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教学”是职校语文新境界

2014-12-30黄蓉蓉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模块教学职校模块

黄蓉蓉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海门 226100)

“模块教学”是职校语文新境界

黄蓉蓉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海门 226100)

近年来,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风生水起,以能力为核心、就业为导向是其改革的精神所在。传统职校语文课堂存在教条化、刻板化的弊端,改革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使语文教学与专业相连,为专业服务,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专门化、规范化的语文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推行模块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它为提高职校语文教学实用性、应用性开辟了一个崭新境界。

模块教学 职校语文教学 新境界

“模块”一词最初是建筑、家具、计算机等行业的用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技术领域甚至教学领域,于是“模块教学”应运而生。“模块教学”是把一个主题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在规定课时内进行系统教学,以实现预定目标的教学过程。它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专业课中广泛运用,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供效仿”,而且“可供对话”,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蓬勃开展,这一教学方法也渗透到了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模块教学”可以为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开辟崭新境界。

一、“模块教学”开辟职校语文新境界

语文不是职业学校的主要课程,职业学校开设语文课,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然而长期以来,职校语文教学不尽如人意,语言训练项目被人为地分割,课文优秀作品被活生生地肢解,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弱化,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被扼杀。学生获得的零散语言知识和技能由于缺乏综合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而难以整合,造成教学效益低下,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传统单篇教学方式亟待突破,教师要从课文教学的框框中跳出来,从课文“园囿”中解放出来,将每一单元中的数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进行有目标、系列化的教学活动,着眼于教材的拓展、延伸,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不仅符合贝塔朗菲①提出的系统论观点,将“优化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更突出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变静态的、分割的、单一的语文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二、“模块教学”符合职校教改四原则

(一)符合生源状况,体现基础性原则。

课程改革不能忽略教学对象的特点,中职学校生源水平相较普通高中略有差距,语文教学中应把“重视基础”原则放在重要位置,在内容编排上适当复现基本知识、强化基础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总结性学习和提高性学习。“模块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材体例,针对新生专门设置“学好语文”、“强化基础”模块,重视与学生学习基础的衔接。

(二)突出职教特点,体现应用性原则。

在语文学习方面,职校生需要学了就会用的“快餐式”学习,而不太需要“高档宴席”。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取舍上,应打破固有体系,淡化文体分类,以语文基础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为组元依据,重视应用语文的学习,单独编制“应用语文”模块,选取适合中职学校主要专业的常用文体,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适应教改需要,体现分层次要求。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差距较大的情况,“模块教学”可以进行“分层次”尝试,分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在教学内容上设计“必学模块”、“选学模块”和“自学模块”三种,同时辅以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

(四)适应学生特点,注重活动性原则。

为适应中职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好的实际情况,“模块教学”采取以科学方法引导,以活动方式进行训练的做法,专门设置“活动”模块,使学生在活动中多一些训练,通过训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模块教学”突出“三个重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

“模块教学”本质即“学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主体,是中心,是所有教学因素共同指向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它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探求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二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模块教学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重视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真实需要,建构适合他们的主体式课堂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经验获得的过程体验,提供更多个性化学习机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语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文素质结构。

(二)以能力为本位。

职业学校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更实际、更复杂、更具综合性,多数从业者会面临更新技术与更换岗位的挑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富有弹性和广泛迁移性的职业能力。为此,“以能力为本位”已成为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旗帜性口号。而“模块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向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地感知、接受,所以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渴望,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中:新闻单元模块教学中,学生自办模拟电视台,设计台标、外出采访、自编自导,忙得不亦乐乎;古文单元模块教学中,学生进行成语改编,自编自演小品,将成语编成绘画故事等,表现出聪明才智;名城介绍单元中,学生自由组团,收集资料、拍摄照片、采集民谣、绘画配乐、编制出一本本富有特色的集子,令老师瞠目。可见模块的核心是素质与能力,就是在进行各类活动(社会活动或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素质与能力,即做人与做事的素质与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就是从岗位需要出发,分析不同岗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构成诸方面的要求,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定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特别强调职业环境的真实性,创设特定情境,提供体验途径,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情感,以利于形成个体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为此,职业学校语文课的定位要从岗位分析出发,各专业都可以增设职业模块教学,例如:旅游专业增设旅游文学、烹饪专业增设烹饪文化、建筑专业增设建筑文化等,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向相关专业课程延伸,使语文与其专业相融合,真正实现文化课为其专业课服务的目标。

四、“模块教学”实现“四大目标”

一是教学目标明确,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模块教学”的综合化程度和实用性程度较高,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知识分类过多过细、内容过全过深的情况,其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内容更精练实用,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二是教师角色转移,强化教书育人。“模块教学”是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所以教师要转变角色地位,从原来身居讲台、居高临下灌输知识的“指挥者”变成“教练”、“导演”,由以“讲”为主变为以“导”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发表意见留有一席之地,老师是和他们一起参加学习活动、共同研究的“同道者”。

三是学生能力增强,适应社会要求。通过对“模块教学”目标、体系、内容和方法的科学贯彻,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语文素质与综合能力从根本上得到强化,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编辑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摄影绘画能力、学习评价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这样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是评价方式科学,学生信心增强。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具备自信心是成功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然而,职校学生往往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模块教学”将语文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学生总能从某一模块中找到兴趣所在,体验到成功之乐,这种自信一旦形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容易,树立持续性学习自信便成为可能。

教育部在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那么,职校语文教学究竟该如何改革?面对纷繁芜杂的改革模式,我们认为,“模块教学”不失为一种好途径,它有助于突破语文教学局限于以单一知识的掌握为出发点和归结点的传统教学路径;有助于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职业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创始人。

[1]张悦耳.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课程模式.职业技术,2008(02).

[2]陈振国.中职语文模块教学之浅见.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2).

[3]黄雪红.中职语文模块教学教法初探.新课程(上)》,2012(03).

[4]王晓乐.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创新探讨.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1).

猜你喜欢

模块教学职校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我的职校我的梦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