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促进高职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

2014-11-28金一强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博文协作分组

金一强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系,广东 广州 510640)

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促进高职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

金一强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系,广东 广州 510640)

为探索在高职教育中采用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促进学生协作能力发展的规律,该研究选择《科学技术概论》课程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过程包括学习需求识别与定义、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制定、学习内容选择与确定、研究计划执行和评价等阶段,其中运用了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小组报告等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高度契合高职灵活性教学安排的特性,对高职具有特殊意义;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知识掌握和小组协作知识建构,但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分组策略、严密的过程监控指导和评价方式的变革。

Web2.0;混合学习;高职学生;协作学习

一、研究问题

Web2.0是近年互联网应用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博客(BLOG)、即时信息(IM)、社会网络(SNS)、信息聚合(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等。相对于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Web2.0中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1]。Web2.0的特性使其特别适用于教育领域。Web2.0的教育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使其从繁杂的学习内容提供者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活动规则制定、话题引导、内容聚合和组织评价[2]。Web2.0为实现新教育思想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式,其典型应用是使用Blog开展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反思性教学[3]。

混合学习是伴随着人们对单一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的,“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4],“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简单而言,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5]。混合学习适用于灵活的教学安排,目前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培训领域[6][7]。

混合学习具有多种混合方式,其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与协作学习融合,以混合学习的方式开展协作学习,即混合协作学习。混合协作学习通过现实时空与网络虚拟时空的小组活动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8][9]。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10]。高职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实训、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它的主要特征。面对着高职课堂教学与实习交替进行的灵活教学安排,混合学习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它使得学生在校外实习时,能够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同时,Blog和IM作为一种90后学生易学爱用的Web2.0应用方式,能够真实有效地记录实习过程中学习进程,增加学习粘度。因此,本研究选择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基于Web2.0的混合协作学习研究,以《科学技术概论》课程为例探索高职混合协作学习的应用效果和评价方式,促进高职学生能力发展。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采用了Josh Bersin提出的混合学习过程模式[11],并作了简要的适应性修改。该模式主要包含四个基本环节: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根据学习者特征,制定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根据实施混合学习的设施或环境,确定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学习的基本过程

(一)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

本研究选取了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10届文秘1班修读《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学生开展混合教学实验。他们在学期的第八周需要开展为期8周的顶岗实习,待到第十六周再回来继续中断的课程学习。对于这种情况,师生都极为头疼—连续的教学被打断八周,继而重新学习,对教师、学生来说都需要花时间重新拾起,从而影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对一些学习难点往往只能草草了事。

针对这个难题,混合学习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开学的前几周,授课教师讲解课程关键知识点和混合学习方法,进而让学生带着课程学习任务去实习;待学生实习回校后,整理、总结和展示课程学习成果。在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利用Blog记录学习过程,师生利用IM软件进行讨论、指导监督。

(二)根据学习者特征,制定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

1.学习者特征问卷调查

在学习开展前,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特征,主要调查学生拥有的上网设备情况、Web2.0相关信息技术掌握与使用情况、“网上学习与面授教学结合的学习形式(混合学习)”的接受情况、以及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意愿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被试文秘1班共有41位同学,问卷发放、回收41份,回收率100%。

由于地处信息技术渗透率较高的广州,同时生源以珠三角为主,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同学都拥有手机和家中能上网的电脑;实习期间,全部同学都能保证一周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上,其中80%的学生能保证一周6小时以上的上网时间;所有学生都有通过网络自学某一问题的经历,65%的同学有网上自学一门课程的经历。

在各种Web2.0应用中,按熟悉程度排列分别是:IM即时通讯、Blog、BT(P2P)下载和Wiki。学生们认为在自己使用这些网络应用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

在混合学习的接受程度上,尽管学生已经习惯了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但是高达93%的学生愿意尝试“网上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混合学习前的问卷显示,全部的被试学生已有小组协作学习经验;88%学生希望继续采用小组协作,但是提出在分组时,要注意分组策略,成员搭配要合理,分工明确,不给偷懒者机会。

调查显示被试学生自学能力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现象,2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自主性很强,能够自主拟定学习计划并完成;5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较为被动,需要在外部的要求与督促下才能够完成学习任务;24%的学生积极性较差,尽管在外部的要求与督促下也时有拖拉作业的现象。

2.学习计划与学习评价策略

针对学习者特征,结合《科学技术概论》课程内容,笔者拟定了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计划和学习评价策略(如图2所示)。

图2 混合学习的学习计划

(1)学习计划

课程教学初期(0-7周)在传统课堂进行,主要介绍《科学技术概论》的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方法;混合学习方式的讨论(在详细介绍新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吸纳学生的修改意见,以取得对混合学习方式具有一致的理解);离校前的分组、选定小组任务与任务分解。

外出实习期间(8-15周),学生以小组为主的方式分赴不同的公司实习。在此期间,各组成员围绕小组主题分头搜集资料,在QQ群中设置讨论组讨论,撰写专题知识的Blog;在这过程中,教师全程监控小组讨论,提供方法指导,并评论各组的日志,撰写混合学习周简报,选出每周最佳。

课程末期(16-18周),学生实习结束回校后,完成小组混合学习作品的展示与汇报;同时,每位同学需撰写个人学习反思报告,阐述在混合学习过程中的得失。

(2)混合学习评价策略

混合学习评价策略是根据研究目标而制定的,对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研究试图通过混合学习方式,提高高职学生对混合学习认识和协作学习技能,促进个体知识掌握和小组协作知识建构,相对应的评价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混合学习的评价策略

(三)根据现有条件,确定学习内容

从学习者特征调查可知,在实习期间学生的可用电脑和上网时间有保证,他们在使用即时通讯、Blog等Web2.0网络应用工具方面没有问题。因此,研究采用使用广泛的QQ作为小组讨论工具,新浪博客作为学习成果记录工具。

学生分组后,在离校实习期间围绕小组任务,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使用QQ讨论任务分配、资料取舍、意见表达与妥协、形成观点,合作撰写专题Blog,最后在班级中制作PPT进行演讲的方式完成小组作品汇报。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供学生们选择的小组任务有超级计算机、核能技术、纳米材料、基因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下一代互联网、载人航天、食品安全、新能源技术。在资料搜索方面,出于方便的原因,以网络为主,包括新闻网站、科普网站、科技博客等;值得一提的是,制作食品安全的小组还采取了人物专访(用于调查一般人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实地调查(某快餐店厨房卫生情况)等方法。同时,为了树立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学生较为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研究要求学生在引用他人材料证明自己观点时须详细注明出处。

(四)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

在研究设计实施过程中,特别注意了分组策略和过程跟踪指导。全班41位学生,分为9组,每组4-5人。分组过程中,依据前文学习者特征调查和学习兴趣进行了异质分组,具体做法是:

1.按照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异质分组,即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内。前文的学习者特征调查了学生自学能力,在分组时为每组搭配了“学习自主性很强的学生,能够自主拟定学习计划并完成”“学习较为被动,需要在外部的要求与督促下才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积极性较差,尽管在外部的要求与督促下也时有拖拉作业的现象”的学生,保证在混合学习过程中,不同小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当,不能让学习积极性差的都在一组。

2.按照计算机拥有情况和操作技能水平进行异质分组。研究对学生自主形成的分组进行了些微调配,保证每组能够便利应用计算机进行专题搜索,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学习水平基本相当。

3.按照学生兴趣分组。根据学生对专题的兴趣进行组合,当小组成员对小组主题感兴趣时其学习积极性亦相应提升[12]。

在学生外出实习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懈怠与积极性下降问题,为此,研究通过QQ交流和周学习简报的方式加强对混合学习过程的跟踪指导。其中,QQ交流在时间上包括同步对话与异步留言;在形式上包括1对1交流、小组讨论、群讨论等。周学习简报共制作了7期,内容包括1周内各组发帖量统计,组间与组内评论情况统计、周小组表现最佳、周个人表现最佳、最佳博文等;简报通过新浪博文的方式发布,并在博客圈中置顶。

通过周学习简报可以让学生知道个人和小组在整个班级中的位置,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学生和小组混合学习过程的记录,并作为将来学习评价的基础。

学习结果测量包括“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促进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发展的效果问卷”,学习过程记录分析、小组作品分析与汇报等。其中,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发放,回收41份,回收率100%。

三、分析与讨论

(一)学习者对混合学习方式的态度及效果认识

学习者对混合学习的态度主要通过混合学习效果调查问卷来获得。全部的受访者表达了对混合学习的支持,认为本次学习在教学安排上具有很大灵活性,比以前单纯“课堂学习—外出实习—课堂实习”的模式好了很多。同时,通过网络学习能够更方便跟同学教师交流讨论,扩展课程学习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约有1/3学生强调借助IM、Blog等工具使得在学习过程能够平等的发表见解。这表明,IM、Blog等Web2.0教育应用能够为部分腼腆的学生提供意见表达平台,促使课堂教学的沉默者转向网上学习的积极者。

绝大多数学生(97.5%)认为在基于小组任务的网络学习阶段,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搜索能力。主要表现在,为撰写Blog,完成小组任务,需要对“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筛选”“为了搜集不同于其他组内同学的资料,就要设法用不同的搜索方式或网站进行搜集”“学会了从期刊、新闻中摘取资料”“自己动手去做,使我懂得更多的搜索方式,知道了更多的搜集工具与渠道”“开始懂得多角度、多方面在网络进行搜索,现在我能找到以前找不到的东西”“信息搜集时的关键词处理比较准确,搜集信息的速度比以前快,质量也提高了”。同时,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因为在搜索完信息后“能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抽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资料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分类,并把它们有系统的组织起来”“在网络上信息搜集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找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在有用的信息里提取可用的信息,这样就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网络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了”。

(二)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行为分析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交互是激发和产生共同知识的基本单元,所以学习者协作学习行为分析主要通过交互分析来实现。基于交互分析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有,成员个体和小组整体的知识结构变化,小组内关系网络的形成,协同知识建构过程的互动结构,协同知识建构的水平等[13]。目前,虚拟社区的小组关系网络分析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常见方法主要有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互动群体的中心性程度、互动网络的分散与集中特性等[14]。由于本研究目标主要是描述混合学习过程中各组总体交互行为的发生,不是揭示某一个协作小组内关系网络,因此,此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交互行为的描述统计与内容分析(如表2所示)。

混合学习过程中交互行为主要包括QQ讨论,博文评论。剔除“打招呼”“简单回应”等无效发言(评论),整个混合学习期间,QQ讨论组共发言6368条,QQ群讨论673条;这表明混合学习过程中基于IM的学习者交互行为发生频密。从QQ交流记录的内容上来看,可分为话题引导(监控讨论不能离题)、资源搜索建议、搜索内容的理解判断、小组分工评判与建议(防止出现所谓的“能者多劳”现象)、小组作品制作讨论等类别。

表2 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交互行为描述统计

从交互行为的离散程度来看,QQ讨论组组均有效发言707条,人均155条,人均标准差32条,即68%的学习者有效发言次数分布在“123-187”之间;这表明在占据主要地位的QQ讨论组中人均发言次数较多,同时分布较为集中,学习者广泛的参与了协作学习。“QQ群讨论”组均有效发言74条,组间标准差19,68%的小组有效发言次数分布在“55-93”之间;由于研究者要求在“QQ群”只能发送公共信息,组内讨论不得在群里讨论,这可能是造成“QQ群讨论”有效发言次数较少的原因。

基于Blog的交互情况不甚理想,博文组内评论141次,单篇博文被评次数仅有0.8次;组间评论26次,单篇博文被评次数仅有0.15次;从内容上来看,博文可分为评价、疑问、建议、解释等类别。博文有效评论次数少表明,本次学习过程中基于Blog交互行为主要停留在浅层次,没有达到深层次的高阶学习,这也与被试的大专层次,以及各组选择专题差异度大有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网络学习期间学生容易产生懈怠心理。为保持混合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周学习简报”就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交互行为时间分布规律也证明了这一点:“周学习简报”发布后的3天是QQ讨论、博文评论的高峰期。

(三)学习者个人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判断一种学习方式是否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知识掌握是一种广为接受的衡量标准,混合学习也如此。根据研究涉及到知识类别和目标,学习者个人知识掌握衡量方法包括博文内容分析和个人学习反思报告。其中,博文内容分析反映总的个人知识掌握情况,个人学习反思报告体现个体的知识掌握情况。

如表3所示,外出实习期间,各小组共发表博文176篇,人均4.3篇,人均标准差1.2,表明68%的学生发表博文3.1-5.5篇之间,分布情况较为集中。研究借鉴布鲁姆提出的“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15],通过博文的原创程度来衡量个人知识掌握情况,“转载”表明学习者“知道”该知识;“叙议结合”表明学习者在“知道”的基础上,能够达到“理解”和“分析”的程度;而“原创”表明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所学知识。按此标准对博文分类,纯转载的博文37篇(人均0.9篇),叙议结合的博文73篇(人均1.8篇),原创的博文66篇(人均1.6篇),其中达到理解以上知识掌握水平的博文139篇(占79%),表明总体的个人知识掌握情况较佳。

表3 博文内容分析

为了解混合学习期间学习者个人知识掌握情况,研究要求学习者在课程结束后提交一份个人学习反思报告,以自己在混合协作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16]。

从报告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反映“(混合学习体验)增强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去做,能更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在总结时我们都是经过讨论分析的,这样使我们对知识点掌握更为熟练,使我们对知识更为深刻”“在搜集和汇总的过程中更详细地认识所学的内容,特别是要做汇报,则必须建立在知识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更能调动每位同学在平时参与,对知识更易吸收”“这不仅可以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能力,培养大家都团队意识,更是通过指定专题搜索资源,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和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四)小组协作知识建构分析

除了对协作学习促进个体认知的积极关注,有关学者亦将视线转向对群组认知的关注,希望借此来探究协作学习过程中群体知识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7]。刘黄玲子等人亦认为“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和情感交流是实现协同知识建构的基础”[18]。由于小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论证和协商难以量化统计与直观显示,研究采用创作,即小组作品报告常作为衡量小组协作知识建构的标志。“任务报告法是协作学习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即让协作组成员对协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成果和问题予以汇报”[19]。

研究中,小组作品报告主要从作品内容与作品汇报两个方面衡量(如表4所示),其中作品内容占60分,作品汇报占40分。从总的得分率来看,作品内容得分较高,汇报环节由于演讲技巧训练较少,得分相对较低。从单项指标来看,小组作品在反映前沿技术发展方面做得最好,得分最高;在作品与汇报完整性方面表现较佳,这也是研究者明确要求的结果;得分最低的项是“文字表述科学,准确,无错别字”,这反映当前大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与准确性正在下降,值得注意与警惕。

表4 小组作品与汇报的评价指标与得分统计

四、结论

(一)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可以更好地满足高职教学安排的灵活性要求,对高职教育具有特殊意义

相对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是一种更强调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在企业进行技能实战相结合。学生这种企业“准员工”与在校学生的频繁身份转换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考验,而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在校内学习课程基本知识与规则,外出实习期间通过网络自学、QQ和Blog等多种交流手段进行协作学习完成小组任务,实习回校后小组汇报和个人总结。这种方式,既实现了高职教学安排的灵活性,又契合了网络时代和90后学生的要求,收到学生的欢迎,对于高职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知识掌握和小组协作知识建构

通过前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在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专题知识自学,新浪Blog记录学习结果,QQ讨论组与群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协作学习行为的发生。同时,学生个体通过转载、评论、原创博文与个人反思,促进了对知识的共享、理解、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学生结成小组,经过意见表达与妥协,生成了小组协作知识建构的作品,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了报告。这些都是在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支持、促进下产生的。

“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促进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发展的效果问卷”也证明此结论。学生反映“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我深刻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这个作业是分小组的,通过分工合作,查找才可以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搜索到不同的资料,而且在制作PPT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加强彼此的合作学习意识”“小组形式可以提高大家都创造性,把不足的地方补充好”“小组合作学习,即分工又合作,先小组成员分别搜集材料,再一起讨论,这样完成速度快,作业质量好。”

(三)成功的混合学习需要精心设计分组策略和过程指导、监控

如前所述,混合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知识掌握和小组协作知识建构,然而这不是自然发生的,需要精心设计分组策略和过程控制。

分组策略非常重要,组员过少,任务太多无法完成;组员过多,小组成员之间比较陌生,参加活动和受到奖励的机会减少,协调成本加大,对他人学习情况知觉的清晰度也会降低。根据小组任务的复杂性、时间周期、学习者特征等因素,小组成员在3-5人之间较为合适[20]。分组过程中,同样重要的是保证异质分组。异质分组可以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各组之间形成公平的竞争局面和组内协作活动开展。

成功的混合学习还需要教师有效的过程指导和监控,包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协作学习活动,传授协作技能,协助制定小组协作活动计划;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各组的QQ交流和Blog,调节和协商分歧,监督各组任务完成情况,鼓励先进小组继续努力,督促后进小组加快进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本研究中,除了QQ交流,混合学习周简报即是一种很有效的过程指导方式。

(四)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需要评价方式的变革

基于Web2.0的混合学习综合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和学习理论,其学习组织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应的,混合学习评价方式也需要跟着变化,国外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混合评价(Blended Assessment)的概念,即针对混合学习采取综合多种评价方法的混合评价方法[21]。

本研究中,遵循注重综合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原则,设计了“学习者对混合学习方式的态度采用问卷调查,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行为采用学习历程数据分析,学习者个人知识掌握采用博文内容分析、个人学习反思报告,小组协作知识建构采用小组作品报告”的评价方法。从问卷调查的反馈来看,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反映“更有效地考核学生多方面的水平,使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给学生更大地发挥空间,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综合地运用”“更能反映平时的学习情况,减少学生对课程考核的压力,增加了对课程兴趣和动力”“课堂汇报方式不错,让全班同学对其他专题都有了解,认识别人的优点”。

五、结束语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恰当分组、严密过程指导监控和评价方式改革的混合学习可以满足高职灵活性教学安排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知识掌握和协作知识建构。然而,在研究中亦遇到一些问题、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恰当分组、有效协作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尽管研究初始开展了学习者特征调查,根据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和兴趣进行分组,仍然有个别学生表示“有时候分工不细,小组部分同学没做事也不知道,小组协作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有限”。

严密的过程监控指导需要研究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小组QQ聊天记录、博文,撰写周学习简报,而这项工作是计算机软件系统无法替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研究的可持续性和推广性。

研究所做的混合学习评价主要是总体评价,没有具体到某个人混合学习过程的全景展示,对协作知识建构“黑箱”的揭示度有限。下一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观察、采集、分析个体混合学习过程,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1]百度百科.Web2.0[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33.htm,2014-10-21.

[2]张伟.Web2.0及其教育应用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6,(1):99-101.

[3]张仙,黎加厚.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3):56-59.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5]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6]柯清超.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2):58-62.

[7]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与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8]彭绍东.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到混合式协作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0,(8):42-50.

[9]余亮,黄荣怀.资源、角色结构化对协作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3 ,(1):32-40.

[10]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1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12]衷克定,郑彬彬.基于WIKI 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3-79.

[13][18]刘黄玲子,朱伶俐,陈义勤,黄荣怀.基于交互分析的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2):31-37.

[14]王陆.典型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工具及分析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9,(4):95-100.

[15]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7]林书兵,徐晓东,任英杰.从个体组合到小组认知:协作学习探究历 程回顾[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7-43.

[19][20]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1]Eugene F.M.O’Loughlin.A Study of Blended Assessment Techniques in On-lineTesting[DB/OL].http://www.aishe.org/events/2006-2007/conf2007/proceedings/paper-25.doc,2014-10-21.

金一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技术与远程职业教育(hellojinyiqiang@qq.com.1356053415)。

2014年10月27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Research on the Web2.0-based Blended Learning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apac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Jin Yiqia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Guangdong Teacher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

To explore the law of Web2.0-based blended learning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apac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the paper selec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empirical research.Research process includes "learning needs identification and definition","learning plans and measure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learning content selection and determination","research program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phases,which used a survey,content analysis,the group Reporting Act.The results show: Web2.0-based blended learning highly f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fl exible teaching arrangements; Web2.0-based blended learning can promote students' self-knowledge to master and group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Successful blended learning requires a well-designed grouping strategy,process guidance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reform.

Web2.0;Blended Lear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Collaborative Learning

G434

A

1006—9860(2014)12—0139—07

*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基于云服务支持的混合学习案例研究”(课题编号:12JXN034)和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q201316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博文协作分组
第一次挣钱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分组搭配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怎么分组
谁和谁好
协作
分组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