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解题审题性障碍诊断及教学策略

2014-11-29皇甫倩王后雄

关键词:性障碍审题规律

皇甫倩+王后雄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能否快速、准确地解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题的成功与否。美国学者G.波利亚说过,“对你所不理解的问题作出答复是愚蠢的”,“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是:学生并没有弄清问题就进行演算或作图,一般来说,在尚未看到主要联系或者尚未做出某种计划的情况下,去处理细节是毫无用处的”。[1]而现实却是,许多题目之所以无法正确、顺利地解答出来,完全在于学生在审题环节出现了各种障碍。基于此,本文利用在中学一线教学中遇到的化学解题审题性障碍现象作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实例诊断,找出产生化学解题审题性障碍的原因,并就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化学解题审题性障碍的特征

化学审题是指对化学题目中的文字、符号、图形及其之间的关系所表达的含义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弄清楚已知条件如何、求证什么、条件和求证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自己的解题经验,旨在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解题计划,为化学解题做准备的过程。[2]所谓化学解题审题性障碍是指学生在化学审题过程中因审题意识不强、审题信心缺乏、审题方法不当等导致对题目的要求及目的把握不清,从而影响后续解题的现象。它具有如下特征。

(1)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题型的广泛性。学生在选择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很多题型上都存在审题性障碍。第二是化学解题审题性障碍存在于不同年龄阶段或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中。第三是就某一具体的化学解题审题性障碍而言,它往往是学生中普遍具有的。

(2)缺失性。许多学生,甚至是教师对审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审题就是阅读题目,并不强调利用不同的审题方法对题意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斟酌,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审题意识的强调、审题方法的传授以及审题心理素质的锻炼等,导致学生在审题能力提升方面的缺失。

(3)肤浅性。在进行化学解题时,通过审题获取信息是解答问题的第一步,有效信息获取得越多就越有利于题目的解答。而学生在审题时常常会遗漏问题的一些相关信息,或者是有些信息被隐藏在题目中,学生不注意挖掘,抑或是抓不住题目的确定条件而无法正确解题,即审题停留在表面。

二、化学解题审题性障碍的类型

通过对中学化学学习过程的微观分析,结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审题性障碍,通过典型审题性障碍案例的分析,对化学解题中的审题性障碍的类型进行归类探析。

(一)意识淡薄 粗枝大叶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审题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往往是读一遍题目之后就开始解答,他们甚至认为“多读几遍题目会影响考试和作业时间,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这个时间”。[3]然而事实却是,由于审题时的粗枝大叶,导致了虽题目本身不属于难题,但学生由于看错了某个条件或者没看清楚题目的设问,而失分严重的现象。

[例1]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 + nB(s)? 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必定小于p B. (m+n)必定大于p

C. m必定小于p D. m必定大于p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看清楚B物质是固体这一点,否则易误选为A。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

(二)信心不足 临阵脱逃

有些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尤其是当题干叙述冗长、条件繁杂时,便会信心不足,产生畏难心理。其实我们会发现,有时候那些看似庞杂的题目往往是“纸老虎”,只要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读完题目,理清题目中的各种关系,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例2]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X(g)和2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 + 3Y(g)?2Q(g)+ 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n为( )。

A. 3 B. 4 C. 5 D. 6

解答该题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学生由X的变化量求出各物质的平衡量,再根据反应前后压强比例列方程求解,但过程非常烦琐,于是可能心烦意乱;(2)认为此题较为抽象,无从下手,索性弃“题”而逃。其实调整好心态,仔细审题后发现,可以利用试题中的某些特征求解。因为同温同体积时,平衡后压强增大,所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即2+n>4+3,n>5,在选项中只有n=6满足不等式。

(三)考虑不周 以偏概全

化学的学习要善于总结规律,用来揭示化学的本质,以加深理解,便于记忆。但是,化学规律与其他任何规律一样,有绝对规律,也有相对规律,即规律性的结论常常有例外或不适用的情况。学生在审题时若考虑不周,忽视了化学规律的特殊性,就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之后的解答出错也就在所难免。[4]

[例3]下列所示的变化,需要加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

A. NaF→F2 B. Cr2[O7][2-]→Cr[O4][2-]

C. Cl-→Cl2 D. Bi[O3][-]→Bi3+

有些学生认为任何一个反应,只要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就能发生,选了A、C。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化学规律的特殊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应该注意到F2的特殊性,没有哪一种氧化剂能使F-→F2,因而答案是C。

(四)望文生义 错误类比

望文生义是指学生只从字面上做出不确切的理解,根据自己的错误理解进行了负迁移,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错误类比的发生大多来源于某一直觉中十分有把握的观念的驱使,使其思路“固化”。这种影响一般是暂时的,一经提示或启发,学生往往会立刻领悟有关的道理。

[例4]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右图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则它的化学式是( )。

猜你喜欢

性障碍审题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三招”学会审题
转换性障碍:关注青少年转换性症状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The prospect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ploratory eye movement among patients with psychotic disorders
巧解规律
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精神病态特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