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齐潮汕砂锅粥 砂锅里的粥世界

2014-12-22

餐饮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李老板米粥砂锅

粥的前身——火齐汤

在所有粥品中,南方的粥要精细过北方,而潮汕粥则算是南方粥的一个重要代表。不难发现,在北方市场中也不乏有地道的潮汕粥小店正在默默地经营发展。

我们找到的这家地道的潮汕砂锅粥店,老板给它起名叫“火齐”,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火齐汤就是粥的古名。因当时的齐王肠胃不适,命扁鹊的徒弟西汉名医淳于给齐王看病,曰:“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得前溲,再饮大溲,三饮而疾愈。”大致意思是:“我给您做些汤药吧,火齐汤可实五脏六腑之气,且能逐热,一饮汗尽,二饮热去,三饮病已。”于是找了一些米下水熬制了一锅稀汤,齐王喝后大悦,身体顿时舒畅。由此便得名火齐汤。顺着“火”的寓意,餐厅的生意也逐渐火热起来,在重油、辛辣的餐饮环境下,不断向人们传达着健康的饮食观念。

在北方市场尤其是北京市场,不管做什么实体店的生意,成本比重较大的还得是“房租”,所以小店有小店的绝对优势,火齐的李老板早在开店之初也考虑过做一个高端门店,后来研究市场发现还是做贴近百姓的小餐厅效果会更好,人员少,相对产品线就会专一, 品质也会做到最好,要想让店面坚持长久还是要保证自己最特色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谈“发展”。 IT行业的人多出来做了餐饮,李老板也不例外,他想真正地做些事情,而不是单纯为了盈利,展望北京地区的餐饮市场,只有做稀缺产品,才有可能和其他餐饮共同抢占市场。一个广东出生的北京“土著”,因为从小家庭原因受到了南方饮食文化的熏陶,所以一下子看重了北京稀缺的“粥市场”。表面看粥是小众产品,北京做粥的餐厅很少,做得专业的就更是凤毛麟角,技术难度也不大,设备也不需要太高端,但一进入行业开始着手来做,李老板发现仅仅是一款简单的粥,背后的学问也复杂到难以想象。

从如今店内摆放着的温馨提示来看,也预示着粥这种传统食物背后的功夫:粥不是炒菜,需要师傅精心熬制,所以上粥的速度会慢,等待时间会长。

因地制宜开新店

2011年小店开起来时北京只有三家砂锅粥店,到现在已所剩无几,没想到火齐家的店面一开张,生意很好,人们对于新兴产品的需求度和关注度超过了李老板的预想,经常是早上10点开门,深夜一两点才关门。比起南方人挑剔的口味,北方的市场要求不高,反倒能很快接纳新鲜事物。

深圳当地的人喝粥几乎人均200元,但在北方人的认知里,仅仅喝一碗粥,这样的价位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上存活,考虑到成本的问题,老板把南方当地一些高档的海鲜食材做相应的替换,例如螃蟹用巴西或者缅甸的黑蟹,也叫铁蟹来代替,口味没有变化,而且依然可以尝到砂锅粥的特色味道,定价整体降低了标准,最重要的是为了迎合大众的接受程度,使之更加亲民、更能得到食客的认可。火齐粥力图做到最正宗但又最贴近北方市场的砂锅粥,保证砂锅里的内容量大,有各式海鲜和粥的融合搭配,让老百姓吃得实惠,并且吃完以后身体没有任何负担,既填饱了肚子又营养健康。

抓住客户群 从器皿的改革下手

火齐家用的砂锅是手工制的柴窑的老火煲,这种纯手工的土砂锅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制作费劲,都是人工捏制,偏小号的锅都需要特别定制。第二是它的耐用性差。由于是潮汕当地的砂制作而成,砂质稀松,煲制过程中因为人工的原因砂锅壁的薄厚有所不同,受热不均匀,使用起来极易破碎。店内全部是这种专门从南方定制的土砂锅,一个砂锅最多只能用到10次,每天都要浸泡或者绑上铁丝进行养护,一般使到5次的锅基本就会被淘汰了,占用了店内很大部分的成本。为了让食客感受到潮汕粥的原汁原味,切身体会到身在南方的感觉,哪怕是一个餐具,老板也要做到百分百的还原。

砂锅的制作粗糙,因为砂质疏松,也看不到一般砂锅的光滑表面,但也正是这样的凹凸不规则的效果,使用起来配合粥里海鲜的味道更加鲜美,也带来了还原当地的美食体验。使用次数越多,锅内所沉淀的香味就会越浓厚,在火上煲煮后,锅边上会有被火烧焦的痕迹,锅内的米浆有时会随着锅边流下,食客体验起来会感觉仿佛置身潮汕当地。

在潮汕当地吃粥是没有小分量的,一做就是两人起的分量。为了扩大所面对的客户群体,老板在原先基础上增加了一人份的粥,用小砂锅熬制。小砂锅熬制时固然不易,若不看住锅很容易糊底,必须有专人盯煮、搅拌。但增加一人份之后,老板也发现,很多客人例如一个大人带孩子,或是两个学生一起要个一人分都可以吃饱,定价也不贵,看起来更加划算,比较吸引食客的到来。很多客户第一次到店里时往往不信任店里的口味,所以也会选择一份量的皮蛋瘦肉粥来尝。店里的皮蛋粥采用正宗潮汕做法,让客户从一个小的简单的皮蛋粥接触了店面的口味,于是赢得了一些潜在客户的认可。老板发现,即使是低价位的一份量的粥,口味也非常重要,这将影响食客对整家店的口碑,必须要把握。

不同客户造就不同的产品

对于李老板来说,开一家粥店最难的,还在于地域的差异性,首先是饮食习惯和认知的不同。南方多食用生米粥,将生米直接放到水里现煲。其中广东讲究“冇米粥”,即没有米的粥,煲粥时米冒出米浆来,一般放进粥锅的米可以出大约70%的米浆,没有了米浆的米也就失去了营养,最后需要倒掉。卖相上来看,实际熬到最后只是一锅浓浓的米汤。初期很多客人来到店里,一端上粥看到只有汤,都对小店极为不满,一锅米汤还敢叫“粥”,这不是在糊弄食客。但殊不知,南方的粥就是一锅没有米的汤。

开在北方的南方粥店一时间很难让所有人满足。老板尝试着做了第一次调整,让客户来选择口味。来了客户服务员上来第一句话就问:您是要生米,还是要熟米?大多数食客往往又不了解生米、熟米粥的概念,点餐中光解释这些服务员就要花上很长时间,日子久了,大部分服务员也懒得去和顾客解释很多,结果造成误会,给小店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第二次变革,较为短暂,老板想既然在北方市场,干脆就不做生米粥,直接做熟米粥。结果打着潮汕粥招牌的火齐家遭到了南方客人的不满,被评价为不正宗,对品牌影响极为不利。后来又经过很多次的改良,到现在为止,包括生米、熟米,米开花的程度,米的用量,老板找到了北方客人和南方客人都能接受的中和点。那些来到火齐工作的厨师,则首先就要重新学习所有的技术,因为即使包括筛米的时间、次数等都和传统的潮汕粥有了变化。

南北方在经营粥店的商业模式也大不相同。在南方喝粥,进店要先买海鲜。南方粥店的门口或等位区都有水族箱摆放,想吃什么海鲜进店就点,然后称出斤两,进店后收客户数量的茶位费,粥基本算送,重点在于海鲜。但是如果将这种经营原封不动的搬到北方,恐怕就难以经营。在北方老百姓的认知里,一个餐厅的门口若摆上一个水族箱,都是高端消费的地方,海鲜并不是每时每刻可以吃到的。这样的话店面即使是在卖粥,也会和大众产生距离感,再加之北京市场高成本的房屋租金,没有一个店家想要占去有限的餐位。另一方面来说,即便老板建起了水族箱,客人也进来了,但北方人却完全不懂得要如何点海鲜,点多少量,食材之间怎样搭配等等。于是老板又进行改良,将几种受南方人喜爱的搭配直接做好,让客人从中选择。老板说:不管做什么产品,用户体验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单纯按照南方的粥来做,北方的食客不需要,即使是好的产品也依然没有市场。只有随时对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产品的市场才能做活,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

猜你喜欢

李老板米粥砂锅
中年
一碗米粥
红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吃货
聪明的光头强
一个不得罪
做炖菜砂锅最好选无釉的
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