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2014-12-19张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37期
关键词:农产品检测信息

张勇

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同步发展,首次把信息化提升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充分反映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中央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鹤壁市作为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国家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市、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唯一市级试点单位,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管理,应用信息技术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效能,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要全面提升风险监测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工作误差,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市县乡三级畅通的数据监测和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科学的管理体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采集、自动分析、科学研判,及时研究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一)构建追溯平台,是提高监管水平的有效途径

农产品从对生产基地的水、土、空气环境评价、投入品使用、农药残留检测、质量安全追溯等多方面都要进行监管,靠传统的信息采集、统计、查询、分析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通过建立对数据的自动采集、加密上传、智能分析、多类查询、超标预警、安全追溯为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研究分析农产品安全形势,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实现检测机构的办公自动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

(二)构建追溯平台,是提高风险监测能力的根本方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工作量大,任务重,除了要承担正常的日常检测任务外,还要承担委托检验、例行监测、专项抽检等检测任务,检测完成后,还要人工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填写原始记录,编写检验报告,印发工作信息等一系列工作。要想使工作人员从海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等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研究检测技术,需要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应用符合实际需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检测检验管理平台来实现。

(三)构建追溯平台,是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很大程度上依赖部门提供数据的详实程度。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要从信息数据的采集、上报、管理、分析等方面进行加强。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支持。信息化应用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也会随之愈发重要。

(四)构建追溯平台,是公众安全消费的有力支撑

随着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获取应用质量安全信息的意愿不断加强。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农产品移动监测管理平台,使广大公众可以通过短信、二维码、触摸屏、大屏幕等多种方式获取或定制各类农业信息,把信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情况

欧洲议会2003年9月22日通过并于同年10月18日实施的《转基因食品及饲料管理条例》和《转基因生物追溯性及标识办法以及含转基因生物物质的食品及饲料产品的追溯性管理条例》,将基因改造食品的追溯能力与标示结合在一起,于2004年按强制性规定实施。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前,必须向FDA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2004年5月6日又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日本于2003年6月通过了《牛只个体识别情报管理特别措施法》,于同年12月1日开始实施。2004年12月开始立法实施牛肉以外食品的追溯制度。

2.国内发展情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农产品包装标识、追查追溯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明确了建立生产记录、进销货台帐和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的责任主体和法则。

农业部农垦局开展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工作。北京市农业局与河北省农业厅建设完成了北京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并有效支撑了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的管理。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江苏南京借鉴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产品实行产地编码的先进管理模式, 以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为监管平台,启动了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试点。济南市从2005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2005年8月28日在厦门市正式开通。2004年7月,云南无公害养殖及肉制品EAN.UCC射频管理系统项目启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部门2004年4月起确定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开始启动肉类食品追溯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

根据国内外发展情况来看,鹤壁市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平台,一是与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相结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应用水平。二是注重实际应用,平台建设以实际应用为前提,在降低投入,减少工作量的前提下,实现产品全程管控的监管与追溯。三是平台建设根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市、县、乡统一的平台,不宜各自为政,要实现互联共享,达到通过公共平台能够通查通识,使公众随时可了解所购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建设的基本思路

鹤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平台的建设以数据采集、条形码、二维条码等为载体,以“三品一标”基地、生产基地、收购、运输环节为应用对象,对市县乡三级生产、收购、运输的农产品实行全程追溯。在种植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用农事采集设备便捷地采集产品在定苗、浇水、施肥、采摘、检测、运输等环节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实时上传,应用档案管理、投入品使用、检测检验等系统,将生产企业的数据信息汇集到追溯平台上,以大屏幕、二维码扫描、短信、网站、触摸屏等方式进行物与人之间的感知应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切实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建设的主要内容

鹤壁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建设以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为主要原则,以“三品一标”基地、生产基地、收购运输企业为切入点进行建设,对生产过程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把农事操作、检测检验、投入品使用、在线监控等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上传,通过生产档案管理、数据采集、产品标识管理、信息查询服务、公众投诉建议管理、企业信用评价等系统进行处理分析,自动生成二维码或条形码,使公众利用手机、触摸屏等各类查询终端,随时查询产品的生产过程及质量安全状况。

按照建立1个平台、2个中心、10个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建设,在搭建好市级平台的基础上,重点是生产、收购运输企业的全面应用。根据平台的建设原则,选择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有一定认知度、能够产生影响力的企业进行试点应用,在鹤壁市的农创田园开发有限公司、浚县宏达蔬菜合作社等6家企业进行了试点应用。通过对企业主体信息备案,应用档案管理、标识管理等系统,利用农事操作采集设备便捷采集农事操作、投入品使用、检测检验等信息,通过3G网络实时传送至管理平台,实现农产品从地块、环境、品种、田间、采收、加工、包装、检测、流通、追溯码生成的数字化管理,通过条码打印机随时打印条码或二维码,给每一件农产品建立一个身份标识,实现企业信息注册的网络化、生产记录的数字化、产品标识的标准化、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查询服务的智能化。

应用成效

通过在鹤壁市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检测机构、“三品一标”基地、生产基地、收购运输企业的全面应用,主要实现了以下5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使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达到全覆盖、无遗漏,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联合行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监管水平。

二是通过采集获取的农事操作信息、投入品使用、检测检验等环节的数据,自动为每个农产品生成一个唯一的身份证标识,使消费者利用扫描二维码、触摸屏等方式随时获取到所购产品的种植过程、农资使用、检测结果等信息,出现质量问题,可实现源头追溯,全面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建立了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通过调用对受检单位的各种检测数据,参照受检频次、检测数量、合格率等指标自动生成企业的信用等级,便于监管部门及时对生产企业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同时也为奖惩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是便于各级领导及时掌握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迈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加快检测信息发布速度,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

(作者单位:鹤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猜你喜欢

农产品检测信息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