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开展经典阅读的重要性

2014-11-24潘小斌

师道·教研 2014年9期
关键词:功利化全班阅读课

潘小斌

教育关系着一个生命的未来,关系着千千万万家的幸福,因此,我们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科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爱上经典阅读,为他们的人生高度打好基础。

一、浅阅读和功利化阅读之弊

阅读如此重要,但小学生中流行的却是浅阅读和功利化阅读。浅阅读是指不需要动脑,单纯消遣的阅读,大致有读图、缩读、速读等形式,学生们往往喜欢选择天马行空的玄幻小说、风花雪月的青春文学、搞笑的卡通漫画、删减的名著等明显带有通俗的大众文化特点的读物或网络文章。“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公布调查结果:未成年人最爱读图,渐失对文字阅读的兴趣。文字背后的意思和语句的内在逻辑及深层意蕴,这些让人觉得累,懒得去思考。

功利化阅读是指学生读书目的不在于积累知识,提升道德素养,而仅是看重阅读对分数的影响,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考个好分数。所以为立竿见影,选择的都是作文选、流行杂志、教辅教参等学习辅助资料。

对这两种现象,著名作家苏叔阳忧虑地说:“浅阅读的盛行和功利化阅读的泛滥,折射了世风的浮躁、浮华。”

1. 导致文化底蕴不足,人文素养太低。浅阅读文本为迎合学生心理,充斥笑话、情话、大白话、暴力甚至色情等,大多缺失传统的价值观念、人文关怀、审美理想和道德规范,多读这类文本会形成价值取向的平庸化、低俗化,甚至标榜前卫、玩世不恭,正确的人生观、好的审美眼光不易形成。

2. 导致思维退化。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而浅阅读只为了放松、消遣,懒得动脑思考,导致思维的形象性、生活性、大众性倾向,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理论性受到影响。

3. 导致理解能力受影响。长期阅读过于简易的读物,到了高中后,碰到文句比较长,句子比较复杂的文章就读不懂,极大困扰高中的学习,难以在高中阶段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学校在开展经典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课,其次把作业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不要让题海淹没学生的课余生活。

对于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和爱好,备受电视和网络吸引的小学生来说,特别是那些父母没有时间的小学生来说,学校的这节阅读课意义重大。阅读课上可以安排学生看书,可以讨论交流,可以方法指导,使学生有的放矢进行阅读。课外的阅读怎样保证效度?可以在班里开展读书竞赛,以读书笔记判断谁读得多,每天由科代表在班集公告栏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字数,小学生爱竞争,有这样的比赛,他们阅读的兴趣就高了。

现在学校和老师因为教学质量的缘故,都非常重视作业,学生晚上的时间都被作业占完了,学生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久之就难以培养阅读的兴趣了。其实,少做点作业,让学生能腾出时间阅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是推动力。

营造阅读环境。首先老师要推荐好书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购买。如果学生家庭情况好,大家都买了老师推荐的书,那就可以全班在同一时间读同一本书,读完后大家根据老师给的要求和任务做好发言准备,在阅读课上发表自己的观感和评价,之后老师发优秀的评论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从而获得启发,也纠正自己理解错误的地方,然后再读第二次,再重复之前的程序,然后再读,再评,这样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书中的内容,而且在不断的调整中深刻懂得了理解和阅读的方法,还锻炼了表达能力,而优秀评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把他们未曾意识到的东西点拨出来,这样一箭几雕的精读,只要读完一本书学生的收获和进步已经非常大了。

如果学生家庭情况不是很好,可以把全班分成四组,组内同学每人买同一本书,一个组里讨论完后再与其他组交换,这样全班只有四种书一样可以看一个学期。

经过这样的阅读过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必然提升很快,在这样的阅读环境,学生自然很容易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读书的热情和自觉性,养成读书习惯和兴趣。小学生听老师的话,不服输,爱表现,这些特点对在学校开展阅读活动,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和自觉性很有帮助。

要有长远的阅读期待。阅读的效果不是马上显现的,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才慢慢体现出来,所以不要短期看不到阅读的效果就失望,否定阅读的意义,而要以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长期开展读书活动,以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够轻松适应高中等难度加大,内容加深的学习挑战。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利化全班阅读课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原因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全班都“疯”了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