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4-12-30蒋娇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实效性江苏省危机

蒋娇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蒋娇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本文主要研究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首先针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然后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要素和关键部分,最后提出增强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江苏省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实效性

一、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十几年来,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要看到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江苏省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角色定位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有研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和宣传活动,向广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承受力,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也有研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矫正不良行为意识。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是既面向广大学生进行普及教育,又对个别学生提供专业服务,但是无法权衡好两者的比重。有的学校偏向教育,有的学校偏向咨询,这样让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如何定位才是有效而准确的?

(二)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

就目前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江苏省有5个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和16所心理健康教育省级示范中心。其中,只有两所学校是高职院校。其他高职院校的工作水平、条件等都不同。学校重视的心理工作发展比较好,设施较齐全、机构较完整、资金较充足、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商,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能达到很好的实际效果;而学校不太重视的,心理工作资金无保障、机构归属不清、培训无力度、发展无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设施只是为了装门面,应付检查,必然缺乏实效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咨询效果不佳。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部分都是持证上岗,但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证却不能满足心理咨询技术的需要。近几年,江苏省为了逐步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推动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正规、有序和健康地发展,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加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的注册系统,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但由于各个学校重视程度不同,到目前为止,还有一半多的专职人员没有成为注册系统的心理咨询师。其中,又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多。心理咨询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工作,不是通过短时间的理论学习,获得一个资格证就能做好的。还需要大量实践的积累和许多的培训提升,因此,专业化水平不高,直接导致心理工作的实效性偏低。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般身兼数职,工作定位不清,心理咨询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其他事务性的工作,这导致无法建立起专业化水平高的队伍,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二、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构成要素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弄清楚评估其实效性所包含的构成要素。我认为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评估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考虑:一是基础条件,这是实效性发挥的基础;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模式,这是实效性得以发挥的核心;三是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即实效性,这是评估的关键。

(一)基础条件是实效性发挥的基础。

这里的基础条件包括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开展的场地、资金等。软件基础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相关制度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由此可见,基础条件的关键是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是实效性发挥的核心。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指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内容、目标等,这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其中,目标是关键。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方法和内容。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和制定有效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三)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是实效性的关键。

在基础条件和工作模式的实现下,工作开展对于学生的有效性是关键。评估的重点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为学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体会者,他们的满意度直接反映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的体现。所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帮助到学生才是关键。

三、增强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改进策略

(一)江苏省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开展。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竞争日益加剧等各方面原因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出,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竞争压力更大。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软、硬件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研究,动员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氛围营造和并进行正确教育引导,在全校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推动的局面,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转向以发展性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属于适应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许多是不可避免的,是发展性的,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治疗性上,而应该树立以预防和发展性教育结合为主、治疗性教育为辅的教育理念,针对大部分学生开展预防和发展性教育工作。当然,我们不否认目前高职学生中有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的,但毕竟是少数,不属于主流。

(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教育的目标,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就要包含预防和发展性教育两大部分。要做到发展性教育,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其中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有效。而预防工作,主要是在宣传知识的基础上,学校建立预防体系,确保学生不因心理问题而发生危机事件;而这些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都建立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基础上。

(四)增强工作内容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体系。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坏。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基本已经组建起了一支独立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但是在专业化及规范化上还需要加强和改进。

(1)进一步规范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和审查制度

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认证的教师担任,如果教师自身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则必然影响工作的实效,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美国、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工作者的准入制度非常严格,而我国目前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中组成人员的背景学历相对复杂,因此,建立专业资格审查制度,设置相应严格的考核程序和培训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保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发挥。目前,江苏省高校的心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除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证外,还要求专职教师必须进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的注册系统,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这为心理工作者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而这一专业技术不是仅通过理论学习或者一次培训就获得的,而是要不断经验积累和不断培训学习,才能做好。因此,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培训相比其他教师而言显得更重要。另外,心理健康工作面对的人群大部分是有问题的学生,工作对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心理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更专业和有效的支持,尤其是更高级别咨询师的督导和培训。因此,除了学校要投入时间和经费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外,还要形成督导制度,以便更好地帮助心理工作者,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工作的实效性。

2.建立全面的预防体系,做好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心理问题的现实是: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是很重视,并且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秉承西方的理念,除了学生自愿外,学校还要积极建立起全面的预防体系,主动做好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1)学校建立全面的预防体系

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处于青春期,面临很多变化,许多心理问题都是突发或者难以预见的,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全面的预防体系。目前许多学校都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利用这一网络建立起了信息传递网络,使得大部分学生出现的失常现象都能通过这一信息网络渠道传达到心理健康中心,使得心理中心能够主动帮助相关学生,避免出现危机事件。另外,新生入校的心理普查和心理档案的建立,也很好地让心理工作有了一定的重点关注人群,从而对隐患有一定的掌控。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一套完整全面的预防体系应该涉及学生入学到毕业这几年大学时光。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心理档案。从开学对新生的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开始,对接下来学生的心理状况逐一记录,包括心理咨询、出现的心理波动等,一直记录到毕业。这样一套心理档案便于心理工作者及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心理动态有个清楚的认识和管理。其次,进行定期排查。排查对象除了已经确定为重点关注的学生外,还包括最近这一阶段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然后,建立起全校心理预防体系的制度,使得预防体系工作正规化和专业 化。最后,在全校进行危机预防的相关知识宣传,通过讲座、课堂、活动等形式,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这一套预防体系,了解心理预防的知识。

(2)做好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如果说预防体系是针对发生问题前来工作的话,那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主要就是针对心理危机发生后的处理及处理之后的相关工作而言。有时候虽然学校已经做了许多的预防工作,但是还是无法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许多学校都建立起了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有人认为,一旦发生心理危机时间,那一定是专业人员处理,我不专业,我不能做。事实上,心理危机的处理,需要全校许多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很好地处理。因此,做好心理危机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机构,这一机构包括学工处、心理中心、保卫处、医务室等。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其次,要建立稳定有效的危机干预体系,当危机发生时,这一体系能够迅速运转,有效解决问题;最后,全校相关人员都要有一定的危机干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好危机。等危机处理完后,还要有对危机后的相关工作。比如心理工作者对见到危机他人的干预等,学校层面对这次危机时间处理的反思和总结,以便完善学校的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更好地应对下次危机事件。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针对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问题的现实态度,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心理有正确的态度。而要做到这点,除了必要的宣传外,最有效最普及的方式就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这是心理工作发展积累下来的经验所得。因此,国家明文规定,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并且把必修课作为检查心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江苏省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必修课,许多还是选修课。这里面有许多现实原因,比如课时问题,师资问题等等。但是不管怎样,开设必修课都必须成为增强学校心理工作实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1]缪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2]余莉.当代职业技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黄建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论坛,2013(7).

猜你喜欢

实效性江苏省危机
江苏省交通图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江苏省政区图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危机”中的自信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