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学习小组建设 为学生提供公平成长机会

2014-12-15黄文明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8期
关键词:公平班级评价

黄文明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向均衡发展阶段的转变,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班级教学来说,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就是面对学生差异,让学生得到差异发展,在班级授课的框架内加入个别化这个变量,构建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授课互补的,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如何改革和构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笔者认为必须从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开始,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分析传统班级学习小组存在的弊端,探讨解决的办法,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传统班级学习小组的三大顽疾

第一,重管理、轻个性,是教育公平缺失的现实之痛。传统班级学习小组是建立在行列式课堂空间形态下的,一般会以纵向一列或横向一排为一组,其功能更多是作业的收发、检查、追踪和反馈;组长的职能则多为上传下达信息、监督管理组员、组织班级值日等。所以,名为学习小组,实为管理小组,发挥着维系班级组织的功能。小组管理过程使学生体验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异,以及相应的支配与服从关系。另外,传统小组的管理化倾向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过分强调听话、守纪,小组中的学困生往往是不服从管理安排的学生,这种强调统一、步调一致的组织模式,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发展机会,抑制了其潜能的发展。蔡元培曾说过: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可见,过分强调管理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学习小组难以实现教育公平。

第二,纵横在班级内的“鸿沟”是教育公平缺失的自然之痛。传统的班级座位分布大多数呈行列式课堂空间形态,这种分布形态因适应知识传授需要而长期存在。学习小组的划分往往采取纵向或横向两种分组方式,其优势在于便利了教师讲授,但也像纵横在班级的天然鸿沟严重限制着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座位的位置,对他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是能够产生明显影响的。座位位置的不同,会造成学生与教师的空间距离不同,进而会导致人际心理距离的差别,使不同的学生在感知、理解、课堂参与以及师生交往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异。教师往往因为追求升学率,把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在前面,使之更多地受到教师的关注;学困生往往被遗忘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也几乎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另外,在行列式课堂空间形态下,组员之间空间距离较远,学习中的交流和合作难以实现,学生的差异性、互补性难以转化为实际的学习效果。

第三,课堂评价方式单一是教育公平缺失的制度之痛。由于传统学习小组空间分布的制约,教师的评价对象只能是一个个的学生个体,而不能把学习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上也往往选择统一的纸笔测量,这样对待不同背景的学生采取同一种评价手段显然会影响评价的公平程度。例如,对侧重记忆的考试,学生仅仅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死记硬背就能够达到考试要求,而这种考试对思维敏捷、创造力强的学生来说,就是不公平的;另外,仅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对一部分学生表扬的同时,也是对另一部分学生的挫伤。同时也难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如何重建新的班级学习小组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要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精英教育”培养的是少数精英,是对人才进行选拔和淘汰的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应深刻领悟并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因为学校不是工厂,可以把不好的产品扔掉,而是必须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合格的“产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教育的使命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理解生活的真正涵义,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地形成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第二,改变座位的空间形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开始。传统学习小组是适应知识传授需要而产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我认为,学生座位可以从“秧田式”改为“品字形”,或者采取移动式的圆形、扇形、多圆形等排列方式,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灵活方法,主要是保证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更为便捷,容易形成学习、交流和共享的团队。同时,还要让小组之间的位置和小组内部成员的位置定期调动,以期规避视角和方位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合理分组分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构建新型学习小组,首先要考虑分组的合理性,在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成绩和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分组,每组基本做到有6~8位成员,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微调,使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其次,在考虑组间平衡的基础上,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各有所长、各有分工,每个角色都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再次,小组各科发言人要由小组内推荐产生,应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特别是给学困生足够的发言机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是要鼓励学生间的质疑与合作,质疑的目的是提高,合作的目的是分享,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四,细化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支撑。新型学习小组是以一个学习团队的面目出现,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各组的不同表现,而且要以全面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采取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评价、班级综评相结合的模式,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重心放在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应建立小组激励策略,定期进行小组测验,在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

第五,加强小组文化建设与培训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证。构建新的学习小组,一要重视小组的文化建设,通过小组学生共同创设组名、讨论组训、确定目标等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让不同潜质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挖掘潜力、发挥作用、培养自信、促进磨合,为以后的学习、合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要加强小组成员培训,通过培训加强学生互助意识。同时,给学困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在其他领域多为其提供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信,找到快乐,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成长的舞台。

(责任编辑 肖松)

猜你喜欢

公平班级评价
班级“无课日”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