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服务”的多模态课堂口头报告教学行动研究 *

2014-11-28郑瑶菲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云服务模态课堂

郑瑶菲

(广东药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10)

基于“云服务”的多模态课堂口头报告教学行动研究 *

郑瑶菲

(广东药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10)

基于对“云时代”学习特点以及课堂口头报告多模态化的认识,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SF-MDA)理论的指导下,该文研究尝试设计基于 “云服务”的多模态课堂口头报告教学过程,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多元符号资源进行课堂口头报告,并通过分组录像对比分析、调查访谈等方法检验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训练前后学生课堂口头报告总体成绩有所提高,其中结构、语速、PPT制作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公共“云服务”辅助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协助学生掌握课堂口头报告的“图式结构”、PPT制作、目光注视、互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云服务;口头报告;多模态

课堂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是大学课堂教学中广为使用的互动方式,但在目前的中国高校很少专门开设相关课程训练学生此项技能。在英语教学中,口头报告属于通用学术英语(EGAP)的一个重要语类。通过对日常英语课堂的观察以及与同行教师的沟通,我们发现,虽然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喜欢采用口头报告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但多数教师的课堂实施只是局限在简单的专项作业的形式,如布置学生做报告并作为考试考核内容之一,没有对学生进行口头报告的具体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相关的专题教学研究也是屈指可数。虽然有学者探讨了关于英语口头报告教学实践的研究[1][2],但从多模态的角度对口头报告这个语类进行的教学研究目前还近乎空白。因此,从多模态的角度分析口头报告话语过程并依此而设计的技能训练指导课程非常有现实意义。多模态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科技时代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最新网络技术于具体教学实践当中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云计算环境与外语多模态教学

(一)云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云服务”的计算环境把教育推向了“云时代”,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积极引进到教育事业中,云计算、云教育、云学习、云服务等词汇在教育核心期刊上更是频频出现[3]。云计算环境下的高校教育,主要是指合理有效利用“云服务”辅助学生的学习。云服务是指采用云计算技术的网站为用户提供的不必下载、不必安装、上网即用、操作方便、功能丰富、价格低廉的互联网服务[4]。根据杨滨[5]的分析,这些服务可分为两大类,即“固态云服务”和“常态云服务”。前者是指国内外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协作平台服务,例如:Google Docs、Google Sites、Google Cloud、百度文档、百度空间、Zoho Office等。后者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际沟通平台服务,例如:MSN、Facebook、Twitter、腾讯QQ、电子邮箱、博客、微博、微信、贴吧、移动服务等等。无论是固态“云服务”还是常态“云服务”,其教学辅助的潜力都有待充分发掘,相关的理论科研和教学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而合理利用“云服务”来辅助外语学习的研究更是处在萌芽阶段。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SF-MDA)

“多模态话语”指人类运用各种生命感知渠道、通过各种符号资源和媒介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6][7]。“多模态话语”涉及交际渠道、符号和媒介几个因素:交际渠道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生命体感知渠道;符号是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各种表达意义的手段和资源;媒介指装载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信息的物理介质(纸张、光盘、电脑、音响等)和编码手段(文字、音频、视频等)[8][9]。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新兴的语篇研究方法,不仅分析语言本身的意义,而且扩展到语言与其他符号资源(例如图像、科学中的象征符号、手势、动作,音乐和声音等)结合产生的意义[10]。Halliday[11]的系统功能社会符号学理论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模拟、分析和解释多模态现象的手段,以此为依据进行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被称之为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Systemic Functional-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SF-MDA)[12]。该分析框架涉及面广,较系统化和理论化,是目前较多研究者采用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SF-MDA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符号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据此产生的很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

(三)多模态课堂口头报告

口头报告指学生在课堂上用一种清晰有组织的方式就某一话题或知识点向师生展示他们所搜集到的信息,陈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13]。口头报告能力是一项适合于各个学科的通用学术技能,也是各专业学生日后工作或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动态多模态的话语沟通过程,涉及的模态有言语(包括不同的语音语调所传达的含义)、动作、目光注视、演讲者与听众的互动、PPT演示、音频视频等等。现代外语教学课堂的口头报告是一种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实现信息传递、师生互动交流的活动,调用多模态进行口头陈述目的就是通过多种信息渠道的感官刺激让观众对所传递的意义印象深刻,从而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在课堂报告的教学研究领域,国外的研究集中在评价工具的建设、自我及同伴评价的作用、演讲焦虑的克服、口头报告所涉及的技能等方面。在较少的谈及“怎样教”口头报告的论文中,Luc De Grez等[14]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套发展学生口头报告技能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媒体口头报告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口头报告技能也得到明显提高。这种多媒体教学设计为我们这次的多模态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另外,关于学术报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文献[15][16]也为本研究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二、研究设计

(一)教学对象及背景

本次教学研究的教学对象是广东药学院本科选修课《学术英语》的56名学生。该选修课是我们为了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尝试在本科生中开设的课程。2013年我们在所任教的广东地区几所不同层次的医药类院校进行了一次关于学术英语(EAP)课程需求调查发现:医药专业大学生对有学科特色的学术英语需求较大,而对于“课堂口头报告”这一语类的教学需求尤为明显,5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用英语做口头陈述的技能,但66%的学生认为在英语课程学习中完全没有涉及到口头陈述的教学[17]。我们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类理论的指导下对医药学术英语进行了初步分类和研究[18],在“学术英语”这门选修课中,我们对学生呼声比较高的几种语类进行重点教学,而“课堂口头报告”就是我们重点要发展的教学语类之一。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主要研究目标有三个:(1)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云服务”于多模态课堂口头报告教学过程;(2)探讨如何应用SF-MDA引导学生合理调动多元符号资源进行有效课堂口头报告;(3)检验基于“云服务”的多模态课堂口头报告教学效果。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属于教学行动研究。首先,我们通过教学观察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课堂口头报告教学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相应教学方案并加以验证。具体涉及的研究方法包括教学实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问卷调查等;软件工具包括MMA Video2.0多模态视频分析软件、SPSS13.0统计软件。

(四)教学实验过程

1.建立“课堂报告多模态学习资料库”

实现多模态教学的最基本要素是多模态教学资源,它们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的中心内容。我们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在云端广泛收集多模态的英语口头报告材料,包括图文并茂的纸质教材、国际会议的论文宣讲视频和PPT、名家教授口头报告技能的公开课视频等,材料尽量围绕“医药”这个主题去搜集,例如医药国际会议的演讲、引用医药学术场景、例句等的讲课视频。我们把收集到的材料按模态形式(文本、录音、视频、视听等)分门别类,做好编号和关键词搜索,建立小型的“课堂报告多模态学习资料库”,并放在“百度云管家”并提供访问网址给学生上网下载。

2.学生分组网络自主学习并制作“训练前口头报告视频”

由于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除了每周一次上课时间见面外,学生平时没有经常见面。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利用云端人际沟通平台服务(微信、QQ等)组建起全班的学习群(56人),在大群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组成14个讨论组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和讨论。教师布置学生按小组制作口头报告视频,教师只是设定口头报告的话题(介绍一种疾病或流行病)和时长(5-15分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报告多模态学习资料库”小组共同参与拍摄第一次的视频。学生拍摄好的视频一般会放在网上的讨论群里或云盘共享。我们列出了10个评分标准(结构、内容、互动、语言、语音语调、语速、眼神、手势、面部表情、PPT制作)并制作评分表让每一位同学参与每个小组视频的评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打分情况再综合自己的判断打一个最终的成绩。

3.教师课堂专题讲座和训练

课堂专题讲座(面授)分为规划准备、提纲结构、陈述技巧、评价标准等四个专题(如表1所示)。陈述技巧专题内容比较多分两次课进行,其他专题一次课,每次课约80分钟。教师在“课堂报告多模态学习资料库”的基础上精心准备授课用的多模态PPT及其他演示工具(视频音频等),以身作则演示每一个专题。在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多模态本质的基础上,我们遵循最优化和最简化原则调用各种模态,促使学生高效掌握有关口头报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表1 口头报告专题讲座和训练

4.训练后小组课堂口头报告展示并评分

四次的专题讲座训练后,14个小组在“训练前视频”的基础上通过反复修改和练习,最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每组选派一名同学把课堂展示拍成视频作为“训练后视频”发到云端共享讨论并评分,也供感兴趣的同学参考和进一步提升之用,教师下载后可进行训练前后的评分对比研究。“训练后视频”的评分同样是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参与评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人手一份评分表加上教师讲解,强调并复习了做口头报告要注意的各种因素;其次同伴互相打分的做法也让学生们更有目的性地去聆听别人的展示,从中获取信息,学习别人的长处。

三、讨论

(一)教学实验效果验证

我们收集了14组学生训练前后的演讲视频评分情况,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Wilcoxon秩和双尾检验对比分析训练前后的分数差异。结果表明,训练后学生课堂口头报告总分有明显提高(Z=-3.296,P<0.01),十个分项评分标准前后对比显示,学生口头报告的结构(Z=-3.296,P<0.001)、语速(Z=-3.170,P<0.01)和PPT制作(Z=-3.296,P<0.01)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而其他方面差异不明显。

针对定量分析中发现的学生在语言使用、语音语调、手势语、眼神、面部表情、内容、互动等方面进步不够明显或没有进步的问题,我们对几位学生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做出如下分析:首先,语言使用(包括语音语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国学生写作长期存在作文口语化倾向[19],对书面语的掌握一向是英语学习的短板,更谈不上对学术语言的掌握。在本次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英语水平问题,我们在语言使用方面的训练还仍然较多停留在语法错误与语言的顺畅表达等层面,虽然我们也向学生介绍学术语言、书面语、口语的不同之处并设计初步的练习进行训练,但这种训练还需要走较长的一段路。然而,这也提醒我们:语言始终是人类沟通的主要手段,语言教学长期要坚持抓好的就是语言本身的训练。其次,虽然教师在专题训练中不断提醒学生注意目光注视的切换,眼神的沟通和手势语的适当配合,但是眼神、手势语和面部表情的自如使用与学生对所讲演的材料熟悉度高度相关,许多学生由于过分依赖PPT上面的文本资料“读”讲稿,所以不会有太多的身体语言辅助讲解。身体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本能自发的行为,如果演讲者全身心投入到所演讲的内容当中,身体语言自然也就能充分配合。因此,今后应该从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重视度出发,督促学生熟悉讲稿并多做排练以达到台上的自如展现。有个别学生建议增加手势语的演练时间,下一步的教学可以采取手势语与讲稿内容结合在一起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边讲边做边练。最后,关于演讲内容变化不大,学生对这一分项的打分前后都比较高,在调查反馈中也有大部分同学表示喜欢同学们所提供的信息和内容。而互动是学生们表示有收获的指标,从PPT看来,训练前只有两组设计了互动环节,而训练后有七组设计了互动环节,表明学生对怎样进行互动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在实际课堂演示时学生却没有落实真正的互动,大多数只是设计了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场面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这也是今后训练要加强的方面。

(二)公共“云服务”对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课堂口头报告教学的辅助作用

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是以“网络”为依托的,这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云计算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为多模态教学模式设计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就这次口头报告的教学设计而言,“云服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步骤中(如图1所示),教师的备课、课堂的教学和课外的自主学习互相配合、并协互补,共同促进学生口头报告的有效进行。另外,在“上页表1”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基于“云服务”的网络通讯软件可以服务于口头报告专题训练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每个环节,与教师面授内容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次教学实验的定量分析结果验证了这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调查问卷中,全体学生表达了对这次教学活动的认可和喜爱,特别欣赏教师的辛勤备课与云端网络沟通方面时间的付出。大多数学生喜欢“演示视频反馈”这个环节,觉得这种技巧的介绍和训练非常新颖,用实际例子展示口头报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引起注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及自我提高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指出这个教学设计特别有助于他们掌握课堂口头报告的“图式结构”、PPT制作、目光注视、与观众互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与定量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另外,由于公共“云服务”的辅助作用,师生得以在课外进行充分地沟通并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增进了友谊和合作。

(三)应用SF-MDA帮助学生合理调动多元符号资源进行有效课堂口头报告

课堂口头报告是一个动态多模态教学语类,应用SF-MDA分析框架对课堂口头报告进行语篇分析并改进报告的质量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在“教师课堂专题讲座和训练”(如上页表1所示)前三个专题中,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讲解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课堂口头报告所涉及到的多元符号系统以及各模态对表达意义可能产生的作用,让学生对“多模态”有基本的认识并从本质上了解课堂口头报告的结构、内容、语言使用、视觉辅助工具、演讲技巧等方面因素。在第四个专题的的“演示视频反馈”这一重要教学环节中,我们挑选一组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训练前视频”与教学视频1、4作语篇对比分析,借助MMA Video 2.0软件从图式结构、语言使用、手势语、目光注视等方面进行标注量化分析,向学生演示通过语篇分析发现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帮助学生提出改进口头报告的质量的建议。

图1 基于“云服务”的课堂口头报告教学过程

(1)图式结构。Martin[20]认为,语类是“我们作为特定文化中的成员,所从事的一种阶段性的、有既定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每一种语类通过各自特有的、较为稳定的图式结构,即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阶”(Stages)来逐步实现其社会(文化)目标。相(Phases)是低“阶”一级的局部意义模式结构[21]。“阶”和“相”可作为人们分析和识别不同语篇体裁的手段。我们所选取的教学视频1就是一个典型的学术口头报告语篇体裁,整个语篇可分为3阶11相(如下页表2所示)。而学生视频(视频7)语篇分为2阶7相(如下页表3所示),引入阶时长比例合适,但是缺乏对整个口头报告的概述(Overview);主体阶各个“相”时间分配也基本合理,但是总结阶基本上是没有的。因此,教师建议学生增加概述相和总结阶,其他部分可适当调整时间。开场白部分的自我介绍可以做得更加生动有趣,尽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继续模仿视频2。

表2 教学视频1语篇图式结构

表3 视频7语篇图式结构

(2)语言使用。语言使用是学生口头报告一个比较多问题的方面。从视频7的PPT文字语言来看,学生基本上是找了中文材料然后再逐句翻译成英文的,英文翻译不够规范地道,有较多语法错误。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建议学生上英文网站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学科知识仔细对比甄别之后选取合适的语言。在视频演讲的环节里我们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述语言基本流利,但语调平淡,激情不够,降调使用过频,沉默空白处过多,朗读成份偏多。我们建议学生要努力做到自然讲解,语速可以放慢,增加交互的环节,比如引入环节可以设计提问。

(3)手势语。手势语可分为强调性、描述性、指示性和转换性四种,教学视频4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手势语,同时我们也对这个视频演讲者的手势语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供学生参考。相比之下,学生视频演讲者手势语非常缺乏,只在中间发现两处指示性手势语(时长比例:3.01%),其余都是无手势语的讲解或朗读。建议适当增加一些手势,走动一下也是可以的,一来没那么单调,二来也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观众也可以比较清楚了解所讲内容。

(4)目光注视。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视频演讲者低头看电脑屏幕的时间比例过大(如图3所示),大部分时间都是对着电脑朗读经过准备的讲稿,很少有跟观众的眼神互动而教学视频1的眼神分配就比较合理(如图4所示)。建议学生进一步熟悉讲稿并尽量背诵讲稿以便展示时可以自如配上手势语及眼神互动。

图2 教学视频4手势语使用情况

图3 学生视频演讲者目光注视比例

图4 教学视频1目光注视比例

四、结束语

在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广泛使用的背景下,“多模态话语”已经成为社会交流的主流,在高校外语教育领域,充分利用“云服务”于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教育是多模态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课堂口头报告”这一个多模态的教学语类,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多模态教学模式,希望对外语同行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研究只是一个小范围的教学实验,难以覆盖所有的教学情况,有关课堂口头报告的教学设计也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在多模态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可以从两方面继续深化:一是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多符号资源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二是在本研究中我们只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多模态话语表达的意识,今后的教学可以继续帮助学生深挖各种模态在表达意义方面的作用以期更好提高沟通效率。在教学效果验证方面,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没有对学生语言使用做出比较细致的及物过程分析,也没有利用视频分析软件进行训练前后视频对比定性分析,今后可以朝这两方面继续研究验证多模态课堂口头报告教学的有效性。

[1]杨贝.学生课堂展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国外外语教学,2004,(3):47-49.

[2]辛桐川.医科硕士研究生EAP教学中的行动研究——以课堂presentation教学实践为例[J].外语教学,2013,(6):64-69.

[3]俞建华.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以浙江开放大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130-135.

[4]郭保军,吴琼,赵娜.适合教育应用的云服务集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8):84-86.

[5]杨滨.“云服务”环状体系在高等教育中的构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8):93-95.

[6]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1.

[7]刘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16-119.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9]张立新.基于ELAN的多模态话语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2,(7):54-58.

[10]O’Halloran,K.L.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A].In Hyland,K.and Paltridge,B.(eds).Continuum compan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C].Bloomsbury Companions.London: Continuum,2011.

[1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revised by Matthiessen,C.I.M.)[M].London: Arnold,2004.

[12]Van Leeuwen,T.Speech,Music,Sound[M].London: Macmillan,1999.

[13]Levin,P.& Topping.G.Perfect presentations[M].Berkshire,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6.

[14]De Grez,Luc.,Valcke,Martin & Roozen,Irene.The impact of an innovative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 on the acquisition of oral presentation skills in higher education[J].Computer and Education,2009,(53):112-120

[15]Hood,S.& Forey.G.Introducing a conference paper: Getting interpersonal with your audience [J].Berkshire,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5,(4):291-306.

[16]Ventola,E.,Shalom,C.& Thomson,S.The Language of conferencing[M].Frankfurt: Peter Lang.2002

[17]陈松菁,郑瑶菲,龚长华.医药类院校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及其启示[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2):59-63.

[18]郑瑶菲.基于语域理论的医药学术英语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1-114.

[19]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68-274.

[20]Martin,J.R.Language,register and genre[A].In Christie (ed.).Children Writing: reader[C].Vic: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4,25-30.

[21]Rose,D.Reading to Learn: Accelerating learning and closing the gap[M].Sydney: Reading to Learn,2007.

郑瑶菲: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语言教育 (jenifer421@163.com)。

2014年8月6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A Cloud-service-based Pedagogic Action Research on Multimodal Classroom Presentation

Zheng Yaof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dong Pharmaceutical,Guangzhou Guangdong 51031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modal pedagogic model characteristic of cloud-service-based assistance in the instruction of classroom oral presentation.Building on Systemic-Functional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SF-MDA),the teaching design focuses on guiding students to properly use different semiotic resources to do effective presentation.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design of a multimodal instructional format will enhance oral presentation skills.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ultimodal nature of the design was favoured by all participants and oral presentation skill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schematic structure”,ppt demonstration,rate of speaking after the instruction.Implications for applying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n multimodal instru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re also discussed.

Cloud Computing; 0ral Presentation; Multimodality

G434

A

1006—9860(2014)12—0133—06

*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信息技术专题研究课题“云计算技术辅助的医药院校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2JXN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云服务模态课堂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云服务环境中低碳型教育信息化模式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基于云服务的加密式门禁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