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特点分析

2014-12-30张焕华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张焕华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西藏 拉萨 850000)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特点分析

张焕华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西藏 拉萨 850000)

本文通过对高职思政教育的“多样性”、“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分析,得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功能和思政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思政教育有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接班人的共同点,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具有“多样性”“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在现代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好高职生的思政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特点

1.1 “多样性”:高职教育思政教育学生来源问题

“多样性”是高职院校学生来源面临的基本问题。大学扩招使在校生生源质量发生着变化,作为大学招生最低层次的高职院校,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在校生的整体素质是好的,有着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在部分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由于是最后批次招生,学生进校时的录取分数有着较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有较大的差异性且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被原所在学校认为是“差等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且缺乏自信,存在厌学情绪,追求不高,到高校来只是应付父母或者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后去混社会。他们对自己没有期望、缺乏远景规划,生活迷茫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在学校生活,导致思政教育的难度增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应有针对性地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一定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现代大学生。

1.2 “职业性”:高职思政教育需强调的基本特性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的训练,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科教育培养研究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有着本质的差别。突出“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的思政教育要与其“职业性”的基本特点紧密结合,突出“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与就业零对接,以较好的状态服务社会。

1.3 “应用性”:高职思政教育需让学生明白的特性

“培养学生掌握……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技能,能完成……方面的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着重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培养方案。毕业生在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主要特点,而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主导,构建教授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1]。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能胜任某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关工作。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必须紧紧扣住“应用性”这个特性,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其专业特性,选择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教育,满足其职业应用性的特点,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4 “实践性”: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需突出的特性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要求,高职院校教育需突出实践教育,其中实践教学课时量不得低于课时总量的50%。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互并重,共同推进教育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思政教育不能只是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贯彻渗透思政教育。在“实践性”中贯彻渗透思政教育能更有效地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突出其“职业性”和“应用性”。要求我们在突出“实践性”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将教育的内容结合其专业特点满足其职业要求,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形成职业生涯自我规范,更好地完成职业工作任务。

1.5 “开放性”:高职思政教育组织活动需明确的特性

高职思政教育具有“开放性”,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育活动较多,与外界接触较广泛。高职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和就业的导向,在教育过程中需依托于行业企业,且与之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并存在交叉教育的特点。由于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内容、范围、时空都有所拓展,思政教育资源也得到了丰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除了做好校内的常规教育活动外,更应该注重在校外实习实训、在企业定岗实习、在社会实践活动等校外实践活动中与校外企业行业人员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正是由于“开放性”的特点,高校院校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各种教育力量及教育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其实效性。

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功能及作用

2.1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在校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用以解决社会矛盾及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思想(意识形态)决定人的行为,指导人的活动,思政教育能使人正确展开行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思想中的精神要素驱动物质性要素的变化,它作用于物质性要素并能够对物质性要素产的成果具有预见性[2]。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培养什么养的人?为谁培养人?培养的人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何贡献?如何发挥正面效应?这些都是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营造适合学生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采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发挥思政教育的相关功能,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2.1.1 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思政教育需实现的最主要的功能,正确的引导才能使思政教育准确地向既定方向发展,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定的价值体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人的“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在青少年时代。如何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分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及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辨别善恶美丑、区分是非曲直,明确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

2.1.2 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思政教育的另外一个主要功能,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我们教育的基本要求。不管现在西方思想如何的影响,国际政治风云变化形势如何走向,我们思政教育的政治功能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进一步加强,同时需要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做出相应的变革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相适应。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主要政治目标就是稳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同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政治目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要求,思政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符合国家政治要求,以党的政策方针为准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会而服务。

2.1.3 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又以主要功能。经济是由人创造的,人是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人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促进经济[3]。思政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从而推进经济建设工作。思政教育培养的学生的正确的“三观”形式的较高觉悟及素养能让其在实际的工作中确保经济建设向着社会主义大方向发展提到得到相应的保障。采用各种教育内容及方法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确保学生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与社会经济功能精密相连的体现。

2.1.4 美育功能

美育功能是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塑造较完美的人格魅力,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功能。高职院校学生来源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这样导致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放性”即广泛性和复杂性,这样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肩负比其他专业教师更艰巨的教育任务,需结合专业学科的教育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思想道德品德情操,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礼记章句》中提到的“盖其为教,优游和顺”就能较好地体现“和”的思想。我们要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渗入人文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品德情操的塑造,使我们的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质同时具备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

2.2 思政教育的作用为构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一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促进发展,当前党和国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以确保发展。这样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要引导学生的观念向倡导和谐促进发展的方向发展,培养符合当代要求的和谐人才,使他们成为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观念更新与和谐发展的主渠道,和谐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就是要系统地推动与协调整个教育活动和整个教育过程的和谐发展,培养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4]。思政教育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发挥“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准确地判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大学生要拥有正确的工作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思想道德品德,才能为以后走向社会参与工作打下扎实的思想素养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 “导向”功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正确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以及人与各种事物的关系,正确认知并处理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西藏能与一切分裂势力做斗争,热爱自己的事业,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建和谐社会。

自身及外界的多种因素以至于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他们自己都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差生”,这样导致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自卑、厌学、应付父母、混文凭等情绪。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及心血对于学生实施分层分级的教学,帮助完成学生树立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主动向学的蜕变。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具有优良思想品德、具有人格魅力的当代大学生。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次的任务。这样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组织教学时注重其 “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将 “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规划”、“团结协作”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具备团队精神能团结协作的精神品格。这样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与人为善的和谐合作精神的学生,才能在创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1]吴太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与改进策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44.

[2]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97.

[3]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01.

[4]吕型伟.德育:21世纪教育的灵魂[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16.

2014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项目《藏职院思政教育实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201434)。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