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特色课程体系 深化校本课程改革

2014-12-15张开金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8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校本办学

张开金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应因地制宜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开辟不同的道路,促进学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风格。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继承优质体艺教育资源,创造性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推进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特色文化得到彰显。

一、对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认识与定位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方案赋予了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

首先,高中是学生个性和才能显露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开发具有实践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学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对教师提高钻研精神、专业知识,发挥教师个性特长有重要意义。

二、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现实条件

历史因素。我校前身是玉溪师范学校,多年来曾致力于师范教育,为当地社会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小学、幼儿教师,也留下了雄厚的体艺教育和教师资源。

物质基础。学校拥有全省一流的体艺设施,有音乐楼、艺体楼、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篮球馆及游泳池、室外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等场馆,拥有钢琴房、声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书法)专用教室、健美操室、艺术作品展览室等,配置有价值四十多万元的管乐器材。

师资条件。体艺教师队伍充足,有专职艺术教师、专职体育教师、外聘艺术教师队伍,数量远超其他普通高中体艺教师编制标准。

总之,我校体艺设施和艺术师资均为省内前茅,丰厚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为学校进行体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校本特色课程的设置与管理

第一,课程理论依据与社会文化背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体育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思维发展和人格培养,让学生能对真善美的事物和行为进行不断地追寻,在体育活动、艺术教育过程中升华其身心健康水平。学校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为依托,将体艺特色课程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审美素养、人文情操、健康意识的载体和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逐步建立起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

第二,多元校本特色课程设置。建设和发展特色课程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潜能释放,课程设置应具有丰富性和实践性。为此,学校将校本特色课程分为艺术、体育两大类,涵盖体音美3个学科,开设了钢琴、古筝、葫芦丝、管乐、声乐、舞蹈、书法(硬笔,软笔)、中国画、素描、水彩画、版画及篆刻、雕塑等艺术类选修课和健美操、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体育类选修课。

第三,多元自选课与课程管理。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与专长,每个学期自主选择一门艺术类和一门体育类选修课进行学习。学校打破行政班级管理模式,实行走班式教学。做到学生选课差异显著,知识结构、素养气质各具特色,一人一张课表,全体学生掌握“两技之长”。艺术类、体育类选修课安排在高一、高二年级,每周各设两节。各学科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方案》申报本学科的校本特色课程,形成特色选修课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考核评价等课程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编写课程讲义,开发出特色课程的校本教材。

四、校本特色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我校从2005年秋季学期启动校本课程试点工作,2007年全面推开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早于省内其他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主动进行课程改革,提早收获课改成效。

一是完成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阶段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制定并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方案》、《选修课指导手册》等选课制度,完成了20门体艺特色选修课的设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选修课课程管理制度,制定了课程说明、选修课课程标准、开设课时及评价标准,编写出特色课程校本教材。

二是逐步推进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各学科教师围绕特色学校及校本课程建设等主题申报了多个课题项目,如《聂耳与国歌》、《冼星海和他的<黄河大合唱>》、《不朽的黄河》、《李家山青铜文化》、《走进李家山》、《色彩与生活》等。这些课题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调动教师参与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加深了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标准的认识,编撰讲义和教材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三是有力带动学校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校本特色课程改革为学校体艺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体验机会,个人才华得以充分展示。学校每年都组织艺术节文艺展演、书画摄影作品展、英语戏剧周晚会等文艺活动和田径运动会、趣味体育比赛、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同时,组建有合唱团、动漫社、篮球社、英语社等各类社团,还成立了全市唯一的中学生管乐团。

四是学校特色文化得到彰显和认同。学校以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建设为契机,围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寻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中心工作,坚持“追求办优质+特色学校”、“育优质+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满足学生充满个性差异的智慧潜能发展和释放的需要,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带着一门特长迈进大学校门。形成以体艺特色课程为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英语文化等为载体的校本特色教育,并得到长足发展,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突出。

五、校本特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思考

一是课程改革具有提高教育质量的正能量。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日益提高的今天,校本课程理应成为普通高中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眼下不少普通高中还纠结升学率的巨大压力,特色办学是解决普通高中必须既要应对高考任务、又能多样化培养人才的矛盾的好办法。课程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基于兴趣的有选择的课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是校本课程改革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在推动新课程的过程中,并非扬弃以往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改进与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继承,使课程改革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学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办学思想和课程改革目标。创新特色课程体系,全面发展充实学校特色课程内涵,满足学生充满个性差异的智慧潜能发展和释放的需要,努力做到“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目标。

(责任编辑 肖松)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校本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普通高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