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MOOC平台的高校课程联盟运行机制及实施策略 *

2014-11-28马金钟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学课程教学

马金钟

(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依托MOOC平台的高校课程联盟运行机制及实施策略 *

马金钟

(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网络学习现象。随着国内外MOOC平台的发展、优质资源共享理念的增强,高校课程联盟的呼声和实践也逐渐升温。该文从专业课程教学的视角着力探讨了跨地域跨学校的高校课程联盟的产生与发展、建立课程联盟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高校联盟体系进行了结构性设计,提出了高校课程联盟的运行机制及发展策略,即树立开门办学理念,创建课程共建共享合作空间;引进市场机制,不断开拓和完善课程市场;建立课程契约框架,实现义务与权利对接。该文旨在为提高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课程(非通识类)的教学质量提供发展思路。

MOOC平台;课程联盟;课程市场;运行机制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在全球的推广热潮,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正在突破悠久的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正在尝试推倒厚重的高校院墙,形成新一代的跨学校跨区域的课程共同体—课程联盟。

一、 课程联盟的产生及其发展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联盟是一个由两个以上自然人、公司、组织或政府(或任何以上之组合)以参与共同活动或以达成共同成果而共享彼此资源为目标所组成的专业团体[1]。课程联盟则可以理解为以课程为纽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课教师或教学团体结成的专业团体。“课程联盟”一词可以追溯到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展的开放课件计划,本着“知识公益,免费共享”的理念得到很多大学的认同,并积极响应。2002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开放课件扩展到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并提出开放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向教育者、学生、自学者提供的,基于非商业用途,可被自由免费查阅、参考或应用的各种教育类资源。”并于2005年成立了开放课件联盟(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OCWC)[2],这可以认为是课程联盟的雏形。这一机构不断发展迄今有近200多个大学会员,还有一些合作的资源共享联盟,如西班牙语高校开放课程联盟(OCW-University)、非洲网络大学(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AVU),日本开放课件联盟(JOCW)、韩国开放课程联盟(Korea OCW Consortium)以及中国开放课件联盟(CORE)等,每个联盟都吸引了许多院校数百门课程。如西班牙语高校开放课程联盟(OCW-University)已经有23个国家的111所大学开放了1407门课程,这些大学主要来自欧洲和拉丁美洲讲西班牙语的国家[3]。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随着MOOC大潮席卷全球,高校的课程联盟呈现出星火燎原的趋势。2013年10月,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首批985学校(C9联盟)校长与美国大学联盟(AAU)、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o8)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合肥宣言》,其核心是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协议,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与世界的高等教育建立合作与发展的关系[4]。此前,美国也有八所大学组成的常春藤大学联盟,澳大利亚的G8联盟,国内也在2009年10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国内名校结盟,称作C9联盟,还有以同济大学为首的卓越联盟、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联盟等等十几个校际联盟组织,但这些还没有形成实质性的课程联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联盟应该认为是2012年4月,由上海市教委发起、上海三十多所高校以 “上海高校课程中心”(http://www.ucc.sh.edu.cn) 平台为依托建立了课程联盟,其服务对象是上海高校联盟的在校大学生,2013年3月陆续开课,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教授介绍说,第一学期运行有2400多个学生在7门课上进行了学习,而现在第二学期的课程量翻了一倍,达到14门,选课人数将近三千人[5]。这是我国首例以课程教学为目标的联盟组织。此后,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于2013年4月在重庆大学正式成立,该联盟由重庆大学发起,首批联盟成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29所高校。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有助于解决各高校校内选课不足的问题,借助跨学校、跨区域、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教学,培养更多专业能力和创造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6]。2013年 7 月,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等 C9 高校及部分 “985”高校将建立若干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实现在线优质课程共享,率先尝试中国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率先探索和实施 “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2013 年 8 月,海峡两岸 5 所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推出“在线学习联合体”,作为五校开放课程的学习平台,向华文学习者提供免费的课程学习机会[7]。由此,我国高校拉开了课程联盟的序幕。

二、建立课程联盟的意义

联盟就是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课程联盟则可以进一步地理解为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更多地培养优秀人才而由不同院校不同地域的教师个人或教师团体组成的接受一定条款约束的组织机构,该机构以开放的网络平台为依托,共同开发和利用同一教学资源。这种课程联盟体现了多方面的意义。

1.促进教育公平。由于地域的不同、由于部属或省属的差异以及其他原因使得高校的发展水平包括教学与科学研究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就人为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人才的培养乃至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都形成了巨大落差。从人均占有教育经费的角度看,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相差有二倍之多;从师资角度看,实力强的高校专业拥有众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实力差的院校专业里副教授可能都屈指可数。而对于实验条件、科研经费就是更加不可同日而语,迄今有的院校还没有使用过任何一种网络教学平台。

课程联盟可以让学生共享最优秀的师资、最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及更加良好的交流环境,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改进学生学习体验,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与能力建构水平。教学方式的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倡导的话题和行为,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到利用大屏幕投影、视频展台、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教学,教学方式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始终没能走出小小的教室,没能突破厚重的院墙,知识的更新过于滞后,学生的学习仍然更多地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厌学逃课现象、大学生就业回炉现象(本科毕业后又回到职业教育机构培训)等等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充分体现,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课程联盟可以让学生扩大视野、与更广大的学生交流、接受优质师资的指导,学习方式灵活,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幅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加强,学习效果会得到很大改进。据智慧树网教学运行总监王健在8月19日大连召开的2014春夏学期联盟教学会议上展示的数据显示,2014春夏学期,共享课程运行课程24门,59所学校参与选课,选课学生数达16465人,修读平均合格率达94.0%,平均优秀率达31%;平均在线完成率达92%;平均见面课出勤率达86%;“觉得课程学习比较有价值”选项中,回答非常满意和满意达92.7%;“不后悔学习并愿意推荐给同学”选项中,回答非常愿意和愿意达90.6%[8]。也就是说,基于同一平台的课程联盟发布的课程教学具有更大的趣味性和价值。

三、高校课程联盟体系的设计及其发展策略

高校课程联盟是由多个跨学校甚至是跨地域组成的课程教学联合体,从系统论角度看,高校课程联盟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而组成的各高校成员则可以看作是系统的组成要素。系统论的一个典型论断就是一个具有结构良好的系统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那么对于高校课程联盟这个系统怎样的结构才是良好的,怎样的结构才能发挥更好的效能呢?

(一)高校课程联盟的结构体系

高校课程联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它以某一MOOC平台为中心,以各学科课程的开发、运营、应用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如图所示。

高校课程联盟结构体系图

在这一结构中,MOOC平台课程是这一结构的核心,各高校的课程教学团队与课程开发团队是这一结构的执行主体,高校学生是这一结构的功能终端,课程开发制作公司会配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的院校完成课程开发建设任务,平台运营公司负责MOOC平台的技术维护及更新。现代社会很多行业都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倡导多方面的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一个教师、一个学校的能力是有限的,内涵发展不是一味挖掘自身潜力,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积极与其他教师、其他学校合作,进而整合更优质的资源,形成强大的联盟,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才能树立自己的大学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

(二)课程联盟的建设目标

建立课程联盟,目的就是瞄准国际国内前沿,集聚高校师资的合力,打破围墙式关门办学的形式,打造优质学习资源,实现开放共享,让每一个学生享用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采用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建构新知识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联盟的运行机制与发展策略

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团体得以发展的必要保障。作为由不同高校组成的以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的课程联盟,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从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和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发展与运行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我们也结合高校联盟的结构体系探索课程联盟的运行与发展机制。

1.树立开门办学理念,创建课程共建共享合作空间。长久以来,大学办学都是各自为政,而且有不少大学不顾自己的师资和其他办学条件,一味追求大而全,专科升本科,学院扩展为综合性大学,目前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大学的一些本科专业仅有七、八名教师,要支撑一个二十多门必修课三十多门选修课的专业是何等的勇气 ,恐怕其中苦楚只有任课教师自己最清楚,这样的教学质量恐怕很难有办法保证。仅就《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这门专业课程而言,近十几年来,在吉林省范围内的十余所高校中已经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所选教材版本不一,实验条件优劣不齐,主讲教师也是良莠有别。其中该课程在东北师大是校精品课程,在延边大学是校优秀课程,而在其它院校都只是一般课程。为此,我们对吉林省其中的四所高校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做了一份抽样调查,主要针对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资历,二是实验条件,三是所选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源,四是期末作品独立完成情况,有无参赛作品获奖。调查结果表明,部属院校师资雄厚,实验条件优越,教学资源丰富,学生作品在全国获奖人数较多,而省属院校整体上很差,实践机会极少,全国赛事获奖人数寥寥无几。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环境的改变,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尤其是课程联盟实体的出现,为办学力量不足的院校专业送来了喜讯,学生也因为可以进入高水平大学教授的课程而兴致十足。所以,转变大学办学理念,包括普通的任课教师,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跨校合作教学的意识,积极开展课程的共建与共享。尤其是大学的主管部门领导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大学办学不应再是以前的关门办学,而是应该开放自己的优质课程,也敞开胸襟接纳其他院校的优质课程,与其他院校缔结不同形式的课程联盟。只有资源共同打造,师资共谋发展,教学资源水平才会有显著提升,才会让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成为时代发展的受益者。

2.引进市场机制,不断开拓和完善课程市场。学校是事业单位,是政府拨款单位,课程的优与劣似乎并没有影响学校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与管理者并非少数。这是计划经济给中国公立院校留下的最典型的消极与懈怠的顽疾,然而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不期而至,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只有计划经济,也应该融入市场经济的元素,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优质的商品,劣质产品自然要淘汰出局,生产者只有提供优质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市场。作为课程联盟的各成员是本着自愿的原则结成的非法人组织,联盟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成员自身的不足而采取合力打造课程。在课程联盟中所谈到的课程市场其实包含这样两个方面,即课程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于课程生产质量方面除了考虑到各高校课程开发团队及课程开发制作公司的合力之外,还要顾及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人力市场中谈到的激励机制。要投入必要的资金,以确保课程开发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在国外课程的开发有政府的支持也有基金会的支持,在我国通常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支持的力度对课程质量是有正相关的影响的。对于课程的服务质量这一课程流通领域,可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平台运营商的资质,他们应该可以利用技术优势,无障碍完成与学习者的沟通,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本土化的带有MOOC功能的平台已经有几个具备了相当规模,课程联盟总会选择资质好技术实力强的平台;二是参与教学指导的教学团队,如果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没有指导能力,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样的院校也最终将从课程联盟中失去位置。这也可以认为是商品市场中的优胜劣汰。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学将不再是孤立关门办学,而是成为某一课程联盟中的一员,或者是某些专业课程联盟的成员,课程市场正在将大学重新组织。

3.建立课程契约框架,实现义务与权利对接

课程联盟建立之初,各成员单位都会自愿签订一些条款作为加入联盟的条件,同时联盟也会给成员单位一些优惠的措施确保其获得相应的利益,这一契约也将包括合作宗旨、合作方式、人才培养规格等。成员应该根据约定积极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按照联盟的教学方式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相应的该成员也将获得来自联盟平台的和来自其他成员的支持与服务。前几年也曾有人倡导和进行校际合作,但多因投入资源的不均衡和获取利益的不公平导致了合作不了了之。所以,加强契约成员的有效管理,实现义务与权力的有效对接,联盟才能长期稳定发展。当然,联盟也会不断吸收符合约定的成员加入,也会让不符合约定的成员退出,这种开放性的动态管理会促进联盟健康有序发展。

4.教学团队沟通顺畅,保持课程内容动态更新

教学团队成员要经常保持信息沟通,每个月至少有一次集体交流时间,每学年要进行全面总结,尤其是针对课程内容要根据社会科学发展、技术发展以及人才需求动向及时动态更新,确保学习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

5.分析平台大数据,实现因材施教

MOOC平台后台汇集了学习者学习状况的大量数据,包括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习难点、兴趣点等,教学团队成员要及时分析相关数据,针对群体性的、个体性的学习问题给予关注,尤其是学习者个体方面的差异,指导教师要根据大数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对个体加强引导和指导,帮助学习者个体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求解问题的能力、获得有效的学习方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不同程度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乐趣和能力。

四、结束语

走出教育低水平、低效率运行的泥沼,以开放的思想、理念,设计新型学习方式下教学的新方法、新思维,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以MOOC平台为依托,以建立或加入高校课程联盟为着眼点,本着共同生存、共同发展、让学生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办学理念,积极争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与其他教师其他院校精诚合作建设资源、利用资源,我们的高等教育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1]维基百科[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4-08-20.

[2]Matthew L.Smith,Katherine M.A,Reilly.Open Development Networked Innov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M].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2013.12.

[3]杨进中,张剑平.国外开放课程平台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80-87.

[4]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合肥宣言[EB/OL].http://www.edu.cn/gao_jiao_new,2013-10-03.

[5]管会生,高青松,张明洁.MOOC浪潮下的高校课程联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1):44-52.

[6]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539670.htm?fr=aladdin,2014-07-03

[7]余建波.中文 MOOC 如何做大[J].中国教育网络,2013,(9):23 -25.

[8]王健.2014智慧树春夏学期教学运行工作[EB/OL].http://www.zhihuishu.com/ableucc/act/MeetingProject20140819.jsp,2014-08-19.

马金钟: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1098584882@qq.com)。

2014年9月10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The Mechanism and Strategy for the Allied Courses in Colleges Relying on the Current MOOC Platform

Ma Jinzhong
(Normal College ,Yanbian University,Yanji Jilin 133000)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is a kind of learning phenomenon having just emerged in recent years.Now more people hope to establish the courses alliance among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urses alliance,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courses,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makes a structural design to the university alliance system,and put forwar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that is setting up the concept of open education,creating courses sharing and cooperation space; bring in market mechanism,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 market;establishing curriculum framework of contract for the connection of obligation and rights.

MOOC Platform; Courses Alliance; Course 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

G434

A

1006—9860(2014)12—0081—04

* 本文获得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校课程联盟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H14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大学课程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