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生正确对待高考

2014-12-15王彩虹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8期
关键词:高三学生

王彩虹

从1987年当上一名教师走上高三讲台开始,我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自己又在指导学生参加高考方面深入开展教育科研。下面我就将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感想浓缩成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共勉。

在上高三的第一节课前,我刻意要求、精心准备,让自己的形象充满涵养和自信。首先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让学生第一眼看到我这个教师时,就增添了不少的信心和底气。在开始讲课时,我在宏观上为学生参加高考把脉,在微观上为学生在高三阶段学习地理科目问诊。向学生讲明白高中地理的内容、目标要求、难度系数等,让他们在整体战略上把握地理学习,同时在具体战术上有科学的方法指导和实践。

第一,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意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借用到即将奔赴考场的高三学生身上,就是“场上9小时,场下11年的磨炼”。地理上谈到“雨”这种现象的形成条件时说,有云不一定有雨,但有雨必定要有云。我就以此比喻学生的学习方面,告诫学生:“有十分耕耘,不一定带来十分收获;但天道酬勤,要想得到收获,就必须付出耕耘。”

第二,让学生弄懂显而易见的人生道理。高考答题如同我们学习、做事和做人一样,要关注到投入和收效比以及收效的最大化,注重事情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考虑到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双重影响;做人就要善于带放大镜去挖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这些做人做事的原则,完全可以嫁接到做高考题上。在地理高考题中,经常会提出评价某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之类的问题。我让学生先建立起规范的地理思维模式,即评价要从利与弊、优势与限制性因素等方面去表达,同时在表达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先利或优势条件、后弊或限制性因素的顺序进行阐述。

第三,以身作则,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起明镜作用。如在课堂上我会用“散”的眼神看学生,撒向课室都是爱。这样看到的不只是一点、一线而是整个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关注的目光;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我上讲台和学生交流时,我会全神贯注地将目光聚焦到学生身上,用心倾听,还时不时地点头微笑,等他们发言完毕后带头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鼓励。

我将高三的地理备考分成三个阶段。在进行第一次模拟考试(一般都在上学期结束)之前为第一阶段,我要求学生不能好高骛远,要稳打稳扎地夯实学科基础;多开口提问题,从最根本之处人手弄清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加以运用;通过学最基本知识、掌握最基本技能、做最基础题项,拿到最基本分数。特别告诫学生,这一阶段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不仅比较漫长,而且一时很难见明显成效。所以大家要学会坚韧、坚持和等待,等待自己感悟的那一天、那一时、那一刻的出现。

从佛山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到广州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以专题为例,将知识向纵深方向延伸,使得学生形成的知识体系能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加厚、加宽、加深。我也充分利用学生放寒假时间布置命题作业,。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到下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就表扬一批寒假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同时对全体学生寄予新年的期望。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这样一种理念:做任何事情,都应将目标分解去做,分轻重缓急去完成;向学生强调科学备考的重要性,以后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可从高考复习备考过程的经验中获得教益;平时我教导学生做作业要像考试一样认真对待,为的是让学生达到另一种境界,就是考试要像做作业一样放松。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后,我会告诫学生及时复习,学得牢固;认真反思,即得收效;付出多多,获得满满。我还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锻炼,如选择题要当成综合题来做,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划出题目的关键词;对地理图、文、例、注、记等要有特别敏锐的反应能力。

到了广一模以后的第三阶段,我先充分利用广一模成绩来诊断前两个阶段的教学状况。我们是网上阅卷的,等成绩出来以后,我又将学生的地理答卷重新批阅一次,让他们知道自己得分在哪里、失分又在何处。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个别谈心,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段时间我在反复询问学生,第一是否想有效解决做题难点,第二是否真的想在大考中一决制胜?给学生的答案就是摒弃陋习,学会蜕变,实现跃进。学生要克服的陋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在做题时不认真看清楚题目,不深刻理解题意,不划或漏划甚至错划关键词;不揣摩出题者的意图,经常漏做题,不按正确的思维轨迹思考问题,不合理分配文科与综合各科的时间等。

针对这些状况,我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具体并切合实际,强调高考其实是身体、心理和知识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大检阅。所以,我带给学生七、八、九字“箴言”:身体素质作保障,心理素质保驾护航,知识素质发挥才酣畅。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营养要跟上,每天利用第九节课时间跑跑步、锻炼好身体,在整个课堂上或考试中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注意力;允许学生学习状态有起伏,但不允许长期处于低迷期,总趋势一定要呈现上升走向,且从广一模到佛二模状态要每况愈上,到了高考就要调整到最佳状态。和学生一起温习具体回答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做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画示意图法;答第二卷时填空题要将整道题全部看完再下结论,不能断章取义,要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关注一些不起眼容易被忽略的条件,有些问题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中国国情去思考;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问题和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有些问题的答案能直接从材料中截取,但一定要尊重事实材料,不能随意增减;还要注意摆出事实材料以后,要加以概括、归纳、总结,也就是必须表达个人见解,还要切记不能抛开材料天马行空地想象;如遇到有个别问题无从下手时,教会学生运用心理学上的自我交流法,即将题目默读或抄写一遍,就在默读或抄写过程中释然了、有思维了,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其实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这就是人生。我将树立终身学习、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理念,用坚持不懈、百炼成钢的意志品质,使我的教育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责任编辑 肖松)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三学生
高三·共鸣篇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