的互动网络沟通方式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打破传统的单方向沟通方式,在接受他人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从而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系统的形成,满足大学生追求平等的内心需求,有利于大学师生之间互相尊重、融洽相处,尊师重教风尚的形成与发扬光大。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的出现也不例外。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最大限度地自由输出信息的同时,也使得信息的传播处于杂乱、无需、防不胜防的状态,给这个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渐复杂

新媒体纵然具有打破时空限制、消解主体边界和拉近线上距离的优点,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疏远现实距离,使得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下降,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网络迷恋症”、“网络孤独症”、“手机综合征”等现象层出不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行灌输和社会舆论的制约力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失去原先的优势,再加上新媒体对大学生辨别能力的冲击,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规范难度日益加大,环境日渐复杂。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权威弱化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利用自身信息传播的优势地位,把包含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讲授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讲授,在这种信息模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很容易对教师的观点产生认同,更有利于教师舆论主导地位的形成和知识权威形象的树立。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依然可以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巧妙地融入网络所展现的各种情形中,但是不再轻易强迫学生接受某一种思想观点,教师的优势地位受到强烈的冲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充分驾驭新媒体帮助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受到新媒体双向互动传播的挑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树立的关键时期。新媒体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所引发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正是这些不利影响因素对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全新的挑战。因此,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怎样学习新媒体、应用新媒体,并使其为我所用,显然成了大学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四、迎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对策

在新媒体发展洪流的推动下,社会环境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如此,高等院校的管理队伍仍然是高校老师,管理对象依然是学生,新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改变就是要抓住时机、取长补短,充分挖掘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做好充足准备;建立健全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确保各大高校在网络环境下规范、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新媒体时代,加强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面对不断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扬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意识到自身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努力钻研,提高业务能力,特别注意学习现代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掌握各项新媒体技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运用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主动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

新媒体以其强大的辖射力影响人们的生存方式,对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新媒体中数量最庞大的群体的在校大学生,其知识结构尚未完善,阅读能力、社会阅历和情感特征仍然存在局限,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甚至无法准确解读新媒体传播的信息。

对大学生进行媒体素养教育,首先就要指导他们正确理解传媒及其信息,建设性地享用媒体传播资源。例如,可以通过对典型案例讲解与剖析,让大学生学会分析、解读信息,理性辨别媒体真实与社会现实,不盲目传播有害信息。其次,加强新媒体法律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恪守现有的法律法规,为成为一定范围内的正面信息的传播者创造条件。再次,加强新媒体伦理教育,为新媒体的净化、健康化担负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秉持民主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

新媒体时代,学生在信息获取地位上的变化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以平等的观念重塑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身份和视角定位,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当从内心真正秉持民主的理念。在校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独立的判断视角,不再简单盲从,他们抵触且排斥命令式的管理,更反感管理者单纯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

新媒体时代,课堂教学仍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当树立跨界思维意识,挣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羁绊,利用新媒体组合学校的物质要素和制度要素与学生共享,让新媒体的话语权得以充分发挥,其主要组合方式是打造特色网站。例如,可以在学校官网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栏目窗口,将静态的学习资源内容等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展现出来,通过对图片的点击,传递大学文化和精神,这将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启迪学生理性,磨炼学生意志,督促他们自觉地修身立德。通过“学校管理和制度”栏目的建立,以公开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校管理制度中体现“依法治校”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发挥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琳桦.科技是第七种生命形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11-29.

[2]刘美蓉.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J].高教研究,2007(1):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4-08-26.

[4]钟玉海,檀江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新视域[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94.

[5]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55.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