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省级统考为抓手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2014-11-28龚花兰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素质大学院校

龚花兰

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张家港 215600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也必然越来越明确。

1 信息技术教育范畴

1.1 信息技术教育的涵义

信息技术教育[1]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前者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后者则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由此可知,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1.2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1]。理论领域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学科,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又具有课程教学论的一些特征,具体包括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原理、命题、模式、方法论等研究内容。实践领域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教学活动,一种工作实践,一项教育现代化事业,具体包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建设、课程教材的设计开发、师资培训、教学中各种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学习指导、评价与管理等。

1.3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2]。这里,“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为此,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各种传统的与现代的信息工具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

2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2.1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

依据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公共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2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内容

依据信息技术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如下两部分[3]: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1)理论(知识)部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内容知识覆盖面广,如图1所示。使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数字媒体中100~200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方法)和知识。

图1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内容

(2)实践(知识)部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教程,主要通过导学软件和自学的方式,完成7~9个单元的大约20个实验,使学生掌握Windows,电子邮件,IE,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软件的功能与操作。

2.3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网络、软件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实现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已定为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省级统考课程,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水平。

3 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途径

3.1 省级统考中信息技术知识各部分占比[4]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因为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还没毕业就可能已经过时,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创新。为检验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省级统考中信息技术知识覆盖面也非常广,各部分知识占比见表1。

表1

3.2 提高省级统考通过率的措施

通过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目前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而本课程又是一门省级统考课程,在《学生手册》中有明确规定:学生必须通过该课程的统考,否则不能毕业。因而,探讨提高学生省统考通过率的相关策略,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有效手段。

3.2.1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图2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参考图

从事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首先要进行课程教学分析,并且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兼顾到“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拟订出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然后在教学分析的基础上,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最后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分析教学效果,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方案,最终实现有效教学。如图2为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参考图[5]。

3.2.2 采用“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交互控制策略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授课,成为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作为一种媒介其控制权主要集中在教师手中。“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具有常用功能:教学功能,教学管理功能,维护功能,频道设置功能等,能方便有效地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架起桥梁,实现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有效交互控制策略[6],从而使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高效而有序进行。

3.2.3 完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建设[7],实现高职公共课程资源交互共享策略

为完善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组教师设计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导学软件。运用导学软件营造情景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独立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组教师不断建构高职公共课程大学信息技术交互学习资源,跟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跟踪过程中,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实训课题作品进行对比评价。在评价时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严格一些,使其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之处;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多些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感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3.2.4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实训题库和上机测试评分软件训练策略

为保证既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实施,改善目前教学课时紧、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课题组教师还充分利用自己开发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测试评分软件,该软件方便安装和使用。上机测试评分软件以省级统考题型方式研发,近20套题涵盖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所有内容。在限定时间内,学生每做完一套题,软件自动评分。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和巩固信息技术知识,熟悉信息技术操作技能[8]。

3.2.5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省级统考考前急训策略

为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省级考试,课程组教师克服种种困难,放弃大量的休息时间,不计报酬,组织学生参加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省级统考之前急训。教师集体讨论、精心备课,研究培训方案,设计急训学习流程,并根据自身经验整理考试要点、常见题型等复习资料。急训期间,学校中心机房每天免费开放两个小机房供学生自主练习等级考试内容,有问题随时反映给课题组教师。课题组成员分任务、分章节,帮助学生突破一个个知识点。个别学生操作技能差,教师手把手地教,坚决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3.3 提高信息技术省级统考通过率的效果

通过采用提高省级统考通过率相关教学策略,我校近5年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省考成绩统计见表2。提高省级统考通过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了成功、收获了信心,潜移默化中也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提高,以适应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成为真正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9]。

表2

4 结束语

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质,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拓展,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1]http://baike.baidu.com/view/573096.htm.

[2]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21世纪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7-10,63.

[3]张福炎,孙志挥.《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一级) 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要求(试用)及使用说明.

[5]张书义.网络课程交互模式与控制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6):144-145.

[6]龚花兰.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学习,2010(5):72-73,74.

[7]龚花兰.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网络教学的相互促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3):59-60,62.

[8]龚花兰.网络环境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交互控制策略[J].电脑学习,2009(4):88-90,91.

[9] 张福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应用的研究——高职院校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42-45.

猜你喜欢

素质大学院校
“留白”是个大学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