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场育人 促进生命健康成长

2014-12-15唐绍林李兵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8期
关键词:赵一曼校本校园文化

唐绍林 李兵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学生角度看,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更快,不再盲从于教师的传授;且随着独生子女、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等现象普遍出现,今天的学生出现了抗挫折能力差、法制意识淡薄、公德意识差等问题。基于此,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提出了“以场育人,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即通过有效“德育场”把学生培育成为个性鲜明、情趣高雅、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人,成为珍爱生命和富于创新的人。

一、以校园文化的浸润为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陶行知的话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我校在打造特色教育、铸就学校品牌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形成了两条共识:一是良好的习惯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二是浓厚的学习兴趣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而这种习惯、兴趣的养成,必须靠良好场景的持之以恒、润物无声的熏陶浸润,才能逐渐形成,而非靠外在力量强加。通过查阅校史文献资料,逐步提炼出学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办学目标“把学生培育成人”、校训“求真、立德、敬业、乐群”、教风“民主、和谐、务实、创新”、学风“向上乐学,宽容真诚”等,形成了以校友、革命烈士赵一曼的“一曼精神”为内核的独特的求真校园文化。并创建了求真长廊,包括郭沫若先生为赵一曼烈士的题词、教育家陶行知的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赵一曼塑像、“宜二中赋”等景点,一曼艺术长廊、校园文化石“人仁智”、“求索浮雕等系列德育点,构建了具有宜宾二中特色的校本德育显形环境。学校的校园文化在全校师生中达成共识,入心、入脑,成为理念,化作行动。

二、以校本德育教材的使用为催化

学校不断挖掘德育资源,营造“文化场”,开发了一系列校本德育教材,有《我的校友——赵一曼》、《国旗见证我成长》、《民族精神耀我心》、《吾家有子初长成》、《叶蔓新枝》等,校园歌曲《共创辉煌》、《教师之歌》、《学生荣辱歌》,校报《叶蔓校园》。

学校认真组织每届初一学生学习校本德育教材,学唱校园歌曲,了解英雄校友赵一曼的事迹。还组织专题讲座,为学生讲解校本德育教材深刻的文化内涵,营造了文化“场”氛围,使学生通过学习校本教材,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洗礼。在学生各项活动中,常常会听到学生激情欢快的歌唱。在一曼精神的引领下,在《共创辉煌》的歌声中,一粒粒以英雄为楷模、为祖国努力学习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

三、以校本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

学校开展了大量以“一曼精神伴我成长”为主线的校本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营造“活动场”,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切身感受文化内涵。

一是开展“弘扬一曼精神”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入团宣誓仪式、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和系列校园文化景点;开展“爱国十做到”德育活动教育学生;坚持举办好国旗下的演讲、每日礼仪示范队活动等。每年3月、9月,分别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宣传活动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纪念赵一曼诞辰日系列活动等。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一曼精神”的内核,即热爱祖国、不怕牺牲、勇赴国难,不畏强暴、反对侵略、惩恶扬善,争取自主、追求平等的精神。

二是大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以“一曼精神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艺术节,许多节目如舞蹈《红旗颂》、大合唱《共创辉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在省、市、区多次获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艺术节浓郁的“场”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受到熏陶,提高了审美水平,提升了审美情趣。

三是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构建有效校本德育“场”。设立了郑宇侨心奖学金、同济奖学金,开展班级学习方法研讨活动,“告别陋习、做文明健康的家乡人”活动,组织拒绝吸烟、远离毒品等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等。

四、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

学校各学科组将学科教学目标与构建“以场育人”中“场”的营造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根据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形成各学科的一整套诸如思想政治、文化传统、品德修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德育点,贯穿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地收到“以场育人”的良好效果。在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章节的教学任务时,既有聘请志愿军老战士来校与学生对话,重温抗美援朝历史的访谈课型,更创造了由全年级师生共同策划和参与组织的“痛——在每年的九·一八”等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这些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就是一个大型的“场”,使每一位学生在这种“场”的氛围中,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唤醒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由衷地产生出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课堂“教学场”的营造,让学生随时都能受到“场”的巨大影响。

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拓展

学校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及其资源,是构建“以场育人”必不可少的载体。为此,制订了《创建“校园网络德育场”方案》,将学校开发出的校本德育资源、开展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图片等放置其中;校园网开设多个栏目,以丰富的内容营造网络信息“场”。通过校园网,学生可以了解学校的重要决定、开展活动情况、取得的各项成绩。使每个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有机会通过网络接受学校“场”的熏陶,网络成为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视点。

六、以家庭配合为有效补充

学校还拓展研究思路,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性,使学校德育工作拓宽到学生家庭。学校一直坚持在每届学生入学之初就成立家长委员会,并赋予他们参与德育管理的职能,使其真正地成为“以场育人”的有力支撑。并依托家委会开办家长学校,请校外教育心理学专家、学校领导、优秀班主任授课,讲解家庭德育理念、传授家庭教育方法。每年家委会还举办家长“教子一得”征文活动,许多家长坦诚地将其教育子女的宝贵经验提供出来相互交流。

“以场育人”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构建“以场育人”的育人机制,让“场”覆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既有课堂活动,又有课外活动;既有专题学习,又有主题实践;既有校园生活,又有家庭生活。如此,我们精心构建的“场”呈现出了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三大特色,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深受浸染与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有效校本德育“场”中不断提高,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习兴趣在润物无声中生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肖松)

猜你喜欢

赵一曼校本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推荐书目《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