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国为民的历史无法虚无

2014-12-23靳连芳

前线 2014年7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革命中国共产党

靳连芳

历史的进程难以虚无,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新中国成立65年、改革开放36年,是中国共产党前进步伐的时间记载;而时间背后的,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不懈探索和英勇奋斗的历史更是无法虚无。

28年赢得胜利是对虚无革命的最好回答

进行民主革命、救国救民,是中国共产党做的第一件大事。历史虚无主义者借“重新评价”之由,把中国共产党党史描绘为权术史、阴谋史,要与革命告别。革命是客观存在的,能否告别,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愿。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革命,但革命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被压迫人民为了生存,在屡试改良办法始终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揭竿而起进行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大旗,不过是百年来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而且迫使中国共产党决心走上“舞枪弄棒”革命道路的直接原因,则是对手的“逼上梁山”。中国共产党初起,是想通过组织工人起义、国共合作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但中国共产党的善良换来的却是蒋介石举起了血腥的屠刀。无数党的儿女和革命群众的鲜血,教育了年轻的共产党:蒋介石是靠枪杆子起家的,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当然,中国共产党也从被动发展到牢牢把握住革命的主动权:“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更深刻的原因在于,通过胜利和失败的反复比较,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况且,在当时的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离开了革命的手段,就没有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革命进行了28年。这28年间,中国共产党自身也曾出现过偏差。但以偏概全,是对28年革命主题的肆意歪曲。第一,胜利的事实是最好、最有力的回答。醉心于权术之争的党派不可能赢得胜利的最终结局,这是一般的道理,无需多论。第二,在反动势力的重压之下,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人民利益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建立就旗帜鲜明地把为国、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纵观中国历史,何曾有过工人阶级掀起声势浩大反抗压迫的运动高潮,发出底层阶级最强烈的怒吼;何曾有过不断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动员群众参加战争的同时,切实关心群众的痛痒,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何曾有过当外敌入侵中国,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不计前嫌,倡导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促成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又何曾有过在两个前途的博弈中,蒋介石的430万人的军队,竟然被“小米加步枪”的120万人的军队打败。而这一切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发生的。一个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何以有如此神力?神力正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切实关心人民,并且以牺牲个人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所以任何敌人最终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止人民前进的步伐。毛泽东感言,解放战争是靠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张学良感言,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因为分不清哪儿是共产党哪儿是老百姓。国外记者写道,人民的支持抵消了美国向蒋介石提供的任何军事技术援助,成为古往今来“军事公式里巨大的未知数”。近百年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目标,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用28年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

曲折探索、奠定基础同样难以虚无

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做的第二件大事。历史虚无主义者极力渲染、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史。革命不易,建设更难。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外敌对势力认为谁也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无论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国内的反动势力叫嚣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可以打100分,政治上打80分,经济上只能打0分。“百孔千疮”、“一穷二白”绝非夸大其词,仅以经济为例,1949年同历史上最高水平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落后不是出现失误的理由,但落后的现实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还不要说国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排斥与打压。创业艰难百战多,第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以及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属性。第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普遍拥护,生产力没有遭到破坏,1953年到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第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这一指向弥足珍贵。第四,以苏联为借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关于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存在矛盾和要严格区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关于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理论,至今仍为我们所坚持、所遵循。第五,社会主义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五” 计划五年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并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发射并回收了人造卫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在国际局势极端复杂的情况下,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僵局,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诚然,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包括“文革”这样的严重失误,但毛泽东犯的是探索的错误而不是照抄照搬的错误。强调探索的特性,其一,中国建设的探索在多方面是“另起炉灶”,走得艰难、曲折,但避免了中国出现东欧共产党受苏共倒台影响导致的悲惨厄运。从时间维度看,足以显示出毛泽东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洞察和远大的战略眼光。其二,探索无论是成就、问题,还是经验、教训都生成在中国的土地上,其弥足珍贵,正在于它提供的是中国的答案。移植外来的做法,无论如何都不会比自身成功实践的感悟和失误切肤之痛的警示来得更直接和更实用。无论从哪个视角看,毛泽东时期的建设探索都为新时期提供了理论准备、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寻根溯源离不开前30年

改革开放、强国富民,是中国共产党做的第三件大事。改革开放揭开了探索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但犹如抓住自己的头发无法离开地面一样,改革开放的根和源脱离不了前30年的探索。改革开放在许多方面就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在做这样的事,本质上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但改革开放源于前30年的探索,又高于前30年,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了更贴近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选择和发展。改革开放的30余年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余年。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看,当属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才使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实现“振兴中华”的期盼真正站在了历史最高峰。从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看,经过前后30年的探索、比较、选择和思考,初期的探索最终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成果。

成就已经载入史册,未来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为了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向改革要动力仍然是制胜的关键一招。

(作者: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中国的出行革命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