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传统化学课堂的好帮手

2014-11-10吴玉萍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化学微课

吴玉萍

摘要:微课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重视。文章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认为微课教学让初中化学课堂更高效,学生学习更轻松,教师教学更积极。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微课设计、制作和讲解等方面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微课;高效;移动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4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17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悄然进入。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不期而至。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大多以5-8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主题突出,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通常仅需几十兆,可下载到电脑、手机、MP4等电子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移动学习。微课大多由“音乐+文字+画面”组成,轻松的音乐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简洁的文字聚集了学习者的注意力,精彩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按常规教学方法分类,可以将微课分为11类,分别是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探究学习类。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创新,微课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期为新课程标准条件下创新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微课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为了讲解某知识点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老师一般通过当场演示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收集方法。但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一个班可能会有50甚至更多的学生,后排学生不得不站起来,甚至踮起脚尖,费劲地观看现场演示。即使这样,视力不好的同学可能还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如果将这一知识点制成微课,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大屏幕观看,也可以拷贝到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老师的精彩演示和准确解说,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有一种“名师一对一”的亲临感觉。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很容易被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如在开展沪教版《化学》第二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我制作了微课课件,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主线,通过在可乐中加入薄荷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奇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干冰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说明二氧化碳的奇妙用途。(此微课课件为本人参加江苏省首届微课大赛的作品,在此课件中,图2为神奇的化学实验导入,图6、图8、图9为真实的学生实验,图4、11、13为有趣而神奇的视频。)老师简洁而精彩的讲解,给学生们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二、微课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促进学科素质教育,化学中考试题中设置了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了讲清楚实验,很多老师会准备3-5分钟的演示实验,也许要在实验室忙活半天,如配制药品、准备实验装置等。而到了课堂上,后排学生由于距离过远,无法看清实验现象,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看清实验现象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多老师也丧失了做实验的热情,变做实验为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果将重要的实验制成微课,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反复播放,清晰的实验现象配以老师的解说,真是越看越带劲儿,真正操作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至于复杂的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在微课的帮助下,课上教师就不需要将复杂的流程图画到黑板上,也不需要低着头对着试卷讲得口干舌燥,而是直接让学生观看微课,重要的地方可以暂停播放,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完全听懂的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多次看,遇到不懂的环节可询问老师获得更详尽的解答。这样既可让教师和学生从麻烦的抄题过程中解放出来,也节省了教师板书和学生等待的时间,同时还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是我市的一些解题型的微课,这些微课都是一线老师的知识积淀和优秀成果。实践表明,这些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自助餐式”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知识结构特点,选择相关的微课播放,并可以像整理错题集一样将好的微课整理在自己的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化学知识薄弱同学的实际问题。

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微课,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究,整理完善,查漏补缺,灵活应用,自由选择时间,真正主动地去思考,学习起来更轻松,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微课让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了综合学习能力。

三、微课让教师变得更积极

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的分析过程、解决方法和反思梳理制成微课,可以促进教师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高。微课制作简单,内容简洁精炼,可以通过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拓展。那么如何来设计好微课呢?笔者通过总结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微课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思考。

2. 一个微课只要说明一个知识点就行,重、难点要突出。

3. 每个微课视频时间应控制在5-8分钟。

4. 微课视频要流畅,不要轻易跳过简单容易的教学步骤。

5. 在重难点的地方要进行总结,应对关键词、符号和图形进行颜色标识或标注。

6. 微课中要有提问和适当的停顿,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

7. 字体和背景要搭配好,画面要简洁,讲课内容与鼠标指示要吻合。

8.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9. 教师的语速不能太快,播放插入的视频时,教师应保持安静,以便学生集中关注微课。

制好微课后,教师可以欣赏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形象,不断深入反思,不断总结归纳,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因而微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教师变得更加积极,积极努力地使自己更加完美。

制成的微课可通过网络在电子终端上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互动。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制成的微课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微课体系,随存随用,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39-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2-14

[4] 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5] 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6] 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7]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8] 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3,(4):19-22endprint

摘要:微课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重视。文章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认为微课教学让初中化学课堂更高效,学生学习更轻松,教师教学更积极。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微课设计、制作和讲解等方面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微课;高效;移动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4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17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悄然进入。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不期而至。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大多以5-8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主题突出,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通常仅需几十兆,可下载到电脑、手机、MP4等电子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移动学习。微课大多由“音乐+文字+画面”组成,轻松的音乐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简洁的文字聚集了学习者的注意力,精彩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按常规教学方法分类,可以将微课分为11类,分别是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探究学习类。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创新,微课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期为新课程标准条件下创新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微课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为了讲解某知识点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老师一般通过当场演示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收集方法。但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一个班可能会有50甚至更多的学生,后排学生不得不站起来,甚至踮起脚尖,费劲地观看现场演示。即使这样,视力不好的同学可能还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如果将这一知识点制成微课,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大屏幕观看,也可以拷贝到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老师的精彩演示和准确解说,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有一种“名师一对一”的亲临感觉。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很容易被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如在开展沪教版《化学》第二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我制作了微课课件,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主线,通过在可乐中加入薄荷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奇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干冰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说明二氧化碳的奇妙用途。(此微课课件为本人参加江苏省首届微课大赛的作品,在此课件中,图2为神奇的化学实验导入,图6、图8、图9为真实的学生实验,图4、11、13为有趣而神奇的视频。)老师简洁而精彩的讲解,给学生们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二、微课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促进学科素质教育,化学中考试题中设置了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了讲清楚实验,很多老师会准备3-5分钟的演示实验,也许要在实验室忙活半天,如配制药品、准备实验装置等。而到了课堂上,后排学生由于距离过远,无法看清实验现象,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看清实验现象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多老师也丧失了做实验的热情,变做实验为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果将重要的实验制成微课,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反复播放,清晰的实验现象配以老师的解说,真是越看越带劲儿,真正操作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至于复杂的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在微课的帮助下,课上教师就不需要将复杂的流程图画到黑板上,也不需要低着头对着试卷讲得口干舌燥,而是直接让学生观看微课,重要的地方可以暂停播放,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完全听懂的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多次看,遇到不懂的环节可询问老师获得更详尽的解答。这样既可让教师和学生从麻烦的抄题过程中解放出来,也节省了教师板书和学生等待的时间,同时还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是我市的一些解题型的微课,这些微课都是一线老师的知识积淀和优秀成果。实践表明,这些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自助餐式”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知识结构特点,选择相关的微课播放,并可以像整理错题集一样将好的微课整理在自己的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化学知识薄弱同学的实际问题。

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微课,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究,整理完善,查漏补缺,灵活应用,自由选择时间,真正主动地去思考,学习起来更轻松,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微课让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了综合学习能力。

三、微课让教师变得更积极

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的分析过程、解决方法和反思梳理制成微课,可以促进教师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高。微课制作简单,内容简洁精炼,可以通过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拓展。那么如何来设计好微课呢?笔者通过总结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微课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思考。

2. 一个微课只要说明一个知识点就行,重、难点要突出。

3. 每个微课视频时间应控制在5-8分钟。

4. 微课视频要流畅,不要轻易跳过简单容易的教学步骤。

5. 在重难点的地方要进行总结,应对关键词、符号和图形进行颜色标识或标注。

6. 微课中要有提问和适当的停顿,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

7. 字体和背景要搭配好,画面要简洁,讲课内容与鼠标指示要吻合。

8.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9. 教师的语速不能太快,播放插入的视频时,教师应保持安静,以便学生集中关注微课。

制好微课后,教师可以欣赏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形象,不断深入反思,不断总结归纳,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因而微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教师变得更加积极,积极努力地使自己更加完美。

制成的微课可通过网络在电子终端上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互动。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制成的微课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微课体系,随存随用,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39-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2-14

[4] 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5] 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6] 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7]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8] 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3,(4):19-22endprint

摘要:微课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重视。文章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认为微课教学让初中化学课堂更高效,学生学习更轻松,教师教学更积极。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微课设计、制作和讲解等方面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微课;高效;移动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4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17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悄然进入。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不期而至。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大多以5-8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主题突出,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通常仅需几十兆,可下载到电脑、手机、MP4等电子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移动学习。微课大多由“音乐+文字+画面”组成,轻松的音乐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简洁的文字聚集了学习者的注意力,精彩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按常规教学方法分类,可以将微课分为11类,分别是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探究学习类。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创新,微课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期为新课程标准条件下创新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微课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为了讲解某知识点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老师一般通过当场演示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收集方法。但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一个班可能会有50甚至更多的学生,后排学生不得不站起来,甚至踮起脚尖,费劲地观看现场演示。即使这样,视力不好的同学可能还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如果将这一知识点制成微课,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大屏幕观看,也可以拷贝到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老师的精彩演示和准确解说,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有一种“名师一对一”的亲临感觉。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很容易被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如在开展沪教版《化学》第二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我制作了微课课件,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主线,通过在可乐中加入薄荷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奇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干冰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说明二氧化碳的奇妙用途。(此微课课件为本人参加江苏省首届微课大赛的作品,在此课件中,图2为神奇的化学实验导入,图6、图8、图9为真实的学生实验,图4、11、13为有趣而神奇的视频。)老师简洁而精彩的讲解,给学生们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二、微课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促进学科素质教育,化学中考试题中设置了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了讲清楚实验,很多老师会准备3-5分钟的演示实验,也许要在实验室忙活半天,如配制药品、准备实验装置等。而到了课堂上,后排学生由于距离过远,无法看清实验现象,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看清实验现象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多老师也丧失了做实验的热情,变做实验为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果将重要的实验制成微课,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反复播放,清晰的实验现象配以老师的解说,真是越看越带劲儿,真正操作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至于复杂的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在微课的帮助下,课上教师就不需要将复杂的流程图画到黑板上,也不需要低着头对着试卷讲得口干舌燥,而是直接让学生观看微课,重要的地方可以暂停播放,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完全听懂的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多次看,遇到不懂的环节可询问老师获得更详尽的解答。这样既可让教师和学生从麻烦的抄题过程中解放出来,也节省了教师板书和学生等待的时间,同时还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是我市的一些解题型的微课,这些微课都是一线老师的知识积淀和优秀成果。实践表明,这些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自助餐式”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知识结构特点,选择相关的微课播放,并可以像整理错题集一样将好的微课整理在自己的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化学知识薄弱同学的实际问题。

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微课,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究,整理完善,查漏补缺,灵活应用,自由选择时间,真正主动地去思考,学习起来更轻松,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微课让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了综合学习能力。

三、微课让教师变得更积极

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的分析过程、解决方法和反思梳理制成微课,可以促进教师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高。微课制作简单,内容简洁精炼,可以通过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拓展。那么如何来设计好微课呢?笔者通过总结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微课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思考。

2. 一个微课只要说明一个知识点就行,重、难点要突出。

3. 每个微课视频时间应控制在5-8分钟。

4. 微课视频要流畅,不要轻易跳过简单容易的教学步骤。

5. 在重难点的地方要进行总结,应对关键词、符号和图形进行颜色标识或标注。

6. 微课中要有提问和适当的停顿,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

7. 字体和背景要搭配好,画面要简洁,讲课内容与鼠标指示要吻合。

8.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9. 教师的语速不能太快,播放插入的视频时,教师应保持安静,以便学生集中关注微课。

制好微课后,教师可以欣赏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形象,不断深入反思,不断总结归纳,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因而微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教师变得更加积极,积极努力地使自己更加完美。

制成的微课可通过网络在电子终端上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互动。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制成的微课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微课体系,随存随用,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39-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2-14

[4] 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5] 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6] 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7]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8] 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3,(4):19-2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化学微课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