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源保护型城镇发展研究

2014-11-10韩伦宋赞李晔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发展对策

韩伦 宋赞 李晔

摘 要:该文分析了目前困扰水源保护型城镇发展的主要矛盾,探讨了协调城镇发展与水源保护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产业发展、水源保护、空间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水源保护型城镇 发展思路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247-01

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为此,我国对城市水源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源保护型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1 面临问题

长期以来受“静态保育式”水源保护模式的制约,重保护、轻发展的思路,是以牺牲水源保护型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代价的,落后的发展状态使得居民的生活条件与周边城镇的差距逐年加大,而落后的城镇社会经济也大大阻碍了城市水源地的有效保护,二者矛盾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源保护观念僵化

“静态保育式”水源保护是指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水源,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水库库区及其周边的较大范围内禁止或限制各类建设项目以及与水源保护无关的活动。“静态保育式”的城镇发展模式,虽然有效地保护了水源保护区,但却阻碍了城镇的经济发展。

1.2 保护与发展相掣肘

受水源保护而不能大规模进行产业发展的困扰,水源保护型城镇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城镇居民生活较为贫困。因此,当地政府为了尽快摆脱落后状态,在缺乏必要论证的情况下,随意发展一些配套设施不健全、能耗高、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这不仅对城镇经济发展起不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反而大大加剧了水源保护的负担。

2 发展思路

水源保护型城镇与一般城镇发展思路不同,处理好水源保护型城镇的水源保护与城镇发展之间的矛盾,使水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区域环境等诸多方面协调发展,是保证水源保护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1 生态经济优先

首先要明确发展生态经济的目标,实现水源保护与生态建设、资源开发、培植以及经济发展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其次,在尽量不对水源保护、城镇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前提下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通道,发展生态交通,为城镇发展生态经济提供支撑和依托,使生态经济与基础设施相互促进。

2.2 统筹城乡发展

首先,优化镇域镇村体系,实现城镇合理布局。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带来的契机做大做强城镇中心区,在区域竞争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其次,通过统筹规划,形成整体发展合力。第三,对接发达地区,构建区域发展核心。

3 发展对策

根据水源保护型城镇发展思路,结合水源保护型城镇主要特点,以提出适合水源保护型城镇发展的对策。

3.1 产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水源保护型城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来构筑适合其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以下从产业选择与产业布局两方面分别加以阐述。(1)产业选择。为了实现城镇经济发展,首先要根据城镇自身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做好产业选择。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城镇区位、资源以及现状产业发展的条件,在产业选择上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重视水源与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的总体实力与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积极开拓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2)产业布局。受自然条件等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也是如此。城镇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是其地域特性的综合反映。因此,城镇产业的空间布局应该充分与其地域特性相结合

3.2 水源保护对策

在政策措施方面,首先城镇各项活动应当在尊重自然、保护水源的基础上进行。其次,要根据自然承载能力尤其是水体的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三,依据自然规律,科学地改造自然,对水资源的管理应该以流域管理为主,各类水利设施建设应以调节水资源的时程分布、地域分布和质量为原则。

3.3 空间发展对策

科学合理、功能明确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发展完善城镇产业结构和生态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人口分布、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优化镇村体系,水源保护型城镇的城镇空间环境比较特殊,水源保护区在城镇区域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其镇域体系的空间结构不是传统意义上镇村体系,可按照镇区、特殊功能社区(水源保护区),中心社区(集镇)和基层社区进行布局。(2)城镇空间布局,根据优先发展中心城镇,优化中心镇布局,控制一般建制镇发展,积极培育中心村的原则,形成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一般镇为骨干,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体系。在基层推行迁村并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村庄规模标准。

3.4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水源保护型城镇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水源能够长期安全供给的保障,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就是为了保证水源的安全。然而城镇的开发建设必然会带来一些环境和生态问题,进而给水源保护工作带来负担。因此,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控制大气、水、噪音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采取有效的生态补偿和环保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不利影响。

4 结语

水源保护型城镇不同于一般城镇的发展思路,处理好水源保护型城镇的水源保护与城镇发展之间的矛盾,使水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区域环境等诸多方面协调协调发展,是保证水源保护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理顺水源保护与城镇发展的良性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是水源保护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余凤龙,陆林.城市水源地旅游市场特征及开发战略研究——以首都水源地密云县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

[2] 祁黄雄,蔡运龙,刘松.密云县水源地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8).

[3] 李国平,杨开忠,方森.水源保护区可持续产业发展方向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发展对策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