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图书馆珍藏韩国抗日斗争书刊史料概评

2014-12-22李晓宁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战地工作队抗日

李晓宁

(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西安 710061)

在陕西省图书馆古籍、近代阅览室的近代图书书库里珍藏着一些有关当年韩国抗日斗争的书刊,除《韩国痛史》外,《韩国青年》、《光复》、《韩国光复军小史》都是韩国光复军在西安出版的。笔者曾对其仔细翻阅,并认真整理。这些书刊,既是珍贵的第一手史料,也是历史的见证。现根据其出版时间,分别加以概括评介。

一、《韩国痛史》

《韩国痛史》是一部记述1864年至1911年间朝鲜王朝和大韩帝国历史的著作,兼及中韩关系、日韩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而以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和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主线与重点。著者朴殷植,韩国近代爱国文人,民族主义独立运动家。1910年暴日灭韩后逃亡国外,人称“国亡先生”,自号太白狂奴。在颠沛流离之际,他遥望故国云烟,触目添悲,俯仰古今,旷感异常,慨然而叹道:“今吾社屋[乌?]矣,吾族奴矣,四千余年吾祖之史亦将灭矣,天下之痛,孰甚于是?余逋逃异域,残喘苟存,既丧吾国,又忍没吾史乎!而父祖以上所传闻、所闻之世,则收拾甚难,若夫所见之世则可得其实而勉焉。”于是,他不辞辛劳,废寝忘食,“磨灿烂之墨,挥庄严之笔”,“乃自甲子迄于辛亥而述之,曰《痛史》者。”此书于1914年完稿,1915年由大同编译局以中文出版印行,著者以自号署名。

《韩国痛史》虽采用文言文,亦无标点,但却仿照近世新史体例,“逐事成章,夹叙夹议,或先事而提论,或后事而附论。至其未尽者,又按说以申之。”全书除他人的前后“序”“跋”、“题辞”,所附“插画”(参见图1、图2),以及著者的“绪言”外,正文共分三编一百十四章,约近20万字。该书的始末虽限于甲子至辛亥半个世纪,但“特于首编设载地理及旧史之梗概,又于第三编因叙古物[文]化之来历,含有四千年国粹之精神。”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特别强调“历史”与“国魂“的重要性,并在全书中一以贯之。韩震盥在《韩国痛史跋》一文评论道:“文者,情之发也,故而有至情而后至文生焉。”“呜呼,孔子之《春秋》,痛天下之无王而作,而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者存焉。今先生痛祖国之沦而修此,而四千余年之国魂托焉。”应该说,重视“历史”和“国魂”,正是《韩国痛史》一书精华之所在。

不过,陕西省图书馆所藏《韩国痛史》,在原整理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重新调整和装订:(1)该书被割裂为两册,其中一册封皮被错写成“韩国通史”(含原书绝大部分章节)。(2)缺少“凡例”、更生的“韩国痛史序”,以及“题辞”、“插画”(参见图1、图2)和全书“目录”。(3)较薄一册P122-131中间缺页(即缺第三编第四十四章“日使盗取玉塔日军窃去石碑”和第四十五章“东洋拓殖会社”部分内容),其头一页即P125亦当移此。以上所缺者可从http://www.zhizhen.com下载。

图1

图2

二、《韩国青年》

1940年7月15日,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在西安创办了中文杂志《韩国青年》,通过“社评”、“论文”、“翻译”、“敌后信件”、“特写”、“诗”、“散文”、“韩青动态”等多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至1942年3月1日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队长罗月焕被暗杀后停刊,共出四期。其中刊登有罗月焕的《我们的任务》、《协同一致完成革命》、《建军建国》等文章。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的历史可追溯至1939年2月在柳州成立的“韩国光复阵线青年战地工作队”。不久,日军从钦州登陆,广西告急,战地工作队奉命迁渝。1939年10月在原有队员的基础上成立了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队长为罗月焕,副队长为金东洙。11月17日,在渝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与该队队员合影留念,欢送他们赴西安进行抗日活动。18日,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一行二十余人离渝奔赴西安。到达西安后,罗月焕、金东洙等与在第34集团军胡宗南部任职的无政府主义者叶净秀、胡保一等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援,在二府街29号设立队本部。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是一支多才多艺的队伍,他们主要通过创办杂志和文艺演出的方式进行抗日宣传,招募韩侨入伍。《韩国青年》杂志作为战地工作队的机关刊物,曾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即韩国独立、韩国民族解放胜利的开始。”“中国抗日战争和韩国独立、韩国民族解放运动,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意义上和行动上是不可分离也是不应分离的。”1940年12月,光复军总司令部移至西安,原西安的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入编为光复军第五支队,并于1941年元旦在西安二府街该队本部大礼堂举行成立典礼。1941年6月10日出版的《韩国青年》第3期所刊《大韩民族精神之一斑》一文,高度赞扬在哈尔滨刺杀日驻韩统监伊藤博文的安重根、在上海炸死日军大将白川义则的尹奉吉等,认为“这就是韩国不会永久灭亡的铁证,这就是大韩民族大仁大勇在事实上的表现,这就是大韩民族真正的文化”。该杂志还详细报道了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从1940年5月21日起连续几天在西安南院门实验剧场劳军公演《阿里郎》的盛况。陕西省图书馆馆藏有该杂志第一、三、四期(参见图3、图4)。

图3

图4

三、《光复》

为了加强抗日复国宣传和招募韩国青年入伍,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政训处于1941年2月1日创办了《光复》杂志。社址位于西安二府街4号,金光(高永喜)任编辑组长。韩国光复军总司令李青天为《光复》题写中文刊名。陕西党政军要人,如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主任熊斌、副主任谷正鼎,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彭昭贤,西安战干四团教育长葛武棨,以及社会贤达景梅九等亲笔题词,祝贺《光复》出版发行,勉励韩国光复军为中国抗战出力,为韩国复国独立奋斗(图7、图8)。该杂志为16开本,用中韩两种文字向海内外发行,不定期出版,每期40~80页。《光复》在创刊时声明:“本刊,是光复军及韩国革命民众的忠实喉舌,它的重要任务是(一)向中国亲爱的民众,忠实介绍韩国革命内容及理论;(二)向韩国民众,忠实介绍中国英勇抗战的消息及中国必胜之条件;(三)向世界,暴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阴谋及其必败之因素;(四)主张中韩两大民族联合抗日以争取解放;(五)唤起中韩民众的抗日情绪。”本着这一办刊宗旨,该杂志继而开辟了“短评(时评)”、“光复论坛”、“友邦动态”、“敌情研究”、“国际政治”、“军事研究”、“遗芳琐志”、“光复艺林”等专栏,刊登许多韩国及中国著名人士关于光复军和韩国革命的论述,关于中韩抗战问题、世界反法西斯问题的消息和分析文章。如韩国光复军总司令李青天的《韩国光复军的过去与将来》,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的《中国抗战第五年告国内外同志同胞书》,光复军总部副官处长黄学秀的《韩国光复军之成立与中国抗战》、《光复军成立后一年间之回顾与前瞻》,光复军总部高级参谋金学奎的《韩国光复军的当面工作》、《三十年来韩国革命运动在中国东北》等等。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极富战斗性与感染力,深受光复军、韩侨、友军及社会各界人士欢迎。作为抗战时期西安地区一份重要的抗日宣传刊物,《光复》的出版发行不仅使韩侨看到祖国光复独立的希望,也让中国各界更多地了解到韩国人民的反日复国革命,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对于推动在华韩侨踊跃参加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积极作用。陕西省图书馆馆藏有该刊的第一卷第一期、第三期和第五、六期合刊,第二卷第一期(参见图5、图6、图7、图8)。

四、《韩国光复军小史》

《韩国光复军小史》由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编印,1943年3月1日出版,共34页。该书除“绪言”和“结论”外,主体分为七章,即:第一章“韩国独立战争之第一幕”、第二章“如火如荼的义兵运动”、第三章“光复运动由国内移至东北”、第四章“光复运动在东北之辉煌成绩”、第五章“‘九一八’以后之韩国光复运动”、第六章 “韩国光复军之成立”、第七章“两年半来的韩国光复军”。上列七章对韩国光复军之诞生及其30多年来抗日反法西斯之奋斗历史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最后的“结论”则侧重分析了中韩两国之间“唇齿相依”、“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关系,以及韩国光复军的国际意义,并殷切期望中国朋友和国际社会了解韩国问题,支持和援助光复军。

总之,作为一支文武兼备的特殊军队,韩国光复军在中国抗战的艰苦岁月里诞生和不断发展,积极投身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为争取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为奠定韩国独立解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韩国光复军在西安六年多来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更凝结着西安军民和韩国军民亲密无间的战斗情谊,已成为中韩交往史上最激动人心、最具魅力的宝贵篇章和两国后来者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参见图9、图10)。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猜你喜欢

战地工作队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战地女豪杰
“战地玫瑰”养成记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抗日英烈马威龙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战地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