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华世界

2014-11-07

人物 2014年4期
关键词:奥普拉马修米歇尔

浮华世界

马修·麦康纳 褪掉皮囊

当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先生的名字从奥斯卡礼堂中被念出来的时候,大多数国内观众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谁?以前怎么没见过?”

这位刚刚凭借《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演员,最早其实对演戏一窍不通、毫无兴趣,他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但在20岁出头,就读于得州大学时他受到一本《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的灵感启发,才阴差阳错地把专业从法律改成了电影。“两个职业看似南辕北辙,事实上却有很多相通之处。我见到许多辩护律师,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庭上的‘表演’而胜诉或者败诉。”马修总结道。

这位在奥斯卡晚宴大啖鲈鱼的影帝,昔日也经历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只是餐厅的一名普通员工,每周薪水才20美元。后来有星探邀他去拍电影,“每周的薪水是300美元,对我来说已经比在餐厅工作好多了。于是就稀里糊涂地拍了3周电影。”在从影初期,他甚至为《泰坦尼克号》试过镜,结果他没有拿到任何角色。

在马修20年表演生涯的前半段,他一直投身于“扇一下耳光,耍两下嘴皮”的浪漫喜剧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赤裸着上身、油腔滑调的花花公子,这位体魄健美的得克萨斯之子将自己的一身古铜色肌肉绷成了一股文化符号。在网上“我整个人都麦康纳了”,就是“随时都把衬衫脱掉”的意思。

但这种单一的人物形象,随之而来的就是观众的审美疲劳。性感的得州口音和英俊的面容也导致他难以揭下自己“花瓶男”的标签。2011年,Vulture杂志做了一次调查:“如果马修·麦康纳是一只股票,你会选择买进、抛出还是持仓?”大部分的答案倾向于“抛出”。

但就在同一年,息影两年的马修·麦康纳不仅重出江湖,还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律师身份——这次是在大银幕上——以一部惊悚律政题材的《林肯律师》将大众的目光重新聚集在自己身上,该片不仅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更成为马修·麦康纳唯一一部引进大陆院线的作品。两年的休整让他褪尽了先前的浮华,开始挖掘自己表演的深度。马修坦言:“我迫不及待去演一些可能会吓坏自己的角色。比起电影的最终结果,我变得更执着于在过程中积累经验。”重装上阵的麦康纳似乎培养了一种完全将自己融入剧中角色的能力,以至于当观众回味他的电影时,永远会记住林肯轿车里有一位性情律师,密西西比河上有一位名叫《穆德》的爱情守望者,脱衣舞俱乐部里除了《魔力麦克》,还有一位体魄健美的老板。大家为这些形象着迷,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们的名字叫马修·麦康纳。

如今,马修已经在HBO高分高冷美剧《真探》中独撑半边天,《记忆碎片》、《黑暗骑士》等影片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也先下手为强,邀请他出演自己的新片《星际穿越》。

马修留下一个个烙在影片中的形象,转身拂袖去,深藏功与名。除了角色,他什么都不需要;除了经验,他什么都不奢求。最终他靠一部仅有一台摄像机、无灯光、拍摄周期只有25天的小成本电影获得了奥斯卡的青睐,便是对这种行事风格的最佳鼓励。“好啦,好啦,好啦。(All right, all right, all right)”当他以自己影坛处女作《年少轻狂》的著名台词结束获奖感言时,台下一片欢呼。(文|高凯祥)

米歇尔·奥巴马 最懂推特的第一夫人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女士携妈妈、女儿来华旅行,却无随行记者,不过热闹的社交媒体为米歇尔的中国之行增色不少。

你要是在Twitter或Intasgram上关注了米歇尔,手机可能被第一夫人刷屏了。3月19日抵达北京,米歇尔虽然行程紧凑,仍不忘发推特向老公和粉丝们报平安。上午在中学参观,下午就晒出照片,这可不是中规中矩的出访照,学生占据画面主体,她和彭丽媛更像是“抢镜”的。此外,米歇尔还在推特上发起话题,喊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教育、文化交流问题。

聪明的米歇尔从不在推特上正襟危坐,她更希望展示自己富有见解又时尚有爱的一面。访华前几天,第一夫人还晒出了自己与黑人小女孩头对头顶牛的照片,她标志性的健美肱二头肌成为画面亮点—米歇尔借用这张图告诉女孩们要敢于成为领导者,反对性别歧视。推特成为她参与公共议题的展示板。此外,第一夫人也像邻家的时尚丽人一样,晒萌宠、秀恩爱。在今年情人节上,第一夫人贴出了与奥巴马翩翩起舞的照片,并自信满满地向老公示爱说“做你一辈子的情人”,引来5000多条转发、6000多人收藏。

若只是秀恩爱,大可不必动用办公室智囊团,@FLOTUS(米歇尔在推特上的ID)在前年大选时还充当了为老公摇旗呐喊的角色。几年历练下来,米歇尔或许是世界上最懂社交媒体的第一夫人。(文|刘素宏)

凯特王妃 狂欢节里,她可嗨不起来

欧美群众又玩儿大了。为庆祝3月17日的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芝加哥把一条河都染了。3月15日,数十万市民挤在芝加哥河边,看他们的水管工协会把绿色荧光剂倒进河中。放心,这种配方保密的植物染料已通过测试,不会污染环境的。

原产于爱尔兰的这个节,本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在西方世界推而广之后却褪掉了宗教色彩。现在的关键词是,寓意翡翠岛的绿色、他们的国花三叶草、狂欢游行和喝酒。过节的方式就成了,穿上一件写着“我是爱尔兰人,亲我!”的绿T恤,头发里簪着三叶草去酒吧喝酒。当年取消斋戒喝大酒的传统被保留,心气儿足的人会吆喝一伙儿人喝够17个酒吧。游行队伍里到处是醉鬼,沿途酒吧的厕所严重超负荷,小贩们兜售着女用嘘嘘漏斗。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嗨。凯特王妃出席了爱尔兰卫队的游行,她双手交叠地立定微笑,把三叶草花束献给戴着熊皮帽的卫兵们。她也穿着绿色,但这是一件端庄厚重的呢质大衣——自打女王批评她总走光后,不列颠的海风中就再也不见王妃轻薄飘逸的裙摆了。(文|陈瑜)

奉俊昊 进军好莱坞,不改腔调

尽管打从筹备就接到好莱坞的橄榄枝,之后拍摄发行更是和人家焦不离孟,《雪国列车》的导演奉俊昊先生仍然态度拧巴:“我也许并不适合做一个好莱坞的导演。”

奉俊昊不高兴,大概是因为这回的大东家没把自主权给足。这个从剧本、选角到制作都一手操控的韩国导演,对不得不给电影写个光明结尾特别不满:“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为海外观众制作一个新版本。”看过他的《汉江怪物》的观众,应该很能理解奉导的黑暗审美观,极端、惊悚、隐喻和黑色幽默,是他独一无二的风格。但好莱坞制作模式之下他缩手缩脚。弱化了政治立场,减少了镜头阐释,除了大段的直白说教,就只剩下韩国动作戏了。怪不得《雪国列车》开出韩国后就有点叫好不叫座的意思,被认为是思密达在好莱坞水土不服。

奉导在戛纳宣传《雪国列车》时说了:我并没准备好去好莱坞发展。如果在好莱坞我有最终的剪辑权,能对电影有百分之百的控制力,那我愿意和全世界最优秀的电影人一起合作。言外之意明显,找我可以,得答应我的条件。多有腔调!

奉导的腔调是有来由的。身后是由喜剧、动作片培育出来的韩国电影工场,奉俊昊接连拍出能在国际上为他打名声的片子,2003年的《杀人回忆》,2006年的《汉江怪物》,2009年的《母亲》,展示了他的叙事才能,证明他既能驾驭类型片也能走点文艺路线,于是他不仅成为韩国的票房之王,更屡屡入围国际电影节,当上戛纳、圣丹斯的评委,这自然能在好莱坞和主流媒体面前多多露脸。好莱坞呢,这几年一直在闹剧本荒,正满世界找翻拍来源,韩国电影本来就被好莱坞算在其中,而韩国市场容量实在不大,韩国导演们需要开拓空间。好莱坞和思密达需要亲热的媒质,奉导的出现可谓生而逢时。

有才华的奉导有人气。早在2011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好莱坞天才女演员蒂尔达·斯尔顿(Tilda Swinton)就和他约好要合作,此番成为《雪国列车》的重要角色是顺理成章,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则是主动找了剧本来读,读完毛遂自荐要挑大梁,就连昆汀·塔伦蒂诺,也专程飞去韩国和奉导说戏。

手中好莱坞资源一大把的奉导轻描淡写。他在接受采访时声称,《雪国列车》关乎人类最后的幸存者,当然不能只有韩国人来演,所以才找上好莱坞的。归根结底,奉导只是喜欢片子的改编来源、法国科幻漫画Snowpiercer 而已。那些说他要带领韩国电影进军好莱坞的评论家,是不是想多了?(文|赵曦玉)

索科·伊拉里亚·奥尔西尼 亲吻陌生人,音乐玩跨界

法国跨界音乐人索科·伊拉里亚·奥尔西尼(Soko Ilaria Orsini)小姐又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邀请20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让他们两两配对,做“初吻”体验。索科打头阵,亲吻了一名和她一样帅气的年轻女性。两人最开始都紧张得不行,甚至想关灯拍摄。在这个名为“亲吻陌生人”的视频最后,伴随着索科的曲子we might be dead tomorrow,每组陌生人都克服了尴尬羞怯,深情地拥吻到一起,呈现出非常微妙的化学反应。这组视频出人意料地火遍网络,点击量过亿,太多人迫不及待地想跟她签约。

索科侨居洛杉矶,自称外星人,认定人生最美妙之处在于冒险。除了拍“亲吻陌生人”这样的小清新作品,她也热爱各种古怪重口味。在自导自演的《怪兽之恋》里,她穿上大尾巴亮片裙扮美人鱼,讲述了一只长得阴森的怪兽被美人鱼抛弃后寻觅真爱的故事。心碎怪兽在街头偶遇恋人,两人相认,脱去了假发、假眉毛和假牙后开始拥吻。剥去丑陋怪诞的故事外壳,爱是作品里最核心的部分。作为一名同性恋者,索科毫不隐瞒自己的性取向,她还表示,“音乐于我性命攸关,如果不创作,不去爱,我就会死。”(文|鲸书)

张楚 17年后,他变得更“清楚”了

千呼万唤之下,张楚先生终于发新唱片了。距离他上一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已然过去了17年的时间。

在1994年的香港红磡“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上,张楚身着花格衬衫,满目忧郁,成为内地流行音乐一代人的记忆。20年后,最新一辑的宣传照上,他手拿一张德国竖琴演奏家赫尔加·斯托克(Helga Storck)和大提琴演奏家克劳斯·斯托克(Klaus Storck)的黑胶唱片,虽人文气息不减,但额头已经爬满了细细的皱纹。在新专辑《清楚》中,他发表了5首歌曲,包括其代表作《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重唱版,带着复古迪斯科节奏,张楚称这是“一个非常自然、坦率的改变”。他也一再强调《清楚》是一张“没有锋芒”的唱片,如专辑名一样,这是他对生活的理解告一段落、把一些事情弄清楚后的如实表达。年轻时候的张楚可以因为不喜欢而拒绝走穴,如今的他一年中会参加大大小小音乐节的演出,甚至去录制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他知道很多事情没办法回避,包括无法回避歌迷们对他领袖地位的期待,也无法回避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因为如果我不去做这些事,没有资金储备的话,就没法做我想做的事了”。

新专辑中有一首歌名叫《到达》,里面有高山、大海、旅行、烟火、简单等关键词,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另一位曾经愤怒无比的歌手许巍。但和许巍不一样的是,张楚似乎还是那样的孩子气,他始终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过上归隐田园的生活。但无论如何,这位老去的摇滚诗人回来了。(文|邹小樱)

艾米·罗森 她才不是“无耻之徒”

“还没约会呢,对方就见过你的咪咪了,这感觉很怪。”美剧《无耻之徒》(Shameless)女主艾米·罗森(Emmy Rossum)小姐对裸戏苦恼。她3月13日对《赫芬顿邮报》抱怨,人们不该因为她演了个放得开的姑娘,就觉得她也一样,“毕竟戏里露跟戏外露它不是一回事儿。”

艾米是《无耻之徒》的台柱子,肯定不只因为她敢脱。这个7岁就登上大都会歌剧院的少女明星,这回演的是为照顾五弟妹高中辍学的格拉格尔家大姐菲奥娜(Fiona),因床伴略多被粉丝昵称“菲婊”,身材姣好性格强悍,下得了厨房打得过流氓,在“无耻”家庭的地位一向与匪首老爸分庭抗礼,且戏份有走重倾向,这点从海报里她占的地方越来越大就能看出来。

虽演过《后天》和《海神号》,但灾难片主角往往会被海啸什么的抢戏,所以艾米终获关注还是回归小荧幕之时。2011年,《无耻之徒》开播,收视创下Showtime7年最高。随后艾米在采访中说不介意拍几场裸戏,“拍床戏时让角色穿着内衣,还得看起来多么多么好,这完全不合理。”她说自己“实际上还是穿了点东西的,就类似小三角裤,或者护垫”。至于和她对戏的男演员,那个因在片头被她扒裤露臀而被昵称“小屁股”的贾斯汀(Justin Chatwin),罗森说,“男的会穿,袜子。”

称自己的“约会变得尴尬”的艾米,看来多少有些为声名所累。对此《赫芬顿邮报》给出体贴的解释:“罗森女士对镜头外的裸露不舒服,恰恰反映了她表演和叙述的天赋。”(文|陈瑜)

奥普拉·温弗瑞 卖掉工作室,够痛快

《奥普拉秀》终结前,《时代周刊》曾难过到问出“美国你受得了吗”。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女士本人可没这么怀旧,她正忙着把自己的哈波工作室卖掉。这个占地3.5英亩的场子曾意义非凡,她在这儿录了21年《奥普拉秀》。

“交易最好在30天内完成。”奥普拉声明。2011年5月25日,她在《奥普拉秀》最终集上说:“我太爱它了,所以深知离开是最好的。”这期节目的插播广告每30秒收费100万美元。5个月前她创办奥普拉频道(Oprah Winfrey Network),被人揶揄字头缩写是“自己的”(OWN)。这不是秘密,她早就想单干了。

标价3200万美元的工作室将被卖给斯特林·巴依公司。换作是20年前,这家房地产开发商大概不会买下位于芝加哥卡朋特大街110号的这四栋大楼。这里以前只是远僻工业区,1990年奥普拉把秀搬到这儿,她经常送出礼物,有观众甚至得到了汽车。要求参与录制的观众排起了长队,哈波工作室声名远播,周边成为高尚社区。2011年,时任芝加哥市长把工作室之外的大街命名为“奥普拉·温弗瑞路”。奥普拉说已和买主商量得差不离了,所幸工作室的200名雇员暂时不会失业。工作室会回租给她自己的频道两年,继续做她自己的节目。(文|陈瑜)

扎克伯格 跟奥巴马隔空喊话

政府监听是美剧里的常见桥段,但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先生3月13日在自己的Facebook页面发文,公开表示对美国政府的网络监控行为已经不能忍了。他还致电总统奥巴马,“我很失望,政府已经给我们所有人的未来造成了损害。”

此前一天,由斯诺登曝光的一份最新文件称,美国国土安全局伪装成Facebook的服务器,来监控“目标电脑”,植入恶意软件。《华尔街日报》称,美国政府部门这么干已经很久了。安全局官员依旧表示反驳,为政府辩解。忍无可忍的扎克伯格愤怒了,他写道:“当我们的工程师为保护信息安全,夜以继日地工作,是为了应对犯罪行为,而不是躲开政府。”

扎克伯格今年30岁,三十而立的他已经褪去孩子气,很难让人把他与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社交网络》里的冷漠酷炫的怪咖联系起来。此次他措辞强硬地表示“我们在保护用户,政府却在毁灭所有善意”,部分原因其实是担心用户可能因政府侵犯隐私,不再信任Facebook,从而造成利润大量流失。谁还能说他太冲动(too native)呢?(文|鲸书)

多里安·中本 聪绝不承认是比特币之父

《新闻周刊》3月18日发文称,他们终于找到隐藏已久的比特币之父,他叫多里安·中本聪(Dorian Satoshi Nakamoto),一位64岁的日裔美国人。生活低调,最大的爱好是收集火车模型—记者通过火车模型企业艰难地挖出了他的个人信息。

让比特币粉们大跌眼镜的是,中本聪不是传说中的天才少年,而是一名穿着肥大裤子,胡子邋遢的宅男大叔。他否认了这一说法,《新闻周刊》记者找上家门时,他关好门窗,然后报警了。在两名警察的陪同下,他向记者强调自己“不再”参与比特币项目,已经将其移交给别人了。

报道刊出后,他全盘否认《新闻周刊》的报道,称自己今年2月份前连比特币这个词都没听过,甚至误将“BitCoin”读成“BitCom”。

中本聪发文称,他的确有工程背景,会编程,但从没干过与替代性货币有关的工作。最糟心的是,他已经失业10年,去年开始,穷得连网卡都用不起,好久没上过网了。前年做了前列腺手术,2013年中风,还要赡养93岁的老母亲。中本聪委屈地说,《新闻周刊》这么一闹,自己找工作的指望更渺茫了。

中本聪的弟弟并不相信他的话,“我哥是个混蛋。他搞过机密工作,只会对这一切矢口否认!”(文|鲸书)

猜你喜欢

奥普拉马修米歇尔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生日谜语
不要说话
圣米歇尔山和黑脸羊
奥普拉捐款
马修曾迷上摄影
奥普拉“索要”拥抱
给我一个拥抱
“脱口秀女王”的富有
马修的夜晚