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调度评价体系研究

2014-12-19刘文博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

物流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一致性供应物资

刘文博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110122)

LIU Wen-bo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Shenyang 110122, China)

0 引 言

经过SARS、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以后,对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能力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有政府和各相关单位投入财力、物力保障应急事件的处理,但是这些应急物资是否达到满意的应急效果,也就是说如何对应急物资的调度进行合理评价,是值得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然而,关于“应急物资调度评价”的研究相对来说还很少,大多评价体系都是借鉴商业物资调度,目的多是以最小化运输成本为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这就完全背离了应急物资调度的实践需要。因此,构建一套正确合理、符合应用实践需要的应急物资调度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指导应急物资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使之能获得定量的有意义的结果。

1 应急物资调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多次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物资调度现状,可以将影响应急物资调度的因素概括为以下4 个,分别是:时间、成本、受灾点的满意度和敏捷性。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应急物资调度的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及时性、供应有效性、供应协调性、供应成本、舆论助力方面、应急物资基础综合能力6 个方面,24 个指标。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1) 时间因素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物资投放到需要的地点是应急救援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突发事件提供需要的物资,可以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不同应急阶段的成本构成是不同的。应急准备阶段时间包括确定需求信息时间、获得物资潜力信息时间以及物资筹集的时间;应急实施阶段时间包括实施方案制定的时间和物资调度的时间。

(2) 成本因素

应急物资调度并不是一味地强调时间而不顾调度成本,在可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动员成本,这是应急物资调度所要优化的目标之一。但在不同阶段,对成本的要求是不同的。准备阶段的成本包括获取潜力信息的成本、制定计划的成本、物资筹集的成本和监督管理的成本;实施阶段的成本包括物资获取成本、物资运输成本、物资调度的外部成本。

(3) 受灾点的满意度因素

不同的受灾点对应急物资到达时间、质量以及数量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考虑到受灾点的心理感受,在应急实施阶段,受灾点满意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4) 敏捷性因素

应急准备阶段物资调度准备管理方式、管理信息化的敏捷性,应急实施阶段的调度信息系统、调度方式人员适应性的敏捷性也影响着应急物资调度的效率。

2 应急物资调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在对国家灾害应急准备能力进行评价时,参照了美国消防标准,该标准是为负责灾害管理、紧急事务管理和企业经营连续性计划的人员提供的,适用于灾害的减轻、准备、响应和恢复等行动的评价。

参考美国消防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应急物资调度的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及时性、供应有效性、供应协调性、供应成本、舆论助力方面、应急物资基础综合能力共6 个方面的内容。

在认真研究其各项内容特点的基础上,选取了24 个主要的评价指标。

供应及时性的主要指标包括:应急响应时间是否最短、物资分配是否均衡、调度方式选择是否准确合理。这3 个指标主要体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实现应急物资的供给,并对多个受灾点做到尽量平均分配应急物资,同时针对突发事件后造成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运输设施的毁坏,是否选择合理有效的调度方式进行物资供应。

供应有效性的主要指标包括:物资质量是否有保证、物资供给结构是否合理、不同时期物资供给种类的变化适应性、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率。这4 个指标主要是体现在衣物、食物、医疗药品等应急物资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应急物资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救援的不同时期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结构要产生调整,进而要适应其变化改变物资供应种类和数量,还要看是否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供应效率。

供应协调性的主要指标包括:调度方案是否体现出系统协调性、物资配给与调度是否体现公平性、社会资源的集合程度、组织机构协调与变化的能力、组织机构人员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意识。这5 个指标主要是体现考虑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的需求,协调各方面利益的能力,基于不同受灾对象(如地理分布、收入差距等导致的城乡和贫富差异) 的物资分配是否公平,能在突发事件爆发后集结各方社会资源的能力,同时在处理应急任务时, 组织机构内部的部门协调能力以及组织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各项素质水平。

供应成本的主要指标包括:应急物资及调度成本是否最小、社会资源的重复率和社会资源的损失率。这3 个指标主要是体现应急物资调度成本是否达到合理最优,以尽量低的成本达到目的,同时要考查社会上筹集的食品、衣物、药物等应急物资是否出现重复或损坏。

舆论助力方面的主要指标包括:是否发挥正面作用和是否起到监督作用。这2 个指标主要是体现新闻媒体的作用,报道是否及时准确,同时能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

应急物资基础综合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应急物资运输(配送) 能力、应急物资存储能力、应急物资搬运能力、应急物资分拣能力、应急物资包装能力、应急物资流通加工能力和应急物资跟踪能力。这7 个指标主要是体现应急物流企业的运输工具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够运输物品的能力,同时对物品进行存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的能力,以及能根据应急需求按照应急任务对物品进行分拣处理的能力,并能通过GPS/GIS 等系统对物品进行跟踪的能力。

3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应急物资调度评价的关键是如何客观地将一个多指标问题在一维空间中实现综合评价。应急物资调度的评价准则中所含定性因素多,需要考虑决策者的心理因素、知识经验和决策水平等,许多评价指标难以定量描述,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是处理这类综合评价问题的有效模型,它可以将决策人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人的主观判断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帮助决策者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因而在实践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 选定专家组。请一些对该领域有一定研究和认识的专家组成一个专家组并开展调查,调查目的是应用专家们的集体智慧,对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向一定数量的专家发出征询意见表,根据问卷的打分表,综合构造判断矩阵。该矩阵中的元素的值参考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见表1。专家打分表如表2、表3 所示。

表1 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

表2 专家打分表-1

表3 专家打分表-2

专家对①供应及时性(B1)、②供应有效性(B2)、③供应协调性(B3)、④供应成本(B4)、⑤舆论助力方面(B5)、⑥应急物资基础综合能力(B6)的重要性比较结果添入表2,专家对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比较结果添入表3。

(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一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这里指24 个评价指标,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这里指6 个方面的指标。层次结构图如图1 所示。

图1 应急物资调度评价层次结构图

(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或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求出的特征向量是否合理,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和随机性检验,其检验公式是CR=CI/RI,其中CR 表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 表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以“供应及时性”为准则建立判断矩阵,最后求得CR=0.01<0.1,可知该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以“供应有效性”为准则建立的判断矩阵,最后求得CR=0.03<0.1,可知该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以“供应协调性”为准则建立的判断矩阵,最后求得CR=0.01<0.1,可知该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以“供应成本”为准则建立的判断矩阵,最后求得CR=0.00<0.1,可知该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以“舆论助力方面”为准则建立的判断矩阵,最后求得CR=0.04<0.1,可知该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以“应急物资基础综合能力”为准则建立的判断矩阵,最后求得CR=0.01<0.1,可知该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 计算最下层的各指标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根据计算,并对最下层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其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应急物资调度评价指标权重

从表4 中可以看出,应急响应时间是否最短、调度方案是否体现出系统协调性及应急物资及调度成本是否最小这三项指标的权重值最大,说明这三项指标对应急物资调度的影响程度最大。

4 结 论

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有极大的不可预知的风险,这对应急物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对应急物资调度方面的要求更高,那么如何评价应急物资调度优劣程度就非常有必要了。目前,我国还缺乏系统、高效、经济、合理的应急物资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应急物资调度的实践工作,因此,该研究工作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分析了影响应急物资调度的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应急物资调度的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及时性、供应有效性、供应协调性、供应成本、舆论助力方面、应急物资基础综合能力共6 个方面,24 个指标。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结果上看应急响应时间是否最短、调度方案是否体现出系统协调性及应急物资调度成本是否最小这三项指标对应急物资调度的影响最大。

[1] 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 层次分析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 聂彤彤. 物流网络环境下应急物流中心能力评价指标研究[J]. 山东经济,2011(5):78-82.

[3] 欧忠文,李科,姜大立,等. 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05(9):13-15.

[4] 姜玉宏,颜华. 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 物流技术,2007(6):17-18.

猜你喜欢

一致性供应物资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被偷的救援物资
救援物资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供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