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2014-12-30王菁菁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公民民族

王菁菁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组织部,江苏 南京 210031)

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王菁菁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组织部,江苏 南京 210031)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爱国主义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理论和实践体系、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三个方面的差异,从而提出创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中美 爱国主义教育 比较研究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的主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树立民族自信心的有效途径,爱国主义精神是团结全体国民进行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从古今中外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乃至社会实践中都居于显著位置,笔者从爱国主义教育多重维度出发对中美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一、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中美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差异

意识形态是指人类对于自身社会的认识角度,是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所共同拥有的对社会环境(某一方面)的共同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套非强制性的习惯、准则和行为规范。属于对社会存在的深度思考,是潜意识里的行为规范。

(一)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中国目前主导的意识形态,这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营造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氛围,从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现提供有利途径。马克思主义的维护者对爱国主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诠释,列宁曾说:“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①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应该是以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为基点的。毛泽东亲身实践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这,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②邓小平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从三个维度出发。一是爱国与爱社会是统一的,二是爱国主义思想的真实体现是热爱祖国和人民,三是“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维护国家利益、热爱祖国的智慧结晶。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他认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民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在纪念“五四”运动讲话时指出:“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③胡锦涛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其和谐社会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习近平同志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中国梦”,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抓手,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爱国家就是要爱政府和国家政权,因此目前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注重灌输自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美国一直坚持用特有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统领意识形态领域,保证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性质。美国独立战争以来,一批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大肆宣扬以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美国的独立战争就是为了自由而战,是为了摆脱压迫,实现自由。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大力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废除奴隶制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黑奴的解放。尼克松曾说:“个人自由是人类创造力大弘扬的必要条件。”④围绕这个线索,美国展开了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的独立教育、民主教育、反对奴隶制教育、反对共产主义教育、霸权主义精神的宣扬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

二、在爱国主义培养目标上,中美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差异

近些年来,中美逐渐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在这套完整的体系下,爱国主义教育出现新的面貌。

(一)开展以培养“美国精神”目标的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精神,包括国民心态、国民性格、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等内容。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但在短短的时期内取得了成绩,这跟美国人的理念及奋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首先,要培养进取强国的精神。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从17世纪开始来自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各个角落的移民都以勤劳智慧不断开发美国。美国当下的青年一代,基本上是这些殖民人的后裔,他们从思想上形成了一种进取强国的价值观念,不断的奋斗开拓进取,改变着美国的面貌。

其次要培养以勤奋工作为荣的精神。在美国,偷懒被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全社会都充满着以勤奋工作为荣的精神状态。美国人把诚实能干、吃苦耐劳、富于创业视为美利坚民族的骄傲。

美国精神是美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指美国精神的培育,通过各种方式将美国精神内化进美国人的心中。

(二)开展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目标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在历史文化中相对稳定并且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必须开展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目标的爱国主义教育。目前,我国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之间精诚团结的思想基础,我国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统一合乎民心,分裂不得人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就是实现民族的统一。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打击分裂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凝聚力,成为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们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在各族人民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我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可积极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通过各族人民共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下,使得各民族人民共同走向繁荣,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三、在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上,中美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差异

(一)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方法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还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1.加强阵地建设。我国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建设,开放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通过这些基地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主流政治文化,增强国民的凝聚力。施教客体注重通过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载体,对中国的历史进行理论分析,并且注重在特殊的日子组织一些公开的、大型的群众集体活动,进一步塑造他们的爱国意识。比如每年的阵亡将士纪念日,通过让施教课题缅怀先烈学习爱国将士的先进事迹;在国庆庆典中,让施教客体了解中华民族建国的艰辛,让他们集体承诺“热爱国家、保卫国家”的宣言,等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了“民族精神”培养,这使得国民心态、国民性格、价值观点、行为取向等都具有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具有很好的引导性。

2.注重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宣传、理论、文艺、影视广播、出版、新闻界都必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宣扬正能量,从而引导施教客体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价值观。我国的艺术家和作家创作了很多影视作品,以满腔热情为施教客体提供很多精神食粮,并且新闻媒体通过对大事件的报道和客观的评价,对施教客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大地激发施教客体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热情。

(二)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渗透式教育,从细微之处入手。

1.注重渗透式的教育。美国非常注重这种渗透式的教育方式,美国的课程教育注重把爱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每门课程中,这种方式会对施教客体的思想认识和世界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的热情产生影响力。美国利用国旗、国歌、博物馆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增强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美国,国旗已经成为美国的象征之一,并且深深地融入了美国文化。学生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面向国旗肃立,右手放置在左胸前,唱国歌,这一仪式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美国的博物馆基本上是免费开放的,可以参观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了解美国的历史和伟人们所作的贡献,从而培养施教客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这种渗透式的教育方式,渗透到了美国公民心中,具有启发作用。

2.借助宗教力量。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宗教紧密相连,并且借助宗教的力量,把爱国情感与宗教信仰结合起来。

3.注重从细微之处入手。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很注重通过日常小事进行,重视潜移默化。在美国的独立纪念日中,学生学习美国的建国历史,集体背诵“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阵亡将士纪念日,学生缅怀为祖国捐躯的美国先烈;国旗制定纪念日中,人们则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旗和国旗所代表的共和国”⑤。美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物品、媒体平台宣扬美国精神,将爱国主义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四、启示和创新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以及教育方式上都与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差异,我们可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更好地创新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本质内容,使我们民族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所突出的部分,它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性质和方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首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种理论具有稳定性,具有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正确把握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反哺于时代,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发挥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公民的道德法制教育。美国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形成一种“公民意识”。所谓的“好公民”,一方面要具有爱国、忠诚以及服务国家的品质,另一方面需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愿意并有能力参加对国家的改进⑥。有了这种“公民意识”,人们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制度、法规、法律的权威的认同。我国需要从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个方面出发,增强我国的“公民意识”。首先,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道德要求,它需要加强公德意识。公德意识是一种社会责任,它体现了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这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我国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加强公民公德意识的教育,这从根本上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爱国。强化公德意识的树立,有利于公民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人格的建立⑦。其次,在现代文明的国家,作为公民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守法,这是文明社会中作为公民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我们需要社会中的每个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循法律。通过公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增强公民参与法律的热情,使之将法律参与作为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和责任观念,而公民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和责任观念的增强,必然促进公民爱国主义的情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增长,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全面发展⑧。因此,在加强公民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法制教育,这也是为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体系上拓展途径的一种方法。

(三)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建设。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比较严重,科技发展日星月异,中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已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也体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模式。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如何保护自己的主权安全,谋求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爱国主义民主精神建设。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就孕育着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但是激励和培育爱国主义民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大融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顺利性,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民族文化孕育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种子,是激发爱国主义激情的动力,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所以在加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必须突出民族精神建设。

注释:

①中央翻译局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室.对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一处论述的译文的订正[N].光明日报,1985,10,(13).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6.

③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江泽民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1990,(6).

④[美]尼克松著.王观声,冯小烂等译.1999年: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319.

⑤王水平等.旗帜力量支柱——爱国主义教育纵横谈,第55页.

⑥Shirley H.Engle.Anna S Ochoa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decision makingin the social studies.

⑦孙国梁,涂小雨.国家民族公民:爱国主义三个逻辑支点.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10.1988:3.

⑧爱国与守法.光明日报,2001.12.25.

[1]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1994.

[2]章祥瑞.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4).

[3]张秋艳.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8(4).

[4]刘正球.全球化与爱国主义[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

[5]黄丽芹,苏文魁.中美爱国主义教育之比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6]林宏宇.中美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2000(8).

[7]郭法奇.论美国渗透式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8(5).

[8]徐雅芬.经济全球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2(6).

[9]周长明.论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3).

[10]陈洪涛.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4(8).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公民民族
论公民美育
我们的民族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多元民族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