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姑苏城外的钟声

2014-11-29邹龙权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张继寒山寺姑苏

邹龙权

姑苏城外的钟声越敲越响,竟然穿过了几千年的楼台烟雨,越过了千山万水,直逼进我的灵魂深处,敲得我的灵魂为之颤动。

有多少洪钟大吕,为什么独有寒山寺的钟声如此撼人心魄?寒山寺的钟声敲过了多少春秋,为什么单单从张继听过以后才如此敲动人的心坎?有多少人听过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独有张继听得如此清晰认真?

我不知道一千二百年前深秋的一个晚上,枫桥镇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只知道那一天夜里有一位诗人彻夜未眠。早上,他将整夜所思一气呵成地刷写在墙上,于是便有了这传诵千古的《枫桥夜泊》。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诗人难以入睡呢?

一说是江南的优美景色深深地吸引了他。那么,江南乃草长莺飞的美丽地方,白天正是赏景佳时,鞍马劳顿,人困马乏,为何要熬到深夜赏景吟诗?那么多的白日美景为何没留下只言片语的诗文,那么多好心情偏偏要用“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字呢?另一说是殿试落榜,惆怅难以入睡。同乡都中了进士,独诗人未中,一人形单影只,长吁短叹,辗转反侧。传说诗人还到寒山寺内与方丈畅谈了一夜,启发良多,第二年(天宝十二年)又考中了进士。传说虽然优美,但是张继乃是襄阳人(一说为南阳人),考试未中以后不大可能长途跋涉到姑苏去散心。要知道在唐代,这要花费多长时间、多少银两啊?况且还要花大量时间备考参加第二年京试呀?另一说是诗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后,游历于斯,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故园沦陷,回首北望,心情沉重,久久难以入眠。那么,国乱正值用人用钱之际,你一个洪州财政官员不忙于国事,却从南昌跑到苏州干什么?

谜一样的张继没有留下多少可供考证的生平资料,任世人随意猜测。谜一样的寒山寺钟声自从被诗人捅破情感共鸣的这层纸之后,就越敲声音传得越悠远,再也无法止步停息了。据说,连日本启蒙教育课本上都选有这首《枫桥夜泊》,每年来华听寒山寺钟声的游客数以万计。

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能让那么多的人驻足聆听寒山寺的钟声呢?又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寒山寺的钟声经久不衰呢?

记得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中写到了钟声。小偷索比不是被警察驯服的,而是被教堂的钟声给感染教化的。悠扬的教堂钟声敲醒了索比未泯的良知,唤起了他重新做人的美好念头。钟声成了启迪人性良知的一把金钥匙,能打开你尘封的美好记忆,能点燃你蒙尘的智慧心灯,能唤醒你人性中未泯的真、善、美来。这是不是一种解释?

是谁敲响了姑苏的洪钟?传说是一位叫拾得的和尚。“拾得”“拾得”,顾名思义是捡到拾到之意。这和尚原是一名弃婴,兵荒马乱地被抛在野外,在襁褓中啼哭不止。哭声引起了寒山寺院里一个老和尚的注意。寒山寺在张继以前名不见经传,门前冷落,香火稀少,自然生计难为。出家人慈悲为怀,老和尚犹豫再三之后,还是选择节衣缩食,收留了他。因为是拾来之孩,所以赐法名“拾得”。拾得潜心修炼,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终于敲出了这惊世骇俗的钟声。也该是他功德圆满,深秋的一个夜晚,其他和尚都休息了,他如往常一样尽职尽责地敲起钟。没想到这天的钟声分外响亮,直传到几十里外的枫桥,传到了一位夜不能寐的诗人耳中。于是,寒山寺便挤进了中国十大名寺之列,寒山寺的钟声遂经久不衰,直敲到今天,还将敲响千年。钟声从一位得道高僧的手中传出,富有震撼力,又传入了一名有缘人的耳中,传听之间成就了寒山寺钟声的威名。这种佛家功德因果缘分之说,是不是也算一种解释?

有位作家说:“人心安静下来,就能听到美丽的钟声。钟声不为过去,也不为将来。在每一钟声中用心听,就会有一次的顿悟。”姑苏历来为繁华之地。“烟花三月下扬州”,“夜泊秦淮近酒家”。想来运河沿岸的枫桥也是灯红酒绿,花花世界。忙于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或俗务缠身,或纵情享乐,哪能静心观夜风、理思绪,听到如此美丽的钟声?只有这位多愁的诗人,在深秋寂静的夜晚,用一颗寂静的心去感受万物,才听出了这一鸣惊人的钟声。被张继道出了真谛之后,寒山寺的钟声能与人心灵相通,就有了撼人心魄的力量。只要你能静下心来,听姑苏城外的钟声,听所有寺院的钟声,甚至夏虫的浅吟低唱,每听一次或许就会有一次人生的顿悟与感受。千百年来,这钟声不知敲醒了多少个乡愁、情愁、国愁。这是不是也算作一种解释。

反正姑苏城外的钟声越敲越响,穿过了几千年的楼台烟雨,越过了千山万水,直逼进我的灵魂深处,敲得我的灵魂为之颤动。

(摘自《新青年》2013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张继寒山寺姑苏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寒山寺:一个诗里的地方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姑苏好时光
姑苏城外寄乡愁
丁酉春日重过寒山寺三首
游苏州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