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义工:爱洒人间处处晴

2014-11-25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4年28期
关键词:美发店遵义市义工

姚源清

遵义义工以其服务社会、传递爱心的志愿理念,弘扬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他们的善行,让城市更美,让生活更好。

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着蓝衣,出没在遵义的各个社区街道;他们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给这座城市带来温暖;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却有着共同的梦想,他们的名字叫做:遵义义工。

2014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赴遵义考察调研,首站便选择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并对其“遵道兴义”的大爱善行给予了高度赞赏。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短短三年间,遵义义工的队伍从最初的40多人增长到6000余人,以其服务社会、传递爱心的志愿理念,成为这座城市最美丽的名片。

故事一:“爱心叔叔”卓先顺

“谢谢您,卓叔叔!是您的资助让我改变了命运。”

9月18日,卓先顺的手机收到一条彩信,发信人叫胡立涛,原遵义二中学生,现在某部队当兵服役。“如果不是这条信息,我都记不起来他是谁了。”看着照片里胡立涛一身军装,精神抖擞,卓先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对于许多遵义人来说,卓先顺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贵州省第三届道德模范奖”、“全国十大杰出红十字优秀志愿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各种荣誉和成就,记录着这位志愿者的公益经历。

从1988年起,卓先顺就走上了公益之路,在长达20多年的志愿服务生涯中,他匿名向社会和个人捐款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0余人。

“看着需要帮助的人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我就坐不住。”卓先顺这样阐释自己从事志愿服务的初衷。也许是少时的坎坷和受助经历让他刻骨铭心,2009年,卓先顺辞去遵义烟厂中层干部职务,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全职志愿者”。不过,多年的志愿服务经验告诉他,仅凭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在卓先顺的努力下,2011年6月18日,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挂牌成立,成为全省第一家在政府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义工(志愿者)组织。

义工协会的成立让卓先顺信心倍增。除了帮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卓先顺还把焦点放在帮助“问题青少年”上。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今年4月,义工协会与遵义市红花岗区司法局共同签订《社区矫正项目合作协议书》,把社区矫正纳入了义工协会的工作范畴。

“没有卓叔叔,没有这一年的志愿服务,我不可能有这么快的改变。”现年21岁的张勇(化名)是一名社区矫正人员,2010年1月因持刀抢劫罪入狱,考虑到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张勇于2013年6月25日被都匀监狱裁定假释,并在老义工王斌的推荐下来到义工协会“找到啦”失物招领站。

“刚开始很担心别人接受不了自己,幸好卓叔叔一直耐心地引导我、鼓励我,给予我许多情感上的关怀,让我觉得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如今的张勇工作勤恳、表现突出,9月正式进入义工协会上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遵义义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卓先顺表示,做义工,不仅要让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及时帮助,还要让自己在奉献的同时自我提升,从而更有尊严地帮助他人。

故事二:“美心”理发师冉小雄

冉小雄很忙。

作为贵州参加国际美容美发东亚论坛交流会的唯一代表,9月15日,他刚从日本飞回来,紧接着又参加了2014年“寻找最美遵义人”电视主题晚会。

冉小雄说,为期10天的日本之行,让自己对美发与志愿服务如何密切结合的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还表示,目前筹备的虎后山社区“小熊美发爱心连锁店”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月底就能开张。

这并不是冉小雄的第一家爱心连锁美发店。他从1992年开始经营美发店,20年间,其美发店已经扩大发展为15家连锁店,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2013年,冉小雄创办了第一家“小熊美发爱心连锁店”,义务为社区孤寡老人、贫困人群以及残疾人等群体理发。

“我希望用最好的手艺,让每个进店的人既能美发,又能‘美心,带着幸福的心情过好每一天。”爱心美发店每天都有二十几位顾客,这让冉小雄无比高兴。

当年只有15岁的冉小雄来到遵义流浪乞讨时,正是因为一位好心人的收留才改变了命运,“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哪能知道幸福的珍贵”。多年来,正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冉小雄连续资助周边的困难群体,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农民工……据不完全统计,冉小雄为社会捐资累计15万余元。除自己慷慨解囊外,他还积极牵线搭桥,号召身边的朋友投身公益。

“冉老板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人。”在理发店员工周万友看来,在跳槽率极高的理发行业,“小熊美发店”至今依然能够把员工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有的甚至一干就是十多年,这和冉小雄的人品不无相关。

为了让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冉小雄发动美发店员工组建遵义市小熊美发志愿服务队,并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加入“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自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他先后多次带领志愿者们上门服务,到市养老院、精神病康复中心、孤儿院等机构义务理发、捐款捐物。

谈及未来,冉小雄说,他想开更多的爱心连锁店,方便更多的困难群体,从而把爱心覆盖到每个社区,传递给每个人。

故事三:“追梦人”孟滢

也许,对于28岁的孟滢来说,用“必然”一词来解释她与遵义义工的缘分更为恰当。

还在遵义市清华附中读高三时,孟滢和好友秦双一起创办了“遵义抱抱团”。那年冬天的情人节,她俩就在料峭的寒风中举着“享受温暖·拒绝冷漠”的牌子,沿着老城步行街缓步行走,用一个简单的拥抱,向路人送去温暖。

享受温暖,拒绝冷漠。依然是为了这个梦想,2013年10月,孟滢辞了在红花岗公安分局稳定的工作,踏进了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的大门。

刚到义工协会时,孟滢主要负责会场布置以及交接、助理工作,偶尔也跟随同事下乡走访,日子过得不疾不徐。不过,自从成为义工协会“进城务工妇女援助项目”的负责人后,孟滢感到身上的担子陡然沉重了起来。

“一是因为这是中央财政下来的项目,再者,自己还是个新手,到底能不能胜任?”孟滢坦言,在最困惑的时候,她也曾无数次质疑过自己。好在对梦想的执着追逐,加上同事们的鼓励和关心,让孟滢坚持了下来。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进城务工妇女援助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相关活动,让妇女们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令孟滢没有想到的是,项目开展之初并不顺利,一些妇女要么不了解,要么不愿意,甚至还有人认为参加培训耽误出工,得不偿失。为此,孟滢开始选择性地家访,大力宣传项目工作。

“都记不清她来过多少次来了,”42岁的进城务工妇女罗方群说。一年前,罗方群的儿子因尿毒症去世,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半身瘫痪,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孟滢多次鼓舞罗方群,并带领她参加义工协会主办的活动,在今年5月“进城务工妇女”首届大型招聘会上,罗方群与遵义市东大肛肠医院成功签约一份保洁工作,每月领取2000元的工资,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经过孟滢和同事的多方努力,“进城务工妇女援助项目”工作开展接近一年,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不少妇女还主动找到“进城务工妇女援助站”进行咨询。看到一个个妇女因此得以改变,一个个家庭因此得到改善,作为项目负责人,孟滢由衷感到欣慰。

今年9月,孟滢再次被委以重任——成立遵义市众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贵州探索‘社工+义工模式。不过,孟滢却再无疑虑,因为无论对她本人还是对义工协会来说,这条道路前景广阔。(责任编辑/姚 远)

猜你喜欢

美发店遵义市义工
超越函数ex,lnx与几个导出函数公式及应用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1.4米长发洗后打结 向美发店索赔5万
理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创造美丽的美发师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