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探析

2014-11-28陈思铭刘长凤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陈思铭,刘长凤

(1.国家开放大学 教务处,北京 100039;2.长春市树勋小学 文字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4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探析

陈思铭1,刘长凤2

(1.国家开放大学 教务处,北京 100039;2.长春市树勋小学 文字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41)

在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策略在面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时,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现阶段有部分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素养,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时有发生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滥用的现象。该文运用应用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其功能特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技术呈现、教学结果评价反馈等关键环节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与之对应的整合应用策略,从而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合理选择、优化组合的实践操作能力,树立正确的“整合观”;最后结合学科课堂实际,从应用位置和应用时机两个维度给出了既能打破单纯依赖信息技术讲授式的学科知识本位思想,又能让信息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策略;整合;功能特点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突飞猛进,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现代化的教育一定要适合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必须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1]。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是传统教育模式和育人理念的现代化,是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化的提升。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教育教学中怎么样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整合观”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中怎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面对这一系列存在的理论问题,我们必须作出深入的应用分析和理论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主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问题融入到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学习、体验、实践以及反思等过程,加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体会,并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活动,强调合作学习以及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反思的能力[3]。希望通过这些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者既能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又能领悟其内涵考虑到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际需要。

2.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突出特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4]。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教育教学应用的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主动创设和营造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相互融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其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等特性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5)支持协作式学习;(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

3.发挥优势、合理运用并提高教学效率

列夫·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勇气和信心,由“苦学”变成“乐学”产生乐学效应,这是开发智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5]。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具有新颖性,多样化和趣味性等特点,信息资源丰富,知识储量大有利于情景的创设;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单独辅导,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6]。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不再是提供信息填鸭式教学,不再是复习旧知识—讲新课—巩固练习—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等陈旧的教学模式。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得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加深印象,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获得知识的潜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体现形式是图片、图像、文字等形式,是最就具直观性和形象性。

二、解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整合观”

1.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避免偏移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评价和教学任务的重要标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目标的设定,呈现丰富文本信息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在这样的教学形式实施时会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目标偏移,教师动辄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展示、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料,干扰了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接触,模糊了学科知识概念和特征[7]。例如语文课的课堂学习中,学习《望庐山瀑布》这篇诗词,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文本身,还要讲诉历史地理、文化艺术、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科学常识等背景资料,这就容易把对文章的语言文字审美变成了饱览山川风光的旅游课,严重偏移了课堂教学目标。要扭转这种问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目标偏移现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种是在选择文本信息时注重延伸面过于宽泛所导致外延信息膨胀干扰主体知识的学习;另一种是提高运用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又能有效进行思维拓展。

2.树立正确“整合观”,克服对信息技术过度的依赖性

虽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已经从感官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并没有网络化虚拟环境那般的丰富、宽广。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呈现主观情节占据学生的大量学习活动,从而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化需求,造成了主观意识缺失的现象,这就需要树立正确、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观”[8]。

(1)树立文本“整合观”。有研究分析证明学生对视觉和听觉的信息最为敏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多媒体形式信息呈现让声、光、色频繁冲击学生的感官,极易让学生停留感官表象上,缺失了对文本知识的认知和深入思考。

(2)树立教学活动“整合观”。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过于注重多媒体的展示效应,偏离了学科教学的主旨。信息技术应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帮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反客为主。

(3)树立情境创设“整合观”。信息技术能很好展示那些语言没办法描述的场景,这在教学情境创设环节中至关重要。但其也有局限性,如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主体需要语言的洋溢顿挫中去传情达意,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和体会意境。如果这时单纯依赖技术,就无法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真实提擦和感悟。

3.正确认识学习者、教师与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一地教、学生盲目地学的那种机械式知识叠加和流水线式的单向活动,改革至今已经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但通过观摩学校课堂中还是不难发现,教师主导、传统式的教授观念还是存在。虽然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这双“新鞋”,但施行在让学生被动地听授课的“老路”上。在一节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讲《健康兴趣的培养》一课时,为了突出其教学上的别具匠心,课前就让学生准备了展示自己兴趣、爱好的图片和影像,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知的过程,可这种安排是否存在人为预先设置嫌疑,是否出现教师只关注自身的目标设置、操控教学信息而忽略了学生应为主体的现象,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渠道,明确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应用策略,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与特性服务于教学目标、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从而解决各种各样的实践性问题。其具体的设计特性要素如下图所示。

基于课堂的信息技术应用特性图

目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进行整合应用。但受制于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学习环境难以做到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去,无法实现人机交互、合作探究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9]。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策略应用中从不同维度进行设计,以达到信息技术整合与教学紧密联系、有效“叠加”。本文借鉴上述研究成果,运用实验研究方法从学科课堂中的“位置”和“时间”两个维度入手,建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并通过两节示范课来展示实际教学效果。

1.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中的位置应用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时,我们应当明确学生是主体,技术是辅助的思想。不管信息技术如何的好用、好看、好学等优势特性,但在学科课堂中,让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教学环节中,把握住位置避免本末倒置,既能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了全面掌握和理解,又不喧宾夺主、淡化课堂上的学科特色。

有一堂小学地理自然课,授课教师就很好地理顺整合了各种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帮助。这堂课主要介绍的是鸟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教师制作的课件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1)背景阅读。从森林着眼,牵引到鸟的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2)音像资料。教学时教师出示一组思考题,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思考题,确定研究目标,然后通过课件进入音像资料部分,自由选择图片、动画、录像等内容观察鸟的生活,归纳出鸟的生活习性。(3)拓展性阅读。这里是鸟类生活的资料库,一个全新的从国际互联网上下载的多媒体世界,鸟类的趣闻轶事,无所不有,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资料库中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安排和设计,既体现了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作用,又突出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堪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时机应用

新课改中提倡的是:使用信息技术去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让学科课堂更加的精彩,培养我们的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变得更优秀。因此,一定要掌握好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10]。

以小学语文课本《观钱塘江大潮》一课的教学中,恰逢农历八月十八左右,北方的学生没有机会去现场观看潮水的起落和成因,但是在网上将有当时大潮的实况录像,并且对大潮成因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在讲授《观钱塘江大潮》这一课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子白板上的宏伟画面,观察海水形成海潮的过程,学生表现极大地兴趣和热情,立刻兴奋起来,主动查阅相关网页了解大潮的成因和大潮的历史渊源,在观潮的过程中把课文的内容与看到的大潮的情景相结合,学生就能完全掌握课文内容,印象及为深刻。在讲读课文时就不必讲解成因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查找关于涨潮的有关知识,教师做简单地指导,再放一段大潮来临时的精彩录像,学生又一次激动不已。理解课文时学生自动说出课文的内容和对课文的理解,在头脑中反映出大潮的壮观景象,这时学生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情绪,用强烈要求读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激动情感,学生读的如痴如醉,语句中的“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壮观景象仿佛就在同学们面前。在这一过程中适时将学生带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中。

四、总结和展望

通过上述的例证研究不难得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系统的信息技术素养、树立正确的“整合观”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策略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多角度、多思维去研究:从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提高学科教师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技术因素,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师生关系调整入手,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切不可充当唯一的信息源;从设计教学内容入手,踏踏实实,不走过场、不走形式,不能只沉溺于方式方法的创新而忽视知识的传授。总之,科学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教学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多感官解释信息,多途径解决问题,把不易接受的知识点,变静态为动态,变难学为易学,完成信息向知识的转化,知识向智慧转化,助其适应在日后信息社会中更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1]刘延东.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12年9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教育,2012-09-0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3).

[3]教基[2003]02号文件,“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草)”[Z].

[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DB/OL].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20330/t20120330_760479.shtml,2014-01-17.

[5]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Connecting Curriculum and Technology[M].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1.

[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1-26.

[7]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9-57.

[8]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李松,张进宝,徐琤.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68-72.

[10]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57-61.

陈思铭: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心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环境、课程与教学论(chensm@crtvu.edu.cn)。

刘长凤: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107257152@qq.com)。

2014年9月23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An Applied Research of Pedagogical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 Siming1,Liu Zhangfeng2
(1.Dean’s Office,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39; 2.Staff Room,the Shuxun Elementary School,Changchun Jilin 130041)

Pedagogical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aiming a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effectively,and the means of strategic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ppear to be diversified,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sessions.However,for lack of specialized training,some teachers have always misu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regarding practical situation in subject pedagogy.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case study of issues concerning pedagogical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xplore the role of its functional features play in setting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technically presenting learning content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result,and examin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accordingly,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eachers’abilities to select,optimize and to integrate reasonab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cultivating appropriate integration perspective.Based on classroom practices,we finally try to provid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both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oriented teaching method,and promoting students’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study under inform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 Pedagogy; Application Strategy; Integration; Functional Features

G434

A

1006—9860(2014)12—0113—04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