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校外实习生管理方法探讨

2014-11-10魏加恩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职业教育

魏加恩

摘 要:在现行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下,毕业前的校外实习是各职业院校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强化理论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学的外延。校外实习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与社会发展需相适应要所具有的能力、水平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校外专业实习的意义入手,讨论目前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讨行之有效的学生校外实习管理管理方式以及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外实习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82-01

校外实习的过程是职业院校生从学校到社会衔接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促进专业成长、心智成长的重要环节。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在以就业为目标的专业顶岗生产实习中,不仅要练就一项技能,而且应在职业方向确立、职业素养的强化、工作岗位的适应及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各个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

1 职业院校校外实习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存在的问题

相当一部分学生专业理论基本功不扎实,与国家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操作标存在一定差距,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等都相对较弱,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需求;还有一些实习生对校外实习的性质、意义、作用等认识不到位,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实习就是就业,这种对实习作用和意义的认知盲目性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校外实习教育不理解甚至不配合,对校外实习纪律要求淡漠,放松了自身要求,导致实习目的和实习效果难以实现。

1.2 学校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投入(人、才、物等)相对较少,并且由于缺乏专任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实习生纪律往往比较松散,“放羊式”的管理作法成了大部分职业院校的通病,个别专业学生的实习分配相对松散,甚至存在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现象,实习生管理的难度再次扩大化。

1.3 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

学校给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单位,其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但往往用人单位的理解就是招工,因此会不自觉的用看待员工方式来看待实习生,过分注重实习生的工作业绩。甚至有的企业提供的岗位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生只是做一些与自己的专业相去甚远的零星碎活,并且缺少老师和师傅加以系统管理和指导,导致实习效果很难保证。

1.4 从社会环境来看

实习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除去了封闭校园的约束和老师的监督引导,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良风气,如享乐、酗酒、赌博等,对实习生影响很大,导致有些实习生放松自我要求,遵纪守法意识逐渐淡薄。另外,有的家长误把学生实习当成工作,放松对子女的管束,诸如此类原因也导致了校外实习达不到预期目的。

2 关于加强校外实习生管理的思考及其方法

2.1 把职业指导纳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越早越好,而且此项工作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把顶岗实习中的吃苦耐劳、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做人处事方式等方面与自身养成教育结合起来,端正学生的态度,严肃实习的纪律,重点解决学生心态问题,为实习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要解决好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去之后,不能想当然认为主要由企业来管理。学校除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与之相应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2.2 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开展顶岗演习

在平时的校内实训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场所,模拟企业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具体的工作要求等情境进行实训,并且要辅以一些工种所需要的企业文化,使学生提前感受技能学习环境的真实性,让学生有对校外实习,逐渐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做好充分的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在每堂实训课上,指导老师要根据实际的生产任务和情景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具体、明确、有针对性,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实训,鼓励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学习和管理的意识。

2.3 利用网络手段,扎实的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

实习生管理最大的难点是学生分散在各个用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对实习生的管理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比如可以建立飞信,微信平台来了解学生的工作和心理动态。根据一般规律,学生刚刚进入企业的前3个星期,是情绪最不稳定,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通过网络方式,学生不会过于拘谨,从而会打开心扉更好的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会及时的掌握学生实习的第一手资料。管理实习的教师还应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建议,解决他们的困惑和压力,使学生得到心理的疏导。

2.4 认真对待实习总结和实习汇报

学生实习结束后,并不是直接就业,而是要把好最后一道关:学校要组织好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实习总结。通过有组织的汇报交流总结,展示实习成果,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分享在不同实习单位的感受,让不同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在学生和教师中相互影响,以鼓励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继续提高和深化,让顶岗实习成为学生的工作和成长的良好开端。

3 结语

校外实习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起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社会起着桥梁作用。良好的企业环境有助于学生增强现场工作能力,了解最新动态,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优势。顶岗实习证明,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着力解决好实践环节暴露出的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实用技能差等问题,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这是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苏波,冯超.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浅议[J].东营职业学院学报,2010(2).

[2] 周晓龙.职业教育中实习生的管理探究[J].考试杂志,2012(6).

[3] 张艳平.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J].东北师范大学,2004(3).

[4] 王志云.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0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职业教育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