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

2014-11-10钱华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微课应用

钱华

摘要:微课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文章从“借助网络资源,巧妙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实验过程”、“展示微观世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三个方面展示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需要注意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5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18

和微博、微信等一样,微课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具有四大特点:(1)教学时间短 (2)教学内容少 (3)知识点突出 (4)资源容量小。[1]微课有讲授类、演示类、实验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等多种类型。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介绍微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以供同行参考。

一、借助网络资源,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往往是教学环节中耗时最多,也是教师在备课中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即使教师费尽苦心,想尽办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但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理解难点知识。借助微课资源平台,则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因不同的教师会基于自己对难点的理解制作成不同的微课,这样对于同一个教学难点就会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就可以获得多方的帮助,总有一款微课适合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化学1》“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时,笔者给学生下发了任务单,要求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并提示大家这些微课资源在中国微课网(http://www.cnweike.cn)可以找到。以此网站为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微课共有13个,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4个、配平的4个、氧化性还原性比较的2个、相关计算的1个、电子转移守恒运用的2个。果然,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自主学习,顺利完成了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讨论、分析、解疑和比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利用讲授型微课,帮助学生巧妙化解教学难点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越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网络上的微课教学资源也越丰富。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各种类型,化学等效平衡,盐溶液的三个守恒关系,化工流程题型的解法,有机反应的断键情况,在网络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诠释,保证重、难点的顺利突破。

如果有教师担心过多的借鉴会耽误学生时间,这实际是一种多虑,因为微课大多是短小视频,又是单一主题,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前预习使用,也可以在课后复习使用,时间灵活。通过微课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又攻克了教学难点,何乐而不为呢?

二、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实验过程[2]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和完善其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的科学精神。虽然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大多实验已经进入课堂,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者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趣。

如何既适应国内实验教学尚在发展之中的现实,又能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空间?微课就发挥了作用。以“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下图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为例,本实验耗时长,实验过程难以在一节课上呈现,教师一般采取两种方法处理:或者学生在课上设计探究方案后直接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或者学生在课前设计完成实验后直接在课堂观察结果。如果此时我们引入实验型微课,教学效果则更好。我们在课前一周将学生分成了五组,按照以上实验设计分别观察在不同环境中铁表面变化的现象,要求每组学生用手机或者其他录像设备录下每天的实验现象,将这些录下的视频利用“格式工厂”和“视频编辑专家7.5”软件,将每组的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制作成2分钟以内的微课,课上小组代表介绍播放的视频。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所以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自主得出结论,还可以对彼此的实验方法和操作中的不严谨之处提出意见和建议,成为非常好的微课资源。

实验型微课,特别适用于时间比较长的实验探究。例如:肥皂的制取、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常见的电池种类及工作原理、甲烷与氯气的光照、乙烯的催熟、海水提盐、海带中碘元素的测定等,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微课,除了课上播放、分析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打开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总结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虽然教材对这些实验也有配套视频资料,但多是通用型,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教学实际,而这种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为素材录制的微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正误操作都会呈现,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效果更好。

三、展示微观世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

化学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endprint

例如:乙醇的化学性质既是这一节的重点,又是这一节的难点,在学习其性质时,笔者用课件首先展示乙醇分子模型的动画,让学生感性认识乙醇的结构特点,为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介绍乙醇的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时,利用动画分步演示,既让学生认清反应产物,还准确了解断键方式、反应历程,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两个反应的本质,达到突出重点、淡化难点的目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展示微观世界,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运用,帮助学生把眼前具体的物质和微观世界联通起来,捅破了“微观”世界的窗户纸,给学生打开了进入微观世界的通道,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践思考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于化学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微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高中化学课以其广阔的视野、鲜活的时代性以及较强的理论性独具特色。[3]在化学课上,微课用化整为零,重点突破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用动态记录的方式关注过程和方法,用微观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作为传统化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和资源拓展渠道,微课将为我们的教与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同时,我们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并不是所有化学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断来进行教学,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也可能会影响到知识间的衔接;(2)微课的制作与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精心设计开发微课,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并且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通过网络进行微课程学习的硬件设施等;(3)目前国内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微课学习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肖安庆,李通风.例谈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J]. 生物学教学,2014,(5):27

[2] 王波.例谈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学生物教学,生物教学,2014,(4):23

[3] 陈心忠.关于开发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6):17endprint

例如:乙醇的化学性质既是这一节的重点,又是这一节的难点,在学习其性质时,笔者用课件首先展示乙醇分子模型的动画,让学生感性认识乙醇的结构特点,为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介绍乙醇的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时,利用动画分步演示,既让学生认清反应产物,还准确了解断键方式、反应历程,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两个反应的本质,达到突出重点、淡化难点的目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展示微观世界,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运用,帮助学生把眼前具体的物质和微观世界联通起来,捅破了“微观”世界的窗户纸,给学生打开了进入微观世界的通道,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践思考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于化学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微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高中化学课以其广阔的视野、鲜活的时代性以及较强的理论性独具特色。[3]在化学课上,微课用化整为零,重点突破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用动态记录的方式关注过程和方法,用微观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作为传统化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和资源拓展渠道,微课将为我们的教与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同时,我们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并不是所有化学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断来进行教学,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也可能会影响到知识间的衔接;(2)微课的制作与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精心设计开发微课,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并且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通过网络进行微课程学习的硬件设施等;(3)目前国内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微课学习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肖安庆,李通风.例谈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J]. 生物学教学,2014,(5):27

[2] 王波.例谈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学生物教学,生物教学,2014,(4):23

[3] 陈心忠.关于开发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6):17endprint

例如:乙醇的化学性质既是这一节的重点,又是这一节的难点,在学习其性质时,笔者用课件首先展示乙醇分子模型的动画,让学生感性认识乙醇的结构特点,为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介绍乙醇的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时,利用动画分步演示,既让学生认清反应产物,还准确了解断键方式、反应历程,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两个反应的本质,达到突出重点、淡化难点的目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展示微观世界,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运用,帮助学生把眼前具体的物质和微观世界联通起来,捅破了“微观”世界的窗户纸,给学生打开了进入微观世界的通道,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践思考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于化学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微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高中化学课以其广阔的视野、鲜活的时代性以及较强的理论性独具特色。[3]在化学课上,微课用化整为零,重点突破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用动态记录的方式关注过程和方法,用微观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作为传统化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和资源拓展渠道,微课将为我们的教与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同时,我们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并不是所有化学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断来进行教学,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也可能会影响到知识间的衔接;(2)微课的制作与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精心设计开发微课,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并且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通过网络进行微课程学习的硬件设施等;(3)目前国内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微课学习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肖安庆,李通风.例谈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J]. 生物学教学,2014,(5):27

[2] 王波.例谈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学生物教学,生物教学,2014,(4):23

[3] 陈心忠.关于开发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6):1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微课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