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辅导巧点拨 写作兴趣易激发

2014-12-15邝惠英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8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生活

邝惠英

写作能力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标志,是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具体表现,更是学生对生活体验和感受的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点拨的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越过障碍,畅通思维,才能更好地进行表达。那么,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最初的难,难在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法从生活当中找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更不用说仔细考虑如何表达了。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写作需求。好动是儿童的本能,贪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悟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感受和材料,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例如,在上作文课之前,先跟学生做些小游戏,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当游戏结束后,用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刚才在玩耍时,你有什么感受”,“你跟谁在一起玩最开心”,“你觉得跟同学们在游戏中相处得怎样”。诸如此类的问题能让学生对刚才的玩耍进行一次体会、感悟。学生发言分享之后,进行写作时自然就有了激情。

其次要重视作文前的引导。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写作时才给学生讲解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如在进行《难忘的星期六》的写作辅导时,我只是给学生分析了一下题目,点出“难忘”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星期六是时间的限制,之后,让学生回家想一想“在哪个星期六有什么最难忘的事发生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把他们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肯定他们所说的内容,提醒他们说的时候要注意顺序、详略、感情表达等问题,再让学生把他们所说的记录成文章。这样,学生就知道,一篇文章的写作是可以千变万化、精彩纷呈的。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二、激发热情——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写作之源,要让学生在强烈的情绪作用下激发写作热情,就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积累丰富的素材,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来描绘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

例如,在定下《我的爸爸(妈妈)》这个写作题目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爸爸妈妈在家里所做的事情,并尝试去了解他们做这件事的原因,记录下这些事,写出自己对这件事(对爸爸妈妈)的看法。一个星期过去了,检查学生的记录报告时发现,很多学生都体会到,父母所做的事情中,绝大部分是为了他们,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及生活的不易。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让他们完成写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在指导学生写一个场面之前,先让学生亲身经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的所见、所闻、所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真实具体。如学生参加植树劳动后,有的就把自己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的写在烈日下劳动多苦,要认真学习;有的写生活不易;有的写同学之间的互助……这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许多人、事、物、景连同妙语佳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诉之于笔端的迫切感,自然就下笔如有神了。

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对学生及时进行引导,促使其构思成文。在肯定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予以纠正。

三、讲究评价——解决“写好”的问题

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学生写作不是作家的创作,更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写文章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教师批改作文会不知不觉地剥夺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容易使学生养成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因此,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低年级可只在错别字、词语上下工夫,高年级可在句子上做做文章。先让学生自己把文章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不好的地方进行修改,改完后交给教师。如果教师再发现问题,就把这些地方划出来,让学生再次进行思考、修改,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的意见。这样,学生不仅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也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般而言,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或等级,却很少注意其批注的修改方案。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琢磨教师的评语和同学的意见,学会分析得失,既要看到自己写作的不足和失误,也要看到自己写作的成功之处。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注重合理评价,尊重学生,切忌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用恰到好处的评语激发其兴趣。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形容动作利索的词语“手脚麻利”。于是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充分运用语言,语句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加油!”这个简短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自己的成功之处。评价得当,可以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当看到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就写一些表扬之语;针对写作较差的学生作品时,多写一些激励之语;针对抄袭较多的作文,既要委婉地指出其缺点,又要写一些勉励之语。通过巧妙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写作的兴趣,鼓足他们乐于写作的勇气。

总之,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不能靠呆板的规则,要讲究方法,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能力提高的训练点、情感体会的融合点进行点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写作兴趣。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生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