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生姜价格大起大落引发的思考

2014-12-20王晓东李喜甫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43期
关键词:蛛网生姜农户

王晓东+李喜甫

引言:市场再现“姜你军”

今年以来,在整体蔬菜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生姜价格不断攀高,9月份北京市批发市场生姜价格突破了每公斤17元,创下历史新高,有媒体称“姜你军”卷土重来且气势更汹。通过北京批发市场的历史数据回顾近五年(2009年至今)的生姜市场行情发现,生姜价格确实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涨大落。2009年初,生姜价格在每公斤2.5元左右,4月份开始波动上涨、价格不断跳上新台阶,2010年上演了“姜你军”,2010年8月达到每公斤9.65元的历史高点;之后,生姜价格开始回调,2012年全年稳定在每公斤2.33元的水平,2013年6月份至今又掀起了一波新的上涨行情,且涨幅更大,高点更高(见图1),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思考1:“姜你军”谁在主导

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市场就会发现,生姜价格波动符合“发散型蛛网”的模式。生姜做为调料品,需求相对稳定,价格变化对生产供应的影响大,而对需求的影响小,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同时,农户往往根据去年甚至前年的市场价格安排今年的生产,去年价格高就偏向多种,价格低就偏向少种。我们可以用供需模型图(图2)演示生姜价格的波动:S代表供应曲线,D代表需求曲线,2007、2008年生姜价格在P1点,偏低(低于市场均衡价Pe),2009年农户在这种价格水平下只愿意种植Q1的产量,造成2010年市场供不应求(图中Q1小于P1对应的需求量,如红色双箭头所示),价格上涨到较高的P2,农户们在高价刺激下,扩大种植,2011年产量为Q2,这个产量要远大于市场需求量,造成2012年价格下跌,降到了P3点,面对低价的P3,农户减少种植,生产了Q3 的生姜,但这个产量又远远少于需求量,引发了2013年以来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在市场经济自我调解下,这样的“发散型蛛网”循环,使得生姜价格距离市场均衡价格Pe越来越远,造成市场效率的损失。

上述分析说明,“姜你军”是由市场经济自我调解主导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蔬菜、猪肉等“菜篮子”产品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生姜的价格波动主要是市场行为。但有两方面的因素也值得注意:一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产品面临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影响,气候适宜有利于增产,气候恶劣会造成减产,所以自然条件往往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行情。二是人为投机性炒作因素。2010年发生“姜你军”、“蒜你狠”、“逗你玩”等现象后,有分析认为这些小品种产地集中,盘子不大,易于人为操控市场,然后借题发挥进行炒作。不能否认这种因素的存在,但资本投机行为是市场调解杠杆发挥作用的润滑剂,如期货市场,没有投机性交易行为就无法实现套期保值的功能。只要不是垄断性的操控市场,低价买来囤货,高价出货的投机行为就是正常、合法的市场行为,这种行为加剧了市场波动。

思考2:农户为什么陷入“蛛网”

“蛛网理论”是上世纪30年代由一些欧美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供需关系的理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农产品价格供需格局已摆脱“蛛网”,但中国的许多农产品仍然上演这一循环,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出现好年景时,农户为什么会一窝蜂似的扩大种植?农户为什么不对市场变化趋势作合理地判断,避免一年又一年陷入“蛛网”?笔者认为主要是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长年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下,农户的市场能力缺乏。一家一户、自己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仍是中国农业的主导。在自己自足的传统农业阶段,农户基本不需要去看市场,所以基本没有市场营销的经验积累和能力培养。即使现在农业进入了大市场、大流通的时代,农户经历了若干年市场改革的历练,但因为先天底子薄,应对市场的能力还达不到市场经济的需求。另外,当前的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来说,拿着市场数据搞分析、制定营销策略闯市场确实有些困难。市场能力的缺乏造成了农户应对市场的被动,这是基本原因。

二是由于自然禀赋约束形成的种植习惯难以调整。进一步思考,农户市场能力缺乏是共识不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的理性表现也是现实:农户自己也能合计种什么挣钱、种什么赔钱,勤劳的中国农民为了增产增收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但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自然条件约束,有些地方的土壤、环境适合种葱,有些地方的风土适合种蒜,长期以来,根据自然条件选择的适宜作物形成了产业带或产业区。如生姜主产区集中在山东的莱芜、潍坊等地,而产业规模的形成必然加强从业人员的产业惯性,很多农户一辈子种姜,让他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结构,难!“挣钱赔钱都得种”这是农户的心声。所以,种植习惯是农户的产业素质,往往不会因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之所以能够摆脱“蛛网”的困扰,不是因为那些国家的农户比中国农民聪明能干,而是组织化程度较高,由协会组织根据市场行情的分析制定生产计划,统一对接市场、开展营销,不管是小农户还是大农场主都不用去自己研判市场,花心思考虑种多种少的问题,只负责按照协会的计划管好生产。其实,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已经进入“计划经济”,所以市场价格比较稳定,当发生自然灾害等系统性风险时,又有政府的补贴和农业保险,保障了农户的收入。相比之下,我国农业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一方面在面对经销商时缺乏价格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缺乏生产的组织计划性,价格高时都多种,价格低时都少种,行动上的羊群效应导致了市场价格的蛛网效应,这是主要原因之二。

思考3:政府该做些什么

该不该说:近两年来,当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或者有这个苗头时,都会吸引媒体的聚焦,而政府部门往往选择先保持沉默,当媒体的舆论引发高层关注时才仓促应对,形成被动局面。其实,政府说话不存在干预市场的嫌疑,反而是对市场、对社会公众的负责。面对农产品市场价格这个关系民生的问题,政府该勇于担当,及时站出来说明客观情况,使市场主体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预期。一是因为政府说话是对市场预期管理的必要措施。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预期会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要保持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就要管理市场预期。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量的市场信息资源或具备掌握市场信息资源的能力,应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市场预期的管理。反之,如果政府不说话,媒体的声音就会主导市场预期,而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往往会放大市场的真实情况,从而扭曲了市场预期,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因为政府说话才能建立并增强市场主体对政府的信任。面对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选择沉默、回避或推脱都会加大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隔阂。建立信任是开展市场管理的前提。endprint

该不该管: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产品市场要依靠“看不见的手”,也需要“看得见的手”。当农产品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政府部门不能“乱伸手”也不能“不伸手”,要该出手时再出手。即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中要对政府的手划个圈,这就是市场调控目录的思路。对于列入调控目录的产品,政府就该管,不管就是不作为;对于目录以外的产品,就应当交由市场去管。农产品市场调控目录怎么定需要根据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综合研究。如对北京来说,生姜不是主产品种,其市场消费地位也不靠前,不应列为调控目录,生姜市场价格的涨跌就该交由市场决定,政府不应去伸手;对于山东莱芜,生姜是主导产业,关系到成千上万姜农的切身利益,应列入调控目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和市场管理政策并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加强对生姜市场的科学管理。

该怎么管:怎么管理市场对政府来说是道综合题,需要相互组合配套的“一篮子”政策措施来解决。主要内容有几点。一是市场预期管理。如前文提到的当农产品出现异常波动或发现异常波动的苗头时及时发布信息等。市场预期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市场信息引导市场行为,前提是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服务,即由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农产品生产、市场等基础信息的采集、预测预警分析、信息发布服务等工作。美国就是通过完善的监测预警服务掌握着主要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话语权。二是市场价格管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实施了农产品价格的支持政策。我国实施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大豆、棉花的目标价格政策都属于价格管理的范畴。对于列入调控目录的农产品,目标价格是一种主流的价格管理措施。其基本思路是当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补贴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当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补贴生产者。这样的措施安排既充分发挥了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又避免了因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对消费者、生产者福利的损失。三是应急储备管理。如北京市为了应对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等应急情况下的市场供应,实施了主要农产品的政府储备政策,其中蔬菜的政府储备按应急情况下2000万人口每人每天1斤蔬菜计算,可满足4天的供应保障。四是市场主体培育。这是一项着眼长远的措施,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市场协会、职业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市场主体;尊重市场主体的地位及作用,监管并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提高市场主体的市场能力等,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最终实现由协会、合作组织等主体开展农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农产品市场的营销等工作。当然,政府对市场的各项管理措施还有很多细化设计,本文只作思路上的探讨,不深入展开。

结束语

生姜价格近年来过山车式的波动折射出了农产品市场化进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其根结是我们在市场体系还不完善的时候把蔬菜、肉蛋等农产品放到了完全竞争的市场,这就好比把一个不会游泳或刚学会游泳的人一下子推到了汪洋大海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不能让他自生自灭,也不需要把他捞到岸上,而是需要给他扔个游泳圈。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让我们坚定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也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市场化来说,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明确提出了农产品调控目录、目标价格等市场调控思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为农业市场化改革吹响了新的号角,相信在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农产品会跳出蛛网循环,实现优质优价,以消(消费)定产(产量和产业结构),通过市场化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中国农村杂志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蛛网生姜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夏吃生姜益健康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蛛网商店
地龙生姜平喘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类非均衡蛛网模型的动态分析与经济预测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蛛网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