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研究
——基于feder模型及2003-2013年经验数据分析

2014-12-28雷权勇

关键词:高新科技内资高新技术

雷权勇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FDI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研究
——基于feder模型及2003-2013年经验数据分析

雷权勇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在“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能否促进我国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广大学术界和实务界讨论的重点。基于feder模型及2003—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间,FDI主要是通过对内资产业的渗透作用来促进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整体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

FDI;feder模型;高新技术产业;内资产业

一、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经济、技术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自加入WTO后,全球化经济合作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十二五”规划实施后,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创新活力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那么,作为时下重点发展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引入外资后,是否真正促进了我国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通过外资产业自身发展直接促进国内高新技术发展,还是通过对内资高新产业的渗透作用间接促进整个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讨论的重点。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大FDI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外溢效应”才能从根本上带动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目前我国许多学者也对FDI在高新技术产业所产生的“外溢效应”进行了研究。如白永庆就通过1997—2007高新技术产业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虽然促进了我国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主要的影响渠道还是通过外企高新企业自身生产效率的提高,其对内资高新企业的技术外溢效果并非十分明[1]。周妍在对外商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外商合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外资向我国转让的多为非关键性技术,我国并未掌握其核心技术,外商投资主要是通过控制技术转让的方式达到技术垄断的目的,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高额利润。[2]尹华,刘琴琴认为 FDI 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生产要素、需求状况、 相关产业状况和竞争状况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其国际竞争力。[3]

二、相关理论阐述

1.FDI概念描述

FDI是英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的缩写,其中文含义为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经济活动之一,国际资本流动又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外国银行借款三种形式)。本文查询了国际货币资金组织对FDI的定义:FDI是指外国投资者将其资本用于跨国投资和生产经营,并获得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具体地,可以指一国的投资者(个人或者企业单位)用其资本在另一国建立长期投资关系,并能有效控制投资企业的经营财务决策投资行为。这一行为关键主要有:1)投资资本的来源;2)投资控股方的确定;3)投资的长期性。

2.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主要是沿用国际OECD标准,但同时又基于我国的特有国情作了进一步规范。国际OECD标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主要是通过R&D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作为行业技术密集程度标准,并通过此标准来评定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而我国在此基础上,对OECD标准进行补充。[4]总的来说,我国对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判定主要依据两个“利于”:1)是否有利于改造我国传统产业;2)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体来讲,又对不同行业类别的判定标准进行了细分:1)对行业大类,以其行业密集程度高于传统制造业1倍的平均水平作为判定标准;2)对行业大类中的中、小类行业,因其R&D费用分布不均,又进一步确定了划分标准,以其技术密集程度高于传统制造业2倍作为判定标准,技术密集程度高于2倍(含2倍)的行业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低于2倍的行业判定为非高新技术产业。

国家统计局在2002年7月印发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进行了更新,主要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制造业等(下文将作进一步阐述)。本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选取行业也是以此《通知》为标准划分的。

3.技术外溢

技术外溢是目前学术界用于评价FDI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主要指标。从会计学的角度分析,技术外溢是指成本和收入不相匹配,及外部单位未曾支出相应的“经济成本”却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技术外溢是指在该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技术改造产生了积极进步的影响,属于正的“外部效应”。具体来讲,这种正的“外部效应”的产生源于技术领导者通过其自身行为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其自身为这种行为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而却未曾其中获得相应地报酬。从另一角度来讲,外部单位却从这种行为中获得一定的报酬,且其报酬率是无限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往往科技含量高,通过与外商企业的合资或者合营,以“市场换技术”,利用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促进国内高新科技产业的技术改造,充分扩大FDI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外溢。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及FDI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现状

1.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

前文已述,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要高于传统产业1倍或者1倍以上(相对行业大类而言),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层次技术群。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1)高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新科技,而高新科技的取得依赖于企业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代价就是资本的大量流出。这些投入主要可以分为几大类:其一,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采购大量的高、精、尖设备仪器,这需要花费巨额的资金;其二,高新技术的研发依赖于高级研发人员,其工资薪酬要远远高于普通职工;其三,一项科技成果从初始研发到最后形成产业化生产,中间需要经历无数次的中间试验。有数据显示,一项科技成果在研发、中间试验、产业化生产三个环节的支出投入比为:1:10:100;

其四,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高新科技更新速度快,科技产品换代周期短,往往一项新的科技成果投入市场不久,就会被另一项新的科技产品所替代。因此,高新科技企业要想持续地保持领先竞争力,就必须源源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以产品更新速度占领市场份额。

(2)高收益

因为高新科技产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高新科技含量高,且制造成本结构中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比重较低,另一方面高新产品往往较传统产业产品带来的使用价值更高。因此,一方面高新科技产品的附加值较高,另一方面高新科技产品的制造成本较传统行业较低,市场认可度较高。因此,总体而言,高新科技产业能获取高额收益。

(3)高风险

高收益的代价就是要面对高风险,这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定理。在高新科技产业中,其主要风险就是研究试验能否成功,研发投入最后能否转化为产业化生产,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客观的市场份额。高新技术行业的特点就是前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这一投入潜伏着“打水漂”的风险,如果研究试验失败,或者难以投入市场化,就要面临着前期投入遭受巨额损失的风险。另外,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旦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严密而导致了泄漏,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取你辛苦研发的科学成果,并迅速复制,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FDI对国内高新科技产业影响现状

从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0-1980年间,这段时期跨越了“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两个时间段,在这一时期中,我国高新产业的范围很明显,大量的先进设备主要用于满足国防的需要,主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流入高能物理和低温物理等方面;第二阶段是以把经济建设作为我国现阶段工作重点作为节点。自此,高科技产业开始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接着相应的规划制度开始出台,主要有“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产学研计划”。随着计划的出台和实施,我国高新科技引入外资状况得到了巨大变化,根据2009年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我国利用合同外资项目23435个,其中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亿美元,特别是第二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幅度高达77.36%。随着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潜力,西方国家也开始积极参与到我国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上,可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主要表现在,虽然近几年,我国加大了R&D费用投入,但是技术密集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以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为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技术密集程度为5.6,同时期,美国科技密集程度为29,日本为25.7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008年R&D投入强度国际比较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通知1992年南巡讲话后,国家政策逐步开放,我国引进的FDI数量也迅速上升,在我国投资的外商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也不断壮大,投资方向也由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高新科技领域。在查看《2009年国家统计年鉴》和《2009年高新科技产业统计年鉴》后,笔者对2008年引进外资金额及各行业所占比重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2008年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也引入的外资最多,占整体高新科技产业的69%,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占13%的比例。引入外资最少的行业为航天航空器制造业,全年仅使用外资额3714万美元。这与我国航天航空属于国防范围,居垄断地位有重大的关系。

纵观近10年,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的高新科技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据整个行业的50%,远远超过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笔者在查看了2003-2012年《高新科技产业统计年鉴》后,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2003-2013外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总收入比重

从表3可得,在2003-2012年之间,外资主营业务收入稳步上升,然而外资主营收入占全行业比重却呈现波动趋势,其中2003-2008年之间稳步上升,2009-2012年略有下降,表明FDI对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影响在前期的外溢效应并不明显,主要是通过自身收入增长增加整体行业收入的增长。在2009-2012年间,外溢效应开始显现,但并不明显,表明FDI对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外资企业自身的发展,而外溢效应对整体行业的发展作用并不明显。

四、Feder模型简述

Feder模型是由菲德在1983年提出,主要用于估计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认为出口对整体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5]。为了衡量两种影响的反应程度,菲德将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出口部门,另外一个是非出口部门,在假定两个部门的生产边际效率不等、且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有外溢效益的前提下,分别构建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的生产函数,通过两个生产函数推导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程度和间接影响程度。

基于Feder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某一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且已在军事、教育、投资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如通过菲德模型研究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6];因此,笔者试想,可以借鉴Feder模型,将高新科技产业分为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并分别构建两个部门的生产函数,通过推导得到FDI对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内资高新科技产业的外溢效应。

五、FDI对国内高新科技产业影响的测度模型

1.假设提出

周妍在对外商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外商合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外资向我国转让的多为非关键性技术,我国并未掌握其核心技术,外商投资主要是通过控制技术转让的方式达到技术垄断的目的,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高额利润[7]。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整个高新科技产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故本文提出:

假设①,FDI对国内整体高新科技产业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

通过研究发现,FDI对高新科技产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而是通过外资高新技术产业对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外溢作用间接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8]。故本文提出:

假设②,外资高新科技技术产业对内资高新技术科技产业的溢出效应较为显著。

2.模型建立

按照Feder模型的理论要求,本文首先假设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内,外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的边际生产效率不同,且外资高新技术产业对内资高新技术产业有影响。其次,将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分为两大部门:外资部门、内资部门,并分别构建两个部门的生产函数,如下:

在公式(1)(2)中,W表示外资高新产业部门的产出,N表示内资高新产业部门的产出,C、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CW、CN分别表示资本在外资高新产业部门和内资高新产业部门的投入,LW、LN分别表示劳动力在外资高新产业部门和内资高新产业部门的投入。其中公式②表明了外资高新科技部门对内资高新科技部门的产出有一定影响。同时,资本在高新科技产业的总投入可以表示为:C=CW+CN,劳动力在高新科技产业的投入可以表示为:L=LW+LN,整个高新科技产业的产出可以表示为:Y=W+N。

根据Feder模型的理论基础,需要将不同部门的边际生产率的相互关系表现如下:

在公式③中,f′C、g′C分别表示资本在外资高新科技产业部门和内资高新科技产业部门边际生产率;f′L、g′L分别表示劳动力在外资高新科技产业部门和内资高新科技产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δ表示两个部门间的边际生产率差异。

通过全微分方程,可以对方程Y= W+N进行求导,得出方程(4):

在公式(4)中,表示国内高新科技产业产出的增长率,I表示固定资产投资额,因为资本存量L难以找到统计数据,所以学术界倾向于把I近似等于L,所以在在统计学生的意义近似于。表示劳动力的增长率,表示外资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增长率,表示外资高新科技产业产出额占整个行业总产出额的比例。其中,参数值 ∂表示内资高新科技产业资本存量的边际生产率,β表示内资高新科技产业部门劳动力的弹性系数,γ表示外资部门对整个高新科技产业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根据(2)可知,

公式(4)中,γ表示外资部门对整个高新科技产业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及验证假设1的统计模型即为公式(4),下一步需要取得外资部门产出对内资部门产出的影响参数,也即是外溢效应θ:

θ表示外资部门对内资部门的影响程度,即溢出效应,所以本文把方程(6)作为验证假设2的统计模型。

3.数据选取及指标设定

本文选取了高新科技产业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统计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新科技产业统计年鉴》,其中对高新科技行业的定义参考了国家统计局在2002年7月印发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分类,同时各指标的选取和计算如表4所示:

表4 指标定义

4.实证分析

本文对所选取的数据按照表4的计算方式进行整理后,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原始数据

根据回归方程(4)和(6),通过使用SPSS.19.0分别将相关样本代入回归模型中。

(1)对模型1的检验

为了验证假设1,将相关变量导入统计模型1中,得到回归结果(表6、表7):

表6 拟合度(Model Summary)

表7 回归分析结果

表2为模型1(方程(4))的拟合度分析,从表6来看,模型1的可决系数为0.945,且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67,拟合度良好。从表7的回归分析结果看,常数项系数在10%内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剔除常数项采用逐步回归法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8和表9:

表8 拟合度(Model Summary)

表9 回归分析结果

在剔除常数项后,模型1的拟合度更好,Durbin-Watson为1.855,表明样本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合理,且β值在5%内通过显著性检验,β值为负,表明在高新科技产业中,劳动力力的超额投入并不能增加高新产业产值。γ值为1.063,表明外资高新科技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值能带动整个高新科技产业1.063个单位产值,至此假设1得证。

(2)对模型2的检验

为了验证假设2,将相关变量导入统计模型2中,得到回归结果(表10、表11):

表11 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10的拟合度分析发现,模型2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1,拟合度良好,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结果基本一致。在表11的回归分析中,(dW/W)(W/Y)的系数为-1.074,表明外资高新科技部门对整个高新科技产业的直接作用是负相关的。然而,dW/W的系数为1.463,且在1%内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外资高新科技部门每产生1个单位产值就会有1.463个单位的作用外溢到内资高新科技产业部门,通过这种“曲线”方式间接带动整个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I/Y的系数只在5%内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原因可能是把I代替资本投出依然存在少量偏差。至此假设2得证。

六、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Feder模型,把我国整个高新科技产业分为外资高新科技部门和内资高新科技部门,并通过构建统计模型分析研究了FDI对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整体影响程度、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外溢效应)。

(1)通过模型1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资高新科技产业部门每产生1个单位的产值将带动整个产业1.063单位的产值,表明FDI对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整体作用不突出,未能达到预定作用。

(2)通过模型2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资高新科技部门对我国高新产业的直接作用为负(-1.074),可能原因是目前FDI尚处于投入期,其研发投入和产业化推广投入大于目前的产值,真正的收获期还未到来。dW/W的系数为1.463,表明FDI带动整个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对内资高新科技部门的外溢作用完成的。从数值分析角度看,FDI对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相加,FDI在影响国内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路途上有其一定的“传导”渠道。

(3)综上所述,FDI对国内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整体作用不强,主要是通过对内资高新产业的外溢作用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要促进经济结构改革,提高科技含金量,就需要加快完成对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改造,提高FDI对高新产业的直接作用。

[1] 白永青,沈 能,赵建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互动性的理性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6):19-21

[2] 周 妍.对外商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2,(6):60-62

[3] 尹 华,刘琴琴.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1):52-56

[4] 刘凌.关于引资中技术引进滞后的问题[J].中国外资,1998,(5):24-26

[5] Gerson.Feder.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82,(12):59-73

[6] 刘生元.张世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理论与实践,2001,(5): 15-16

[7] 顾卫平.薛求知.跨国公司在华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财经,2000,(1): 16-21

[8] 刘恩专.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研究,1994,(3): 10-17.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FDI on the Domestic High-tech Industry——Analysis Based on Feder model and 2003-2013 years of experience data

LEI Quan-yong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51, Jiangsu, China)

In the “market for technology” strategy background,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n China,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s always the key point of the general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 discus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eder model and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of 2003-2013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t has carri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ast ten years,FDI mainly depends on the domestic industry osmos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high-tech industry, but the overall effect is not obvious.

FDI; feder mode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omestic industry

F832.6;F424

A

1673-9272(2014)05-0063-06

2014-09-07

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TPP和FTZ背景下江苏外贸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编号:2014SJB721)。

雷权勇(1978-),男,河北张家口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国公司经营管理。

[本文编校:罗列]

猜你喜欢

高新科技内资高新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携约170余项高新科技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第二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智慧服务引领物业管理新时代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研究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