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与周边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2014-12-19崔凌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物流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常州市常州创新能力

崔凌霄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

CUI Ling-xiao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无须赘述。常州经济环境优越,科技资源丰富,高新产业较为发达,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较快的区域之一,但近几年仍存在着部分产业科技资源投入和科技产出间失衡,自主创新效率较低等问题。而周边城市——如上海、苏州、无锡等在这些方面都有超越常州之处。这些城市由于地缘关系,经济环境类似,社会文化相近,因此这些发达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成功经验有值得常州借鉴之处。

因此,本论文选取常州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上海、苏州、无锡、镇江、南通等城市作为比较对象,运用合理的数据统计对这些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作出评价,找出不足并提出实际可行的改进方法,这将有助于常州市借鉴周边城市经验,取长补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1 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量化比较地区间自主创新能力强弱的工具,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比较地区间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就需要建立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测度工具。

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涉及面较宽,不仅仅指技术创新的能力,应包括技术创新和科学创新,与此同时也需要把城市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盈利模式等包含其中。从狭义方面来说,自主创新能力指区域内的企业等创新主体研发、集成或应用技术并由此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自主研发能力、学习能力等;从广义方面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区域创新主体,如一个城市或地区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运用区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创造新的效益,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

综上,我们通过研究得出:城市创新能力是由人才要素、知识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部分组成,三个要素分别对应了人力资本——即城市创新主体、知识资本——即创新源泉、环境资本——即创新环境。

基于上述研究,依据客观合理、科学可信、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我们选取了一级与二级指标,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此前许多学者对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有过大量的研究,但直至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在本论文中,我们所选取的指标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选择基本的原则在于简便和真实。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的得分是用于城市间的排名比较的,数值并不是衡量各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绝对值,仅为相对值。

2 常州与周边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及分析

采用效用值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专家打分的成果,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层之间的权重,计算过程限于篇幅省略。

运用表1 所示指标体系以2012 年数据对常州及周边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得到了各城市具体数值及排名,如表2:

表2 常州及周边城市创新能力指标排名

测度结果显示,各城市间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上海与苏州的创新能力强,无锡、南京、常州、南通四市较强,而镇江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一般。

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常州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自主创新人才。常州市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才总量不低,但能够在自主创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科技工作者及企业工程师的比例偏低,制约了常州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此外,长三角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数量较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但目前来看,这些资源受行政体制所限,比较分散,存在着一些研发项目被重复立项和研究的现象。资源不能共享就无法形成合力,欠发达城市就无法得到发达城市的有效带动。

(2) 科研成果的数量与使用效率不足。常州的知识要素得分排名第五,与上海有很大差距。同时在常州市,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也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一方面中介机构能力的不足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与企业需求对接,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不接地气,偏离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3) 科研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常州的政府科技拨款、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离自主创新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国际上一般认为R&D 投入占GDP 的比例小于2%是不可持续的创新,大于3%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常州市仍处于自主创新的不可持续阶段。

3 提升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科学的创新投入管理体系,提高自主创新效率

使用专利授权量、技术成果市场化、品牌、新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发表论文等指标度量创新成果产出,对比各城市的创新投入,我们发现上海市的自主创新效率遥遥领先于常州。因此建立科学的创新投入管理体系——如建立有效的资源投入的科学论证体系、加强对科技项目监督与评估的过程管理、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效率等,是提升常州市自主创新效率事半功倍的途径。

3.2 培育优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区域内科技人才素质

城市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要以人才为本。根据之前的研究,常州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万人大专学历人数上离上海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常州区域内缺少国家211、985 层次的大学,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资源相对匮乏。因此,除了继续实施引进和留住高级人才的战略,集中力量建立科技人才孵化体系,加强与发达地区间的人才联合培养,尽快形成有地区优势特色的科技人才队伍,使其成为常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是提升常州市自主创新内生动力行之有效的措施。

3.3 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推进社会经济的创新和进步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效形式。鉴于此,常州市委市政府建设了常州市科教城,走出了一条“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发展之路。

因此,在保持现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要解放思想,进一步完善科教城的自身功能:加强产学研各主体交流,畅通产学研合作信息渠道,使科教城成为常州市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与高新技术中介市场。相信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对提高常州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4 充分利用常州的地缘优势,接收上海市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常州有毗邻上海的地缘优势。从现有文献的实证研究来看,上海市的创新能力可谓是全国各区域中的佼佼者,从历史来看,上海一直对常州市的发展与创新有带动作用。在上海自贸区建设,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将从过去的垂直分工逐步向水平分工发展的背景下,常州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特色和优势,抓住历史机遇,使上海对常州市创新能力的辐射效应成为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动机”,发挥“后发优势”和“外部经济”作用,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弯道超车。

3.5 集聚创新力量,培育拥有自主创新品牌的产业链

目前常州已经对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碳材料、新医药、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这些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为常州市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常州市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要依据之前的成功经验,对一些具有明朗前景的产业组织资金支持、集聚创新力量联合攻关,努力打造拥有自主创新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低能耗的产业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3.6 完善自主创新的配套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社会文化环境

第一,常州市民间资本较为充裕,政府要加强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的倾斜与引导,鼓励多渠道的民间资金流入自主创新企业,为创新驱动提供资金动力;第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培育和营造城市的自主创新氛围;第三,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成果应用与集成。

4 结束语

论文选取了常州及周边几个典型城市进行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比较,揭示了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发达城市的经验与启示,最终得出提升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对我国其他地区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严北战. 集群式产业链、技术轨道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9):2-6.

[2] 李惠娟,朱福兴,刘宁宁. 创新型省份自主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基于华东六省一市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162-166.

[3] 胡晓鹏.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 经济学研究,2006(9):44-53.

猜你喜欢

常州市常州创新能力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的早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常州市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