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前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014-12-12马红宇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0期
关键词:远东斯大林东北

马红宇

温州大学

论前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马红宇

温州大学

抗日战争日本战败投降,起决定作用的是付出巨大牺牲与代价的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但是前苏联部分史家坚持认为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打败关东军,决定了日本的战败。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苏联出兵东北的原因,客观评价苏联出兵东北的作用与意义,进而对日本战败的决定因素做出公正的判断。

出兵东北;雅尔塔秘密协定;日俄战争;日本投降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日本战败投降,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中国战场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做出的牺牲最大,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前苏联一些史学家则认为日本投降主要原因是苏联1945年对日宣战,苏军出兵东北,苏联在欧洲战争刚结束不久,来不及医治战争创伤,但出于国际主义义务,解除各国人民进一步牺牲和苦难,接受联合国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建议。1945年8月8日莫洛夫托向日本国驻苏大使佐藤宣告与日进入战争状态,在向日本解释主要理由时也与上述观点一致。但透过这些现象,结合日俄关系近代以来的演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雅尔塔秘密协议,不难发现苏联对日宣战的真正原因。而只有对苏联宣战原因的准确把握,才能客观的评价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意义。

苏联对日宣战的首要原因是为了获取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这主要体现在雅尔塔秘密协议的内容上。虽然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在莫斯科向哈里曼主动提出了对日参战问题。德黑兰会议之后,罗斯福希望苏联早日对日本作战,以减少自己的牺牲(美军方估计欧战结束,打败日本需18个月,并牺牲100万人为代价)。而斯大林则提出许多涉及中国东北主权的条件,并强调:除非满足他的条件。否则苏联人民将难于理解为什么俄国要对日作战,德国威胁苏联的生存,因而苏联人民对反德战争有清楚的认识,他们不懂得俄国为何应该去攻打日本人。不过,要是满足了他的政治条件,这件事就容易用“涉及国家利益”的理由向人民和最高苏维埃进行解释。最后苏、美、英于1945年2月11日共同签订雅尔塔秘密协定,其内容就是维持外蒙古现状;恢复1904年俄国丧失的各项权利、即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归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在这个港口的优惠权益;恢复租借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中苏共管,苏的优惠权益予保证,而中国则保持在满州的主权,千岛群岛须交于苏联。蒋介石为换取苏联的支持不得不于1945年8月14日与苏签订雅尔塔协定为核心内容的《中苏同盟友好条约》。宋子文与斯大林谈判时曾明确表示:如果割让了外蒙,从而放弃已经在1924年俄国人自己承认的一项所有权,那未,任何一个中国政府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外蒙古的独立是苏联一手策划的,蒋经国曾问斯大林,外蒙古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也没什么出产,你为何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呢?斯大林提出两点理由:站在军事战略的观点,倘若一支军队,由外蒙向苏联进攻,切断西伯利亚铁路,苏俄就完成了,我需要外蒙古,......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苏联,今天可以这样讲,但是当中国达到统一的时候,会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快。斯大林肢解蒙古是不愿意看到一个独立而强大的中国。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背着同盟国中国,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去换取苏联对日宣战是违背国际准则的,是斯大林民族利已主义的表现,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

苏联对日宣战是为了获取中国东北的利益还表现在1945年8月7日斯大林向宋子文提出要求将日本在满州的财产作为战利品拿走的权利。对此,美国都表示美国从未承认满州国,如果有哪一个国家在赔偿方面理应受到特别考虑,那就是中国。苏联出兵东北后,照样把东北最大的工业设施作为战利品拆运到苏联,据长春铁路理事长兼东北经济委员会主任员张嘉璈得到的报告:“苏联红军正在抢劫工业设备。丰满电厂电机八部已取其六,抚顺炼钢炉已拆取其二,长春广播机正在拆卸。所有各机关汽车、家俱、亦被搬运一空。”据估计“苏联在满州搬走的工业设备在原地价值为八亿五千八百元”。

肢解蒙古、尽量获取在中国东北的权益都是为了斯大林远东战略服务的。苏期望五十年内使西伯利亚工业化,在苏远东地区周围建立一个类似东欧的地区包括外蒙古、中国东北、北纬38。以北的朝鲜,以便永远解除日本包括今后的美国在远东方面对苏联安全的威胁。苏联喜欢把自己的防御地带从边界延伸至邻国领土,在西方如此,在东方也不例外。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为了自己的战略考虑,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特别是在雅尔塔为了让美国满足自己提出的条件,基本是采取的扶蒋抑共政策,这也顺应了美国的对华政策。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几乎未给予中共军事援助,斯大林甚至对哈里曼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人造黄油”的共产党人,中共没有能力完成中国的统一,而蒋介石是中国领导人中最好的,并将成为统一中国的承担者,苏愿与英美合作完成中国军队的统一。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发起侵华战争,对苏联远东构成了威胁,以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牵制了大量苏军,是其不能全力以赴抵抗西线德国的进攻。欧洲战事结束,苏联需要报复日本。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苏联采取不干涉主义。1931年12月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对日本即将就任外相的芳泽大使提议缔约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以后又多次提出均遭到拒绝。苏联主要考虑战略重点在欧洲,要避免未来战争中两线作战,除此而外,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使苏联日益感觉到对其远东的威胁,与日缔约则可保障其安全。所以,在30年代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斯大林对日本采取的是缓和、修好甚至妥协的外交政策,这也使日本解除了后顾之忧,便利于大举入侵中国。

日本拒绝了苏联缔约提案后,苏开始增强远东兵力,并在中苏边界线构筑永久性阵地。1936年1月15日代理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在作有关国防演说时讲到:德国正在西方威胁苏联,而日本则从东方窥觎苏联……为了应付这样的局势,苏必须从东西两个方面同时充实国防。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6年通过张鼓峰事件,日本明确了苏联并不想积极介入中日战争,1941年4月日苏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有效期五年。苏除了避免两线作战,另一个动机就是使日本向南面扩张,条约的后果使日本更容易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解除日本在东北和华北驻军的压力,英美也认为解开了日本的双手,日、苏缓和也使苏联可以抽调部分兵力到西部,但在远东仍布置强大兵力,约30个师、70多万人,为关东军的两倍半,飞机数量相当于关东军的4倍。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发动对苏战争。7月2日,日本天皇裕仁召开御前会议确定了帝国国策要纲:“无论形势如何也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达此目的,同英美不辞一战,但也绝不放弃一旦时机成熟立即北进或南北并进原则。如德苏战争朝有利于帝国的方面发展,就行使武力解决北方问题。”日本陆军于7月下达两次动员令,即关东军特别演习。苏联更加担心日本从东方进攻,不敢有任何松懈,尽管日本己确定暂不进攻苏联。1941年苏联从远东悄悄抽调有限兵力(十八个步兵师、三个坦克师)增援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但同时又不断补充新兵,总兵力80多万,1000辆坦克,1000架飞机,105艘潜艇,兵力大体与关东军相等。

所以,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侵华牵制苏联相当部分兵力,而苏联则与日本修好、缓和、妥协,使日本放手向中国、亚洲、太平洋推进。斯大林心中这口恶气早迟要出,要对日本进行报复。随着战争形势发展,苏联主动提出了对日作战问题,随着又以此要挟、层层加码。

苏联对日宣战的第三个原因,结合近代以来日俄的冲突不难发现,苏联要为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国的战败雪耻,为苏维埃政权诞生后日本对新生政权的干涉、对西伯利亚的侵略报仇。苏联在雅尔塔协定上所获得的权益实际上就是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所丧失的在中国东北的权益。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日本与英美一道积极支持反对苏联新生政权的叛乱。斯大林说,苏联新生政权诞生之后,日本又与美国等共同出兵远东,迫害苏联达四年之久。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斯大林发表《告人民书》:“日本早在1904年俄日战争时就开始侵略我国,俄军的失败给人民留下了沉痛的回忆,那次失败是我国的一个污点,我国人民相信并在等待着总有一天日本会被打败,污点会被清洗,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四十年。今天,这个日子终于来到了。”斯大林演说之后,苏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率众将领于9月6日特意前往旅顺,拜谒了在日俄战争中战死的帝俄军官公墓,在墓前致礼并献花圈。对于日俄战争,众所周知,是日本和沙俄主要围绕争夺中国东北权益所进行的一次非正义战争,无所谓谁是谁非,列宁就认为是双方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斯大林把对日宣战赋予雪日俄战争之耻的意义,无疑把自已摆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之上。

总之,通过分析苏联对日宣战和出兵中国东北原因,不难发现苏对日宣战的时机,为什么选择在战争已快结束,日本已成强弩之末的时候。1941年9月哈里曼向斯大林提议由美国驾驶员利用西伯利亚机场把美国飞机运到苏联,1942年初英国驻莫斯科军事代表询问斯大林参加对日作战的可能性,都遭到斯大林拒绝,斯大林提出的理由是力量薄弱,而在二战时期,苏联远东军与日本关东军相比,苏军常常是占优势的。正是因为选择这种时机,其作用只能是有限的,苏军对日作战损失的人数(3.2万),歼灭俘虏日军的人数(59万,其中相当部分是根据天皇命令自动投降的)都是不能与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歼灭日本众多的有生力量相比的。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对于促进中国人民早日打败日本侵略者是积极的,但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的动因、目的是不可取的。

[1]汪宇燕,何明.《苏联出兵东北始末》.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2]金东吉.《苏联出兵东北纪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3]曹艺.《苏日中立条约与二战时期的中国及远东》.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4]陈渠兰.《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记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5 月.

[5]邢和明.“苏联出兵东北始末:消灭日寇还是掠夺物资”.《百年潮》,2005年第二期.

猜你喜欢

远东斯大林东北
东北铁锅炖
Make ’Em Laugh
关于远东宏信广场电梯系统安装的探讨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大东北的春节
斯大林看电影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