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4-11-26王红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新课改教材

王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数学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其教学方式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数学的改革,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和障碍,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人才,加强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的高中数学教育体系.

一、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数学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同时数学不仅是一门高考夺分科目,也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几千年的文化一直在进步.数学具有极高的应用性,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提升.新课改中的集合、初等函数、不等式、数列等内容都是在基础的知识理论上进行学习的,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明显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在何种教学形势下都是毋庸置疑的,新课改以后,大纲要求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作用放小,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很多教师在讲课时提出多种解题办法,注重多样性而忽略科学性,往往不能给学生最合理的正确的方向,扰乱学生的思维.其次,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不履行教师的职责,没有明确的指导,学生面对改革以后的新内容,很难自主学习,更难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

2.教材不够合理

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材,增加了的一些内容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中部分知识的编排顺序不够合理,数学教材内容中有增有删,造成了很多知识衔接得不是很好,学习的顺序不合理.还有,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的高中数学开始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使数学本身具有的价值难以体现.与此同时,教材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产生裂痕,难以进行系统的学习.在高中数学教材的设计中不乏习题和教材内容不协调的问题,很多内容缺乏合理性.

3.初中到高中的衔接不到位

很多学生反映,在刚刚升入高中时,会觉得数学学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感觉跨度较大,问题研究较深,难以理解.这种巨大的跳跃,使得学生难以适应,严重打击学生自信心,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恶之感.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初高中的变化,难以建立健全的数学思维,对高中数学的理解不到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达不到教学要求.

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对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应顺应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观念,探究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和其他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深化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水平.第二,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维,探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明确学生的知识水平,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2.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引入例子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引例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索,便于学生理解,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才能在提问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使问题具有价值.比如在讲授“正整数的指数函数”内容是,先提出问题:“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再对折,20次对折后,试问如何计算这叠纸的厚度?”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和谈论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意义,让学生在理解指数函数时较轻松,在无形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学资源

新课改以后,新教材内容有很多的值得开发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基础知识深处的数学原理,首先依据教材,深入浅出,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慢慢深入探究,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思维,在训练中提高数学能力.当然,在深入理解数学内容的同时,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融合教材,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在学习不等式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反证法进行解题,探究题目深意,开发学生的反证思维.

例如,设f(x)=x2+ax+b,求证|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这道问题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反证法,进行解题.

证明:假设|f(1)|<12、|f(2)|<12、|f(3)|<12,

则有-12<1+a+b<12,

-12<4+2a+b<12,

-12<9+3a<12, 于是有-32

-92<2a+b<-72,

-192<3a+b<-172.

由前两式,得:-4

由后两式,得: -6

这两式显然互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原命题正确.

在教学中利用例题中的反证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四、结束语

想要提高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给学生正确的学习导向,加强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有效地问题情境.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使高中的数学学习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数学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其教学方式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数学的改革,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和障碍,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人才,加强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的高中数学教育体系.

一、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数学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同时数学不仅是一门高考夺分科目,也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几千年的文化一直在进步.数学具有极高的应用性,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提升.新课改中的集合、初等函数、不等式、数列等内容都是在基础的知识理论上进行学习的,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明显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在何种教学形势下都是毋庸置疑的,新课改以后,大纲要求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作用放小,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很多教师在讲课时提出多种解题办法,注重多样性而忽略科学性,往往不能给学生最合理的正确的方向,扰乱学生的思维.其次,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不履行教师的职责,没有明确的指导,学生面对改革以后的新内容,很难自主学习,更难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

2.教材不够合理

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材,增加了的一些内容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中部分知识的编排顺序不够合理,数学教材内容中有增有删,造成了很多知识衔接得不是很好,学习的顺序不合理.还有,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的高中数学开始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使数学本身具有的价值难以体现.与此同时,教材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产生裂痕,难以进行系统的学习.在高中数学教材的设计中不乏习题和教材内容不协调的问题,很多内容缺乏合理性.

3.初中到高中的衔接不到位

很多学生反映,在刚刚升入高中时,会觉得数学学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感觉跨度较大,问题研究较深,难以理解.这种巨大的跳跃,使得学生难以适应,严重打击学生自信心,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恶之感.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初高中的变化,难以建立健全的数学思维,对高中数学的理解不到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达不到教学要求.

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对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应顺应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观念,探究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和其他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深化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水平.第二,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维,探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明确学生的知识水平,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2.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引入例子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引例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索,便于学生理解,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才能在提问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使问题具有价值.比如在讲授“正整数的指数函数”内容是,先提出问题:“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再对折,20次对折后,试问如何计算这叠纸的厚度?”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和谈论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意义,让学生在理解指数函数时较轻松,在无形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学资源

新课改以后,新教材内容有很多的值得开发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基础知识深处的数学原理,首先依据教材,深入浅出,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慢慢深入探究,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思维,在训练中提高数学能力.当然,在深入理解数学内容的同时,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融合教材,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在学习不等式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反证法进行解题,探究题目深意,开发学生的反证思维.

例如,设f(x)=x2+ax+b,求证|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这道问题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反证法,进行解题.

证明:假设|f(1)|<12、|f(2)|<12、|f(3)|<12,

则有-12<1+a+b<12,

-12<4+2a+b<12,

-12<9+3a<12, 于是有-32

-92<2a+b<-72,

-192<3a+b<-172.

由前两式,得:-4

由后两式,得: -6

这两式显然互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原命题正确.

在教学中利用例题中的反证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四、结束语

想要提高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给学生正确的学习导向,加强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有效地问题情境.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使高中的数学学习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数学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其教学方式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数学的改革,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和障碍,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人才,加强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的高中数学教育体系.

一、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数学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同时数学不仅是一门高考夺分科目,也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几千年的文化一直在进步.数学具有极高的应用性,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提升.新课改中的集合、初等函数、不等式、数列等内容都是在基础的知识理论上进行学习的,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明显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在何种教学形势下都是毋庸置疑的,新课改以后,大纲要求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作用放小,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很多教师在讲课时提出多种解题办法,注重多样性而忽略科学性,往往不能给学生最合理的正确的方向,扰乱学生的思维.其次,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不履行教师的职责,没有明确的指导,学生面对改革以后的新内容,很难自主学习,更难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

2.教材不够合理

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材,增加了的一些内容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中部分知识的编排顺序不够合理,数学教材内容中有增有删,造成了很多知识衔接得不是很好,学习的顺序不合理.还有,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的高中数学开始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使数学本身具有的价值难以体现.与此同时,教材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产生裂痕,难以进行系统的学习.在高中数学教材的设计中不乏习题和教材内容不协调的问题,很多内容缺乏合理性.

3.初中到高中的衔接不到位

很多学生反映,在刚刚升入高中时,会觉得数学学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感觉跨度较大,问题研究较深,难以理解.这种巨大的跳跃,使得学生难以适应,严重打击学生自信心,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恶之感.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初高中的变化,难以建立健全的数学思维,对高中数学的理解不到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达不到教学要求.

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对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应顺应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观念,探究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和其他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深化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水平.第二,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维,探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明确学生的知识水平,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2.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引入例子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引例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索,便于学生理解,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才能在提问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使问题具有价值.比如在讲授“正整数的指数函数”内容是,先提出问题:“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再对折,20次对折后,试问如何计算这叠纸的厚度?”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和谈论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意义,让学生在理解指数函数时较轻松,在无形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学资源

新课改以后,新教材内容有很多的值得开发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基础知识深处的数学原理,首先依据教材,深入浅出,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慢慢深入探究,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思维,在训练中提高数学能力.当然,在深入理解数学内容的同时,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融合教材,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在学习不等式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反证法进行解题,探究题目深意,开发学生的反证思维.

例如,设f(x)=x2+ax+b,求证|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这道问题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反证法,进行解题.

证明:假设|f(1)|<12、|f(2)|<12、|f(3)|<12,

则有-12<1+a+b<12,

-12<4+2a+b<12,

-12<9+3a<12, 于是有-32

-92<2a+b<-72,

-192<3a+b<-172.

由前两式,得:-4

由后两式,得: -6

这两式显然互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原命题正确.

在教学中利用例题中的反证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四、结束语

想要提高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给学生正确的学习导向,加强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有效地问题情境.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使高中的数学学习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新课改教材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教材精读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