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12-23张红丽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物流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运输农产品物流

王 蕾,张红丽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

WANG Lei, ZHANG Hong-li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China)

农产品物流对区域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畅通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不仅能加速农产品的流转,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同时能够加大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袤的土地上造就了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但是由于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因此物流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历程,然后通过对全国320 个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进行调研,对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历程

以改革开放为界限,我国的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前是以计划经济为主,改革开放后,开始逐渐的融入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为主的时期,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是由政府统一计划、统一分配供应的。虽然,物资的流动已表现出了物流客体的主要形态,但是“物流”的概念并没有形成。物流的概念传入我国要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而真正开始发展现代物流起步要更晚,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的物流公司都是由传统的运输和储运公司转型变成了所谓的物流公司。农产品物流作为流通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逐渐被重视,农业市场化体制改革促成了农产品商流和物流的分离,大力推动了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随着物流业发展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调拨阶段(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是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资都是按照计划统一调拨。此时,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批发企业和零售商店等经营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严格遵守计划管理,将指令性的分配计划完成。在这个期间,对上百种的农副产品同样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农产品流通属于国民经济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商贸流通阶段(20世纪80~90 年代初)。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变,各行各业开始了对于物流的关注。在这一时期,政府开始逐步放开农产品限购和派购的数量,内贸和外贸开始发展,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始注意到了物流的重要作用,物流业开始萌芽。除了粮食还是国家管控外,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开始了市场化流通,农产品物流主体变得多样,通过农产品物流,农民得到了一定的收入增长。

第三阶段——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物流大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初)。我国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粮食物流市场化运作,期间经历了粮食流通体制由市场化运作到回归国家管控。此阶段农产品物流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国家政策体制的不完善经历了些许的波荡。

第四阶段——传统农产品物流向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新阶段(21 世纪初至今)。农产品流通体制进一步优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使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物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机会和条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改善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改组改制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大力发展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逐步建立。

2 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农业生产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各类农产品的产量激增,农产品商品化率超过了80%,许多农产品远销国内外多个地区。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视,农产品物流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市场需求,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制度安排、公共投入等方面的影响,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巨大的农产品流动量对于物流的需求。通过对全国320 个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存在以下问题:

2.1 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较少,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在所调研的物流企业中,有48.28%的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农副产品物流,主营业务涉及了多项内容,包括:棉花、农资、甜瓜生产销售、饲料加工与配送、肉类、畜牧养殖、牛奶加工、鲜奶、红枣、油脂、果仁类、玉米粒、饮料、番茄酱等。其余的51.72%的企业都是以工业品物流为主,个别企业有闲散车辆时会安排接一些农产品物流业务。从事农产品业务的企业中,农产品物流占到物流企业业务比重50%以上的有65.52%。在所调研的物流企业中,只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几乎没有。物流企业不规范、不专业,一方面会影响从事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专业性,同时由于农产品对于物流的高要求,贮藏或是运输过工业品的设备会对农产品造成一定的污染,不仅会造成农产品的损耗,同时一些隐性的影响会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对农产品经营企业物流模式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现在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两种形式都存在。但在调研的企业中,外包的比例比较大,占了41.45%,自营物流企业占了31.27%。两种方式都存在的企业也占一定的比例,他们会根据所需要原料的量、产区和企业自营物流的状况选择通过外包来使物流成本降低。

对企业选择外包物流原因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物流公司能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和物流设施专用性高但其利用率低是企业选用物流外包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对原材料品质要求很高,或者是产成品在外运的过程中对物流要求很高,比如说需要冷冻车等。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企业主要是先考虑物流外包企业物流服务的质量,然后是物流服务是否快捷、按时完成物流要求,接下来分别是价格、增值服务和沟通能力。物流外包无非就是将物流中的某一个业务外包给他人,比如运输业务外包给个体车队或是委托专业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已经逐渐涌现,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业本来就处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在一些企业仍根深蒂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和知识带来的价值增值作用还没有被企业广泛认识到,除外贸业务外,目前企业依托自己的经济力量,发展企业自营物流还占绝大比例,很少采用第三方物流专业化服务,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状态,导致流转速度慢、物流成本高。而对于一些发展本身比较慢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信息不对称,技术装备不完善等严重的影响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

2.2 农产品物流体系功能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落后

在调研的物流企业中,涉及的业务包括对各种农副产品的揽货、托运、订仓、仓储、中转、集装箱拼装拆箱、结算运费、报关、报验、保险等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及运输咨询等业务。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是以运输为主,运输费用占了物流费用的72.41%。所调研的物流企业没有涉及加工业务,因此加工费用占物流费用的比重为0。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企业主要还是以运输为主。企业现在已经开始关注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活动,主要涉及了分拣、再包装、再加工、贴标签等。

我国的经济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物流技术水平低,物流装备落后等现象普遍存在。农产品物流过程粗放,物流只是实现将农产品从田头运到了餐桌,却没有实现农产品在田头到餐桌的这个过程中价值的增值。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原始形态进行运输,部分是经过简单的分级、加工,再用简单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最后运送到消费市场。经过物流复杂的过程,这样简单分级、包装的农产品在到消费市场时形质效果必然会受到损害,有的农产品在到达消费市场时的损耗率高达40%~50%,别说是实现农产品价值的增值,就连实现农产品本身的价值都大打折扣。

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

(1) 运输工具及技术落后

农产品从农田走向市场的过程,大多还是采用人工肩挑背扛的方式,在农产品到达市场后,汽车等运输工具只起到了运输的作用,而不具有保温、保鲜等功能。而且各种运输方式不衔接,货物装载自动化水平很低,专用运输工具缺乏。关于物流运输的调研中,有62.07%的企业没有自营车队,都是租用专门的车队或是私人的车辆来跑运输业务。有37.93%的物流企业是有自营车队的,但是自营车队一般拥有的车辆以普通车辆为主,专业的冷藏车或是集装箱车数量很少。在运输过程中,空载率在1%~15%的企业占72.41,空载率在16%~30%的企业占24.14%。在运输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在1%~10%的占65.52%,损耗在11%~20%的占34.68%,可以看出,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损耗还是很大的,过大的损耗,不仅增加了物流物流的成本还造成了农产品的浪费。农产品的损耗中,有51.7%的损耗是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这是由于物流企业专业运输车辆少,大部分都是用普通的卡车或是拖挂车运输,长途运输路途和天气变化,造成了农产品的损耗。

(2) 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

农产品包装起到了对农产品外表的保护作用,一些真空包装等可以很好地保护农产品的品质。但是在我国,农产品包装涉及的范围较少,很多从田间采摘后,不经过任何的包装处理就放在大筐子里运输到市场。有的用大筐运输到加工企业进行简单的处理后,运送到消费市场。不经过包装处理的农产品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损坏,使农户利益受损,同时浪费了物流资源。

(3) 冷链技术落后

我国没有冷链保证的运销比例比较高,冷冻冷藏食品运输量占总货运量的比重公路不到20%,其他的生鲜农产品基本上是通过普通运输卡车进行运输,不具有任何的冷冻、冷藏功能。在运输的过程中,有时在卡车车斗顶部覆盖塑料布或是帆布、棉被等起一定的保温作用,而大部分没有任何保温措施。我国铁路运输中的冷藏运输比例更低,不足总运量的1%。从而导致生鲜农产品在运输中造成极大的损耗。

(4) 仓储、保鲜基础设施落后

企业的仓库大部分都是平房仓或是露天货场,面积在300m2以上,仓库的利用率基本在60%~80%。有75.86%的物流企业是自己建造的仓库,其中有63%的仓库都是平房仓,有27%的企业仓库是露天货场,10.3%的冷藏仓,而冷冻仓几乎没有。有13.7%的企业是和其他企业共同使用仓库,10.3%的企业采用外租仓库的方式。有62%以上的物流企业的仓库面积在300m2以上,仓库利用率在50%~70%的企业有37.9%,仓库利用率在70~80%的企业有34%,仓库利用率在80%以上的仅有17.2%,这说明物流企业的仓库利用率是比较低的,没有充分发挥仓库的价值,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3 物流企业管理方式落后,没有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联盟

农产品物流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当前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雄厚,导致农产品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呈现一种无序状态,既没有市场营销意识,也没有品牌意识,同时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人才。

在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原材料的来源调查发现,农产品经营企业主要是通过基地生产和市场采购两种方式,直接向农户采购和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采购的比例较少,农业经纪人形态很少,在所调研的企业中通过农业经济人采购农产品原材料几乎没有。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关系多保持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是普通的伙伴关系,没有建立起更加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和后期稳定发展。

在我国物流供应链联盟的稳定性比较差,是因为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结构中,各主体比较分散,且主体之间的实力地位不均等,在开放性的大市场面前,缺乏组织的小规模农户只能独自进入市场,而缺乏属于自己的产供销一体化组织的保护,农产品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的分散形式参与市场交易,这样不但很难适应市场需要,而且会遭遇较大的市场风险。

由于大都是个体农户或者商贩参加农产品的生产和运销,因此,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大多凭经验或某种优势进行交易,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之间合作氛围淡漠、关系松散、缺乏信任,因而其之间的衔接无法正常运转。

2.4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电信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制约地区农产品物流信息高效流动的因素。农业信息网络覆盖面不够,网络间资源缺乏整合,没有对信息网络进行有目的的规划,互联网民间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没有得到有效克服。在一些落后农村,现代信息技术没有普及,仍采用喇叭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发布信息,个别地方甚至没有信息服务,无法为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提供全面、持续的信息。

针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专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物流企业现在的物流设备情况,近一半的企业状况都表现一般,只有近10%的企业状态很好。物流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有近一半的企业表现一般和不好,表现好的企业不足30%。农产品物流信息传递情况、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水平等都比较一般。60%以上的物流企业比较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也很低,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缺乏信息共享,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化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甚至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利用。

3 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想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包括政府部门、物流行业以及物流组织等。为了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加大对物流发展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合理规划布局道路交通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条件,实现农产品又快又安全的送达目的。

3.2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促使企业发展的优惠产业政策,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比如: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融资政策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要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的秩序,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大对现代化物流产业的政策倾斜力度,调节物流产业的失衡。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合作,对物流产业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尽快完善《中国现代化物流产业整体布局规划》。

3.3 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物流管理的条块分割

打破区域封锁和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障碍,推动物流管理体制的改革,为物流企业设立法人及非法人分支机构提供相应的便利,鼓励物流企业运用网络化经营方式。尽量减少各种交通方式、各自管理部门在组织方式、技术装备标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差距,从而促进物流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1] 何振. 新疆物流产业发展研究[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2] 劳斯扬. 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仝新顺,赵赋. 加快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刻不容缓[J]. 现代农业,2008(4):51-52.

[4] 骆勇平. 广东省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项目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战书彬,李秀丽. 基于精益思想的山东半岛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09(4):1801-1804.

[6] 张浩,孙庆莉,安玉发. 中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效率评价[J]. 中国农村经济,2009(10):51-57.

[7] 黄祖辉,刘东英.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80.

[8] 张倩,卢玉文. 基于投入产出角度的新疆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13(11):22-27.

[9] 黄勇,易法海,杨平.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33-135.

[10] 于成学. 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3):122-127.

[11] 杨蕾.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2] 吕玉花.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8(3):20-22.

[13] 黄祖辉,刘东英. 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1):4-16.

[14] 高詹. 区域物流效率空间结构与效应分析[J]. 兰州学刊,2014(1):137-144.

[15] 易正兰. 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2(4):21-25.

[16] 黄曰爱,李瑞峰,赵文健.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 物流科技,2008(8):81-83.

[17] Michelle. New Models in Logistics Network Design and ImPlications for 3PL ComPamies[D]. Sigapore: Sigapore-MIT Allianee, 2005.

猜你喜欢

运输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