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的经济价值

2014-12-12杨青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0期
关键词:文物价值经济

杨青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222000

浅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的经济价值

杨青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222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使博物馆文物藏品体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经济价值。经济收入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基础,是文物保护经费的重要来源。要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文物藏品的经济价值,需要在实际的文物工作中要有新的价值观来指导。以文物的经济价值拓宽现有的文物共组渠道,带动相关的文博产业的发展,相对的提升地域性、区域性经济,改变了地域形象,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市场经济;文物;经济价值

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长,文物除了其原来所具有的价值及作用以外,其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得以彰显,越来越多的人将经济发展与文物结合起来,观察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层次越高,对文物的保护就会越重视。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来说,这种对文物的保护及文物的收藏越来越明显。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八达岭长城、故宫等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行列。文物部门把发挥社会效益作为工作的第一位,但是他们并不是不要经济效益。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收入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文物保护经费的重要来源。社会经济的逐年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提高,连带着增强了文物保护和文物收藏的能力。说到底,经济发展对文博事业的发展具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一、文物的经济价值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的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表现为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反映各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和内容的实物,是历史的证据。①

文物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将文物置于它的外部环境时,就它的自然属性而言,具有物质价值,就它的经济属性而言,具有类商品价值。文物内涵价值的特殊性,使得文物经济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②因此,文物的经济价值不能单独而论,它既作为文物的经济属性,又作为文物的潜在属性而存在。那么文物的经济价值怎样表现出来呢?简单来说,文物的价格就是文物经济属性的表象,文物的经济价值就是通过文物的价格表现出来。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时候,人们更多地追求的是物质需求,文物的价值就大多强调的是其文化价值,一般不将经济价值与文物保护和文物收藏放在一起。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物由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得益于文物的本质特点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文物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是矛盾的,文物的经济价值与其艺术、文化、历史价值一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价值类型而不被忽略。这并不是强调文物的经济价值就高于文物的文化价值。在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前提下,文物工作者对文物的修复、抢救、保护等都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更好地发挥文物的文化价值,全面认识文物的经济价值,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精神的需求,将这些投资用于提升文物本身的价值,使其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并自立于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

文物的精神性功能③为文物的经济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且相应的强化和提升了文物的经济价值。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加深人们对文物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的理解,增强人们文物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更多的人了解文物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并从中得益。文物的精神性功能的有效拓展,带动了相关文博产业的发展,相对的提升了区域性经济,改变了地域形象,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二、文物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改变是多种多样的,从对文物价值的哲学讨论到对文物的经济学讨论;从对文物经济价值实现过程的误解到区分文物经济价值的能实现与利用文物经济价值的谋利行为。④现在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文物的经济价值,那么,文物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就文物资源作为主体来说,其本身就具有经济效益。文物的经济价值体现在文物本身的艺术、历史等价值的影响。将文物保护和经济开发相结合,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既能起到宣传和教育的功能,又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又推动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例如淮安的周恩来故居、湖南的刘少奇故居等,都是将文物旧址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既保留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弘扬了革命精神,传承了革命思想,赢得了文物的可持续发展,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从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了文物的经济价值的高低。但是,文物与一般商品不同,它的特性就是不可生产的,是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存在。因此,文物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绝大部分在于“求”的变化;除非某一类型的文物突然大量出土并且涌入市场,或者人为地破坏了某种类型的文物,致以减少这种文物类型的社会存量。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使文物保护法更加健全,经济的发展能使文物的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以使得历经久远的文物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就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流文化影响了文物的经济价值。在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普遍意识到文物是一种珍贵的存在,从而导致其经济价值的提高。作为一般的常识,人们就知道文物就是很好的投资项目和保值手段。这就使得文物与经济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

三、文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文物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文物不是独立于经济社会的,在整个社会的组成中,文物也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围绕文物这个主题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都具有了社会性质、经济性质和产业活动的性质。文物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通过组织相关的文物活动而发生的,从而长期有序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

文物将作为一项产业逐年发展,包括文物的抢救、挖掘、修复和保护等。这些行为将催生文物材料行业、文物建筑行业、文物修复行业、文物管理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文物的产业化经营也将对文物旅游、文物展览、文物复制、文物流通、文物拍卖、文物培训等行业产生有效地推进作用。以文物为内容的经营业、服务业从而可以引发出各种经济活动,形成巨大的文物产业,这些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物产业的迅猛发展,文物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使其文物本身的无形性带有了潜在的经济价值,使文物对传统产业文化的价值创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物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文化要素的成功介入使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增长。

文物产业是一个相联度比价大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高收益弹性产业,是能够吸引更多生产要素参与的产业。但是文物究其自身属性与一般产业关联又有着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其自身属性——文化的、艺术的、精神的、知识的和意识形态的属性,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资本、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通,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经济效率,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网络。

四、结语

文物经济价值的提出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文物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分别,是文物的两种属性。文物的各方面的价值具有非排他性,不是说文物有了文化价值就不能有经济价值。文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文物的不同使用要求。因此,文物经济价值的理论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需要在实际的文物工作中要有新的价值观来指导。在传统的文物价值观的基础上,发掘文物的其他价值,创造性地运用文物的经济价值,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新经济环境的步伐。

[1]张松峰.文物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例,2006

[2]张静波.对博物馆部分文物类藏品经济价值评估的理论探讨[D].吉林大学,2007

[3]刘维奇.文物资源的经济特性研究.经济与管理,2007

[4]于肇文.赞家的文物值多少钱.北京晚报科教版,2001

[5]刘维奇.文物的经济功能与经济价值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

注释

①张松峰.文物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例 2006

②张静波.对博物馆部分文物类藏品经济价值评估的理论探讨•吉林大学•2007

③刘维奇.文物资源的经济特性研究•经济与管理•2007

④于肇文.赞家的文物值多少钱•北京晚报科教版•2001

猜你喜欢

文物价值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