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错误”教学法初探

2014-11-10何小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素质教育

何小波

摘 要: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该文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尝试错误”教学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进行试误教学,就是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犯错并独立解决问题。

关键词:尝试错误 高中历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098-01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898年发表了《动物的智慧:对动物的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著名的“饿猫开谜箱”实验总结出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这三项学习规律,以及“尝试——错误——再尝试”的动物学习方式。无独有偶,在20世纪的哲学领域,也出现了以波普尔、拉卡托斯为代表的可错主义流派。波普尔旗帜鲜明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试错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最低等的动物——阿米巴虫,还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在使用试错法。同时,波普尔还进一步总结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四段图式:问题→尝试→除错→问题,或表述为:

其中,P1代表老问题,TT代表尝试性的理论,EE代表消除错误,P2a到P2n代表新的问题。

在中国的教育习惯中,学生一直都在学习什么是对的,却很少去思考错误对自己有什么意义,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教育的一种缺失。但众多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对这种教学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各学科进行了实践。随着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了解到历史学科的主观建构和独特认知也是很重要的,而高考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灵活多变的史料分析题或者要求应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在这一背景下,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尝试错误”手段就有意义。

笔者认为,试误教学就是让学生从体验错误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模式有:

①试错→知错→改错→防错

②暴露错误→剖析错误→修正错误→反思错误

③分析━┳━设误→得误━┑

┕━设正→得正━┷比较→总结

④估错→诱错→出错→指错→究错→纠错

⑤备课(整理学生思维方式)→上课(诱错→指错→学生自查总结)→强化正确观点→备课

为了更好地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成效和不足,笔者在执教的班级中尝试了两种“尝试错误”的手段。

1 让学生构建《错题集》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老犯同样的错误或者是类似的题目一错再错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错题集》,把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汇总起来,一方面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对自己有所提醒,另一方面则可以了解自己往往在哪些方面犯错较多。

其基本格式见图1。

2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交流纠错法”

在《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学习后,教师开了一节探究学习课《谁是最伟大的航海家》。在课上,教师给出了几个代表性的航海家,如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郑和等,让学生简述其事迹并补充部分图文材料后,提出“让东方的郑和与西方的航海家们决一高下,看看是谁更配得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这个称号”。

学生A:“我认为郑和是最伟大的航海家,因为他的航海成就最大,各方面都比西方航海家要厉害。”

学生B:“我则恰恰相反。你想,郑和的航海条件多好啊,人多,船也大,还有皇帝给他出钱。西方的航海家像哥伦布这些人条件不如郑和,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开拓精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所以我认为西方的航海家更伟大。”

学生C:“我认为西方的航海出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金银财宝,甚至自己还扮演了殖民者的角色,所以从这一点上看郑和要更伟大,他去到每个地方,都与当地进行和平友好的贸易。”

学生D:“我也认为郑和更伟大,因为郑和的船队给各地带去的是先进的文化和丰富的货物,给当地留下了正面的影响。而西方航海家给东方带来的却是贫穷和落后。”

学生E:“我不觉得谁更伟大,西方航海家的目的是为了金银,郑和的目的也未必高尚,他是为了‘宣扬国威,因此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

学生F:“我觉得西方航海家更伟大,因为他们的航海使后来的西方强大了起来,而郑和的航海成果并没有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实质的利益。”

最后教师就“进步和正义”的标准对学生论点进行小结。

作为一堂“交流纠错”的课堂教学,教师设置了“最伟大的航海家”这个错误的命题。但这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引出学生各自对相关材料的自我建构性理解,从而不断深化对命题的认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尝试错误”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自我修正的能力,而不是仅仅通过强化正确的联结或否定错误的联结来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从实施情况看,虽然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非常明显,但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慢慢地发生变化:主动发言的人越来越多了,看问题的观点越来越丰富了,“找碴”“挑刺”的人越来越多了……在这些现象后面,反映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们越来越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英]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 [美]桑代克.人类的学习[M].李月甫译.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 代建军,谢利民.试误学习:一个亟待正视的教育命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1(8):17-19.

[4] 兰志新.暴露错误教学法在政治课复习中的尝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4):27.

[5] 张柏兰.错误分类、错误起因及纠错策略初探[J].宜宾学院学报,2006(2):100-102.endprint

摘 要: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该文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尝试错误”教学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进行试误教学,就是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犯错并独立解决问题。

关键词:尝试错误 高中历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098-01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898年发表了《动物的智慧:对动物的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著名的“饿猫开谜箱”实验总结出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这三项学习规律,以及“尝试——错误——再尝试”的动物学习方式。无独有偶,在20世纪的哲学领域,也出现了以波普尔、拉卡托斯为代表的可错主义流派。波普尔旗帜鲜明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试错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最低等的动物——阿米巴虫,还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在使用试错法。同时,波普尔还进一步总结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四段图式:问题→尝试→除错→问题,或表述为:

其中,P1代表老问题,TT代表尝试性的理论,EE代表消除错误,P2a到P2n代表新的问题。

在中国的教育习惯中,学生一直都在学习什么是对的,却很少去思考错误对自己有什么意义,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教育的一种缺失。但众多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对这种教学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各学科进行了实践。随着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了解到历史学科的主观建构和独特认知也是很重要的,而高考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灵活多变的史料分析题或者要求应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在这一背景下,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尝试错误”手段就有意义。

笔者认为,试误教学就是让学生从体验错误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模式有:

①试错→知错→改错→防错

②暴露错误→剖析错误→修正错误→反思错误

③分析━┳━设误→得误━┑

┕━设正→得正━┷比较→总结

④估错→诱错→出错→指错→究错→纠错

⑤备课(整理学生思维方式)→上课(诱错→指错→学生自查总结)→强化正确观点→备课

为了更好地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成效和不足,笔者在执教的班级中尝试了两种“尝试错误”的手段。

1 让学生构建《错题集》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老犯同样的错误或者是类似的题目一错再错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错题集》,把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汇总起来,一方面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对自己有所提醒,另一方面则可以了解自己往往在哪些方面犯错较多。

其基本格式见图1。

2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交流纠错法”

在《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学习后,教师开了一节探究学习课《谁是最伟大的航海家》。在课上,教师给出了几个代表性的航海家,如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郑和等,让学生简述其事迹并补充部分图文材料后,提出“让东方的郑和与西方的航海家们决一高下,看看是谁更配得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这个称号”。

学生A:“我认为郑和是最伟大的航海家,因为他的航海成就最大,各方面都比西方航海家要厉害。”

学生B:“我则恰恰相反。你想,郑和的航海条件多好啊,人多,船也大,还有皇帝给他出钱。西方的航海家像哥伦布这些人条件不如郑和,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开拓精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所以我认为西方的航海家更伟大。”

学生C:“我认为西方的航海出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金银财宝,甚至自己还扮演了殖民者的角色,所以从这一点上看郑和要更伟大,他去到每个地方,都与当地进行和平友好的贸易。”

学生D:“我也认为郑和更伟大,因为郑和的船队给各地带去的是先进的文化和丰富的货物,给当地留下了正面的影响。而西方航海家给东方带来的却是贫穷和落后。”

学生E:“我不觉得谁更伟大,西方航海家的目的是为了金银,郑和的目的也未必高尚,他是为了‘宣扬国威,因此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

学生F:“我觉得西方航海家更伟大,因为他们的航海使后来的西方强大了起来,而郑和的航海成果并没有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实质的利益。”

最后教师就“进步和正义”的标准对学生论点进行小结。

作为一堂“交流纠错”的课堂教学,教师设置了“最伟大的航海家”这个错误的命题。但这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引出学生各自对相关材料的自我建构性理解,从而不断深化对命题的认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尝试错误”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自我修正的能力,而不是仅仅通过强化正确的联结或否定错误的联结来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从实施情况看,虽然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非常明显,但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慢慢地发生变化:主动发言的人越来越多了,看问题的观点越来越丰富了,“找碴”“挑刺”的人越来越多了……在这些现象后面,反映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们越来越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英]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 [美]桑代克.人类的学习[M].李月甫译.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 代建军,谢利民.试误学习:一个亟待正视的教育命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1(8):17-19.

[4] 兰志新.暴露错误教学法在政治课复习中的尝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4):27.

[5] 张柏兰.错误分类、错误起因及纠错策略初探[J].宜宾学院学报,2006(2):100-102.endprint

摘 要: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该文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尝试错误”教学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进行试误教学,就是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犯错并独立解决问题。

关键词:尝试错误 高中历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098-01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898年发表了《动物的智慧:对动物的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著名的“饿猫开谜箱”实验总结出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这三项学习规律,以及“尝试——错误——再尝试”的动物学习方式。无独有偶,在20世纪的哲学领域,也出现了以波普尔、拉卡托斯为代表的可错主义流派。波普尔旗帜鲜明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试错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最低等的动物——阿米巴虫,还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在使用试错法。同时,波普尔还进一步总结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四段图式:问题→尝试→除错→问题,或表述为:

其中,P1代表老问题,TT代表尝试性的理论,EE代表消除错误,P2a到P2n代表新的问题。

在中国的教育习惯中,学生一直都在学习什么是对的,却很少去思考错误对自己有什么意义,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教育的一种缺失。但众多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对这种教学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各学科进行了实践。随着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了解到历史学科的主观建构和独特认知也是很重要的,而高考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灵活多变的史料分析题或者要求应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在这一背景下,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尝试错误”手段就有意义。

笔者认为,试误教学就是让学生从体验错误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模式有:

①试错→知错→改错→防错

②暴露错误→剖析错误→修正错误→反思错误

③分析━┳━设误→得误━┑

┕━设正→得正━┷比较→总结

④估错→诱错→出错→指错→究错→纠错

⑤备课(整理学生思维方式)→上课(诱错→指错→学生自查总结)→强化正确观点→备课

为了更好地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成效和不足,笔者在执教的班级中尝试了两种“尝试错误”的手段。

1 让学生构建《错题集》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老犯同样的错误或者是类似的题目一错再错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错题集》,把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汇总起来,一方面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对自己有所提醒,另一方面则可以了解自己往往在哪些方面犯错较多。

其基本格式见图1。

2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交流纠错法”

在《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学习后,教师开了一节探究学习课《谁是最伟大的航海家》。在课上,教师给出了几个代表性的航海家,如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郑和等,让学生简述其事迹并补充部分图文材料后,提出“让东方的郑和与西方的航海家们决一高下,看看是谁更配得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这个称号”。

学生A:“我认为郑和是最伟大的航海家,因为他的航海成就最大,各方面都比西方航海家要厉害。”

学生B:“我则恰恰相反。你想,郑和的航海条件多好啊,人多,船也大,还有皇帝给他出钱。西方的航海家像哥伦布这些人条件不如郑和,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开拓精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所以我认为西方的航海家更伟大。”

学生C:“我认为西方的航海出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金银财宝,甚至自己还扮演了殖民者的角色,所以从这一点上看郑和要更伟大,他去到每个地方,都与当地进行和平友好的贸易。”

学生D:“我也认为郑和更伟大,因为郑和的船队给各地带去的是先进的文化和丰富的货物,给当地留下了正面的影响。而西方航海家给东方带来的却是贫穷和落后。”

学生E:“我不觉得谁更伟大,西方航海家的目的是为了金银,郑和的目的也未必高尚,他是为了‘宣扬国威,因此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

学生F:“我觉得西方航海家更伟大,因为他们的航海使后来的西方强大了起来,而郑和的航海成果并没有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实质的利益。”

最后教师就“进步和正义”的标准对学生论点进行小结。

作为一堂“交流纠错”的课堂教学,教师设置了“最伟大的航海家”这个错误的命题。但这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引出学生各自对相关材料的自我建构性理解,从而不断深化对命题的认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尝试错误”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自我修正的能力,而不是仅仅通过强化正确的联结或否定错误的联结来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从实施情况看,虽然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非常明显,但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慢慢地发生变化:主动发言的人越来越多了,看问题的观点越来越丰富了,“找碴”“挑刺”的人越来越多了……在这些现象后面,反映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们越来越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英]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 [美]桑代克.人类的学习[M].李月甫译.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 代建军,谢利民.试误学习:一个亟待正视的教育命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1(8):17-19.

[4] 兰志新.暴露错误教学法在政治课复习中的尝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4):27.

[5] 张柏兰.错误分类、错误起因及纠错策略初探[J].宜宾学院学报,2006(2):10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