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培训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2014-12-30郑艳张燕张占朝

教师·中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

郑艳+张燕+张占朝

基金项目:2012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GH-12138]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郑 艳,女,山西高平人,法学硕士,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

张 燕,女,山西泽州人,本科,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城南第一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张占朝,男,山西泽州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摘 要:本文从农村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点出发,结合实际,分析论证后发现,要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应当政府作为,政策导向;措施得力,制度保障;提高认识,利益驱动;加强管理,形成合力。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政府作为;形成合力

农村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是建设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师培养、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师培训的重点在农村,教育部文件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根据对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的两次调查,我们以为要有效地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当做到:政府作为,政策导向;制度保障,措施得力;提高认识,利益驱动;加强管理,形成合力。

一、政府作为,政策导向

教育部2011年一号文件提出了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教育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培训工作需要良好的环境来支撑,从而使培训效果事半功倍,要有必要的制度保障,制定政策要向农村倾斜,要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村。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关系到党和政府关于“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关系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当属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及时研究好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扎实落实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为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负起责任,要把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县乡政府首先要为农村教师培训出谋划策,搭建平台,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培训经费保障;对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农村教师要积极表彰;对在编不在岗与个别非师范专业毕业,通过关系进入教师队伍,业务水平低下、而又不积极参加培训者,应当清除出教师队伍,确保农村教师队伍“好的留下来,不好的请走开”。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经费纳入预算,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形成与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密切联系和沟通的新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政府行为是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保证,我们调查过山西省高平市的城市教师下乡支教,高平市教育局2007年制定了《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暂行办法》,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实施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这样的政府作为,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建议,协调各方面力量,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首先要强化培训者素质,提高培训能力,培训者要关注农村教师学习特点,改进培训方法,促进农村教师践行终身学习行为。其次,教师培训机构要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

二、措施得力,制度保障

要使农村教师培训有效开展,必须要有周密、详细的计划,采取给力有效的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培训部门要有培训计划,要深入了解参训教师的意愿,让参训教师明白“我为什么要培训,为什么要知道这些”。参训教师也要有培训计划,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农村教师培训的主阵地,要依照教育部对教师培训的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好培训计划和安排。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制订详尽计划,让农村教师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教育技术这四关,各学校要为教师准备好培训教材和所需资料,通过培训让广大农村教师理解课标,了解课程,熟悉教材,掌握教育技术。具体做法可以是:自主学习,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的考评,取得合格证。对于不合格者,进行第二次培训,仍然不合格者集中起来,到教师进修学校施行强化培训,培训费用由参训者自付。促使农村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与时俱进、发展自我。

学校校本研训是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可以为每位教师量体裁衣,量身定制专业发展的起点与成长模式。依据教师现有状况,根据年龄和专业层次,设置不同的培训级别,如新教师的上岗培训、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传帮带培训、教学能手的示范培训等。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与,在定期内见成效(教师自身的纵向比较,就课堂教学每次更比前次好)。这样设计、安排与操作,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起点和目标,教师的学术需求被激发,学术灵魂的铸就也就具备了主观上的张力。

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新课改带来的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提高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和执教能力为目标,还可以采取既有集中学习,也有分散实践;既有面授指导,也有远程网络教学;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微格教学、互动参与、观摩诊断等灵活多样的新型培训方法,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诸如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研讨、读书报告、案例评析、研讨活动、讨论互动、主题作业等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使广大农村教师不仅和授课教师之间能够相互探讨、解决现实教学中的困惑,也让同伴之间能够保持良性互动,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endprint

三、提高认识,利益驱动

“十二五”时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农村教育要在新的发展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在于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提升从教能力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培训是提升农村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广大农村教师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自觉自律积极地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与执教能力,尤其是对新课改、新课程的执教能力。以此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农村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敬业是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敬业乐业情操。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不等于懂得要怎样去当好教师。教师要在以后的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认识教师这一职业,了解教师这一职业,从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了解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学习和自我修养,将个人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行为和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断加强教师职业修养,要求教师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身立教,立德树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楷模,真正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全面完成教师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敬业乐业既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也是人生态度和个人修养的问题,更是关乎后代教育培养的大事,培训中必须注重这一点,抓在手里一刻也不能放松。

(2)学校应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分层要求、分类培训指导,努力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道路,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建立“入门—升格—形成风格—专业提升”的专业成长模式,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要重点培养事业心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让他们走出校、乡、县、市、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展示观摩和研讨培训,促使教师素质快速提升,树立起“读书育己,教书育人,写书育世”的新意识。

(3)“一个人因学习而拥有,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借助学习和思考来实现,只有敬业乐业的教师才能真正愿意读书和思考。教师应该阅读大量的书籍,在学习中成长。如果不读书,不与大师对话,很多事情你就必须从头开始,你就面临着你的前辈甚至前辈的前辈他们的那种起点。只有不断学习,你才有更多的积累,也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教师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才能更从容地面对“那一双双充满好奇、渴求知识的眼睛”。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教师会感到自己不懂、不知的东西很多,这反而能刺激学习欲望。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使教师的收获更多。因此,提倡教师阅读教育理论,撰写教育论文,常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做教师的人必须树立自我专业成长意识,做到“德高为师、学高为师、技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要成为源源不断的“小溪”,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努力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要求,认识到“终身学习是铸就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每一个专业成长的环节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努力追求每个目标的实现,诚心体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的境界与乐趣,才能达到体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的境界。

培训关系到广大农村教师的切身利益,在问卷调查中有62%的农村教师认为“当前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因”是“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由此看出山西省农村教师自身提高的迫切愿望,这可能是当前教师培训的真正动因。与绩效工资之类的外在激励相比,农村教师对内在激励更容易感应(如荣誉、事业成就、职称、职务等)。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合格证要成为职称评定、职务评聘的主要依据。要用教师自己的问题,去激发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立足于实践的培训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开发教师自身资源的激励式培训,让教师在愉快、共享的培训课堂中共享资源。要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国培计划”实效的有效辐射,对农村

教师实施全员培训,兼顾三个层次教师:对优者要促一促,以提高理论水平培训,给予地位、名誉进行促进,利用职称、职务的评聘进行促进;对于弱者要拉一拉,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多听一节课,多做一道题,多写一篇教学反思,多上一节公开课;对新者要帮一帮,新教师要主动拜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实行一帮一),过好常规教学备课关,上好过关课,自觉进行专业测试。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学习型教师,育学习型人才,融入学习型社会。

四、加强管理,形成合力

管理即教育,培训需管理。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问题,政府与培训机构、参训教师要共同给力。要以定点学校为重心,以培养“培训者”教师为目标,以各基层学校二级培训为基础,选择年纪轻、基础好、素质高的教学一线教师作为骨干培训者(种子选手),采用集中培训、个别辅导、长期跟踪的方式,让“培训者”教师定期提高。再通过这些骨干培训者(种子选手)在基层学校进行二次培训,使得第一次培训的成果有效辐射,推动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以农村教师培训促进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要将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培训纳入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适当超前,加大对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要组织开展多种途径的支教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讲学、培训教师,组织实施不同类型、不同专题的培训者专题培训和研修,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和农村地区的教师送教活动,积极支持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为各地培训一批培训者骨干队伍。

加强对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与管理。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对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考核、评估和检查等档案。培训成绩考核不仅是对培训成效的鉴定,更是促进培训不断优化的依据。坚持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培训教师为每位学员建立了研修档案,对每位学员进行培训全程记录,包括学员的考勤、学习态度、课程作业情况、实践能力表达、学习成果的实际运用效果、考察报告等。坚持在过程中考核,确保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学研究、电化教育、教育科研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等部门和机构,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领导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教师培训。要深入调查了解,随时发现农村教师培训中的新情况,研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新问题,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完善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占朝.校本研训: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7).

[2]张占朝,郑 艳.校本研训,铸就名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研与对策研究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