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课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浅探

2014-12-15毛琴琴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8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资源

毛琴琴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陛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课程,这就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品德与生活课(以下简称品德课)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如何开发品德课的人文资源

1.深入开发人本资源

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学生自身课程资源是指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等凡可被教师利用的、课内外表现出的、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资源。除这些基础性资源以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活动都可以转化为课程资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中有许多资源,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把教材回归生活,着眼于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帮助学生构建道德认知。

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作为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体,品生课教师自身就是丰富的课程活资源。长期的专业研究、丰富的知识底蕴、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应该是教师最直接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走下传统教育模式的“圣坛”,大胆开发自身优势资源,将其扎实的专业知识、智慧的创意、丰富的人生经验转化成为一种新的课程资源。

学生家长资源的开发。人们常说,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家庭、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学生家长各不相同的职业背景、爱好特长、人生经历等,都是含量丰富、可开发程度极高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学目标要求,与条件适合的家长联系,使家长直接参与教育活动的组织,成为家校活动的主角,从而与教师一起成为施教者。

2.合理开发文化资源

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我们知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分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学校文化是由全校师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通过知识学习、文体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在这个小社会中,通过留心观察就可以捕捉到许多信息,为品德教学提供鲜活的课程教学资源。如我校为达到培育校园文化的目的开展了各种丰富的活动,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校园文化更彰显特色。

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课程资源中,乡土文化资源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正越来越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它是品德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乡土文化资源取材于本地,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教材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它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能让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

二、如何有效利用品德课的人文资源

1.人本资源的选择和利用

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这就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再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教师选择人文资源时,必须考虑到这一资源对指导学生现实生活是否有意义,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

一是精心选择学生资源,体现主体性。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为品德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加以选择。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选择资源、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只有胸有成竹,方能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各类资源游刃有余地加以利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适切选择教师资源,体现针对性。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和说明某个道理,每当讲述我的亲身经历时发现学生会更加感兴趣。但这决不意味着品生课是教师的个人,展示课,因此教师在选择使用自身资源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

三是科学选择家长资源,体现实效性。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许多学校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校共育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家长是—个宝贵的资源,教师应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关系,充分发挥合作者的优势,提高家校共育水平。在家长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扮演好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科学地选择家长的各项资源,探寻有效的指导策略,以保证家长活动的顺利开展。

2.适时正确使用文化资源

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为此,要想让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还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

课前激发兴趣。引入文化资源是为了在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搭起一座桥,通过各类文化资源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然,也可在适当的谈话、引发悬念之后再进行,将学生的参与兴趣推到一个更高点。在学习《我的家乡在哪里》这篇课文时,笔者结合我校的《海语》校本课程里的《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请每一位学生拍了一张家乡的照片,然后出示了描写我们莼湖镇每个村子的一首小诗,请他们找找每首诗描写的地方分别是哪儿。在看照片、猜地名的小游戏中,学生兴趣高昂,很快进入了学习的轨道。

课中启发教育。教学资源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激发情感、突破重难点,因此找准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起到启发点拨的作用。在学习《孝心献老人》这篇课文时,要实现培养学生孝敬老人的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敬老人这一教学目标。可是现实中,很多学生平时和父母一起生活,只是周末才去看望老人——爷爷奶奶等,有些根本一年也没见到几次,和目标差距太大。正好,学校正在进行“十佳小孝星”的评选活动。我把每班推荐的小孝星分别做了介绍,请学生投票选出心目中的小孝星,并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得很激烈,对于孝敬的理解也更具体,并且还间接指导了他们以后的行为表现。

课后回归生活。品德学习来源于生活,必然也要回归于生活。校园、社区和乡村就是学生的生活环境,此时链接校园文化资源和乡土资源通常是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块基石和跳板,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如学习《了不起,家乡人》后,我开展了“我身边的榜样——莼湖名人”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了家乡的名人,激起了身为莼湖人的那份自豪感。

总之,通过对品德课的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极大地丰富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设更广阔的舞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要继续边探索、边总结,力求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丰富的课程资源。

(责任编辑 肖松)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资源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我给资源分分类
好学者贤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